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滴注降纤酶能有效防治凝血和血栓形成,达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ICVD).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cases of AICVD patients cur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7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60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efibras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ompound Dans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5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81.87%,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viscosity, high shear value, low shear value, fibrinoge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efibras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e clotting and thrombosis,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AICV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fibrase; Compound Danshen; Clinical efficacy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ICVD)主要由于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1],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多发,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2]。本文重点讨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3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60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30例,其中,男191例,女139例,年龄45~81岁,平均(59.2±3.3)岁。脑血栓形成15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45例,脑梗死31例,脑栓塞23例,脑分水岭梗死9例,腔隙性脑梗死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将33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突发短暂的偏侧运动或感觉障碍,单眼一过性黑朦;(2)眩晕、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和感觉障碍等;(3)严重者意识丧失。

1.3 诊断方法患者入院后采用彩超显像仪进行诊断。选择探头频率为7.5 MHz的彩超显像仪,将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薄枕。从锁骨内侧横向扫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动脉走向向头侧移位,依次扫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颅外段颈内动脉,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并记录斑块的形态、大小、范围以及回声特征等。将测量的内膜层厚度≥1.2 mm作为斑块的诊断标准;患者头部经CT/MRI检查,具有脑血栓形成;验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普遍偏高。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降纤酶10 U中加入5%葡萄糖或0.9%的NaCl注射液1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滴注10 d为1个疗程。

1.4.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复方丹参20 mL中加入5%葡萄糖或0.9%的NaCl注射液1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滴注10 d 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各项体征,并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的血液流變学、凝血功能以及血脂指标等记录下来。

1.6 疗效判定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评定,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恢复自理能力;显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恢复部分自理能力;有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5%,病况改善不显著;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以下或增加,病况无改善甚至恶化。

1.7 统计学分析

检测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给脑部供血的动脉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该病的治疗关键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迅速恢复脑血流量,改善脑水肿情况,并缩小脑损伤面积[4]。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变以及高黏血症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嗜好也是其发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中有降纤酶,它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