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然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4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别为%、%、%。如何处理经济高增长与失

业高增长并存问题对策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

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失业人口问题,未涉及结构性失业人口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失业人口的根源或形成机理不够。(2)西方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不但从总量上考察了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注意到了结构性问题;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人口现象;既有失业人口一般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对策建议;而且,菲利普斯曲线、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对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等。但其缺陷在于: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明显。每一个学派的理论,都只适合于当时的特定背景。二是失业理论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角度中心。西方各学派失业人口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学家,未能多学科、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失业问题。(3)国内学者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从西方已成熟的理论出发对策研究,系统地整理、介绍西方的失业文献;另一方面从我国失业与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理论研究与治理模式。其缺陷在于:描述性、现象性分析较多,很少有理论建树;对于国外有关失业人口理论直接借鉴的较多,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以解决或说明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所提治理对策建议角度单一,可操作性强的不多,等等。

西方失业理论仅局限于对市场因素及经济技术因素的分析,缺乏对分配

制度的触及,不能揭示失业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而马克思则从“所有制”或“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剖析,论证了失业即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产物,造成失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失业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为指导对策研究,吸取西方失业理论中合理的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我国的失业问题。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XX—20XX 年,当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和%。单从这些数字看, 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然而, 事实并非乐观。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 其公式为:

失业率= 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 城镇失业人数)×100%

其中:城镇就业人数, 指在城镇范围内, 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员( 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 。城镇失业人数, 指劳动年龄内( 男16~50 岁, 女16~45岁) 的城镇居民, 具有劳动能力, 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 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目前统计上对临时安排了工作, 劳动收入达到最低一级工的收入水平,或虽无职业, 但不要求就业者, 不作为失业人员统计。统计失业人员数和计算失业率, 一般以年末为时点。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 中国的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中国的失业状况, 不仅缩小了中国的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中国真实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对此, 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官方的失业率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 国家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将以下几种因素包含在内:首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包括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据估计, 目前中国农村约有农村约有1 亿~ 亿富余劳动力, 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劳动力, 并且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他们是中国最庞大的但没有正式被统计的失业大军。其次, 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局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 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最后, 国家统计局的失业人员没有包括下岗职工。而下岗是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失业现象。将以上三种因素考虑在内, 按照他们的估计, 目前全国的失业率为20%~2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 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达到20%,失业人数约有 4 000 万~5 000 万, 他认为,

中国内地中小城市的失业率都在30%以上。这个数字可能过高, 但一个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失业现象比国家公布的数字要高得多, 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的新一轮失业高峰至今仍无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表明, 20XX—20XX 年中国的GDP 增长率分别是10%、%、%、%、和%, 按照这样的增长率, 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比较理想的。在通常的情况下, 失业是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的, 也就是说, 随着经济的增长, 经济规模就会扩大, 雇佣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就业情况也就好转。所以, 经济的增长会扩大经济规模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反之如果经济增长减速, 就业情况就恶化。因此, 严峻的失业只会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出现,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然而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却表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现象, 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看, 20XX 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 20XX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 万, 20XX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万, 20XX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 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增加就业机会。

三、我国失业问题探析

( 一) 劳动力供给

1、人口数量。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这是造成目前失业人口增加的直接原因。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15~64 岁的劳动适龄人口1995 年为亿人,20XX 年为亿人,20XX 年将为亿人,2020年将达到最高峰约亿人,比1995 年增加了近2 亿人。以20XX 年为例,我国净增劳动年龄人口为1,171 万人,按照78%的参与率计算对策研究,大约有910 万人需要就业,按照当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多也只能增加就业机会640万个。

2、劳动力素质结构。劳动力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盲人口比例持续明显下降。20XX 年文盲人口比例为%,与1982 年相比累计下降%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数由年提高到年。但是,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相当部分人很难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3、年龄结构。我国的年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构成比较年轻,青年人过早离开学校进入就业加剧了劳动力之间的竞争。第二对策研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过高,人为地加剧了就业竞争。第三,我国妇女就业参与率过高,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总人口就业率高,形成了巨大规模的劳动力供给。

( 二) 劳动力需求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我国失业问题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