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三级培训课件 屠耀元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压类特种设备渗透检测技术

屠耀元

XX斯耐特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中心

2010.7

§1-1 渗透检测发展简史及现状

一、渗透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五大常规方法之一

渗透检测俗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用于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它与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一起,并称为5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渗透检测始于本世纪初,是目视检查以外最早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有效的表面检查方法

由于渗透检测的独特优点,其应用遍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国外研究表明:渗透检测对表面点状和线状缺陷的检出概率高于磁粉检测,是一种最有效的表面检查方法。

二、渗透探伤简史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如美国的“斯威策”

•1941-荧光染料的应用,紫外线显示,吸收剂应用

•1950-煤油与滑油的混合物作为荧光液

•1990-飞点扫描、自动线

三、渗透探伤工作质量及体系

•渗透探伤体系

•仪器设备:渗透装置;乳化装置;显象装置;紫外灯.

•渗透探伤剂:渗透剂;乳化剂;显象剂;去除剂.

•工艺方法:渗透-去除-显象-检查.

•环境条件:水源;电源;气源;暗室;光源.

•人员资格:具有与职能相对应的等级.

•渗透探伤质量保证体系

•工艺程序

•设备检定

•人员认证

•质量手册

四、国外渗透探伤的现状

•50年前代后美国推出军方规X

MIL-I-6866 《渗透探伤方法》MIL-I-25135 《渗透探伤试验材料》

•60年代后

•自动生产线开始出现

•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的出现

•对氟、氯、硫的控制

•专职渗透剂公司的出现(Ardrox公司等)

五、我国渗透探伤技术的现状

•50年代:煤油、滑油的使用

•60年代:荧光黄的采用

•70年代以后:荧光染料YJP-15出现自乳化型和后熔化型荧光液的生产

§1-2 渗透检测基础知识

一、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1.基本操作步骤

①渗透:将一种含有染料的渗透液涂覆在工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渗人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②去除(清洗):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

③显像:再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工件表面上来,从而形成放大的缺陷。

④观察:在黑光灯下(荧光法)或白光下(着色法)观察缺陷显示。

2. 渗透探伤工作原理:渗透剂在毛细管作用下,渗入表面开口缺陷内;在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后,通过显象剂的毛细管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形成痕迹而显示缺陷的存在,这种探伤方法称为渗透探伤(检测)。

3.渗透探伤的特点:

①渗透检测的优点

⑴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

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

⑶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②渗透检测的局限性

⑴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

⑵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⑶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二、渗透探伤的分类

1. 方法分类的依据:渗透液种类、清洗方式、显象方式、灵敏度

2. 分类

①根据渗透液种类(染料)和清洗方法的分类:

水洗型荧光法(FA)水洗型着色法(V A)

后乳化型荧光法(FB)后乳化型着色法(VB)

溶剂清洗型荧光法(FC)溶剂清洗型着色法(VC)

F:荧光法V:着色法

A:水洗型B:后乳化型C:溶剂清洗型

②根据显像剂类型的方类:

干式显像法:(用于荧光法) D

水基湿显像法:水溶液显像:A; 水悬浮液显像:W

非水基湿显像法:(溶剂悬浮、速干式)S

特殊显象法: E

自显象法:N

③根据渗透探伤灵敏度的分类:很低级、低级、中级、高级、超高级

(二段录像:)

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一)

第二章渗透探伤的表面化学基础

§2-1 分子运动论与物体的内能

一、分子运动论

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大小:直径为10-10 m,水:4×10-10 m。

•分子的质量:每种分子不同。水:3 ×10-26千克。

•分子质量单位:摩尔。1摩尔含6.02×1023个分子。

2.分子的运动状态:与温度有关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拉伸物体时存在

•斥力:压缩物体时存在

•分子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二、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1/2 mv2

•∵V不同,∴动能也不同;

•平均动能:分子动能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能”

•分子势能相对位置决定势能;

•势能与分子间距r0有关。

3. 物体的内能= 动能+ 势能

•内能是变量,随着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分子力、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距离变小,合力表现为斥力;距离变大,合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距离变小,势能增加;

•距离变大,势能减弱;

§2-2 表面X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一、自然界的三种物质形态

1. 物质的三态

物质分子具有动能,相邻分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当分子的距离超过他们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零。作用力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叫做分子作用半径,用r0表示。

•气态: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小,分子的动能足以克服分子之间的引力,所以,气体分子能向各个方向扩散并充满整个容积,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固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小,分子间的引力很大,所以它们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因此,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不易扩散。

•液态: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体小,但比固体大,分子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分子之间的引力,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2. 界面:

•三态接触面形成“界面”,界面上有作用力。

•“态”又称为“相”,三态又可称为三相。

•任何与气相接触的“界面” 都称为“表面”。

•但在习惯上“界面”与“表面”并不严格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