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静力分析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采用两两合成的方法,最终 可合成为一个合力FR,合力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即
FR=F1+F2+…+Fn=ΣF
.
22
FR FR2
F3 Fn
O
FR1 F2
F1
.
23
2.2 力对点之矩
2.2.1 力矩的概念
用扳手拧螺母时,作用于扳手上的力F使扳手绕 螺母中心O转动,其转动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 有关,而且与O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d有关。
.
20
5. 刚化原理
如果把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变形体刚化为刚 体,则该物体的平衡状态不会改变。
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所必须满足的平衡条 件,在变形体平衡时也同样必须遵守。但刚体的平衡条件 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1.3 汇交力系的合成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n个力F1 ,F2 , … ,Fn组成的力 系,称为汇交力系。
.
4
3.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
5
4.力的分类
集中力——当力作用的面积很小以至可以忽略时, 就可近似地看成一个点。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称为集中 力,单位为N(牛顿)或kN(千牛顿)。
.
6
分布力——当力的作用面积较大而不可忽略 时,这种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在狭长面积或体积 上的力称为线分布力,其大小用集度表示,其单 位为N/m或kN/m。
1
12
.
18
必须指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给出的是不平行的 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该定理 的逆定理不一定成立。
.
19
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 而且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 用于该两个物体上。
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它们不构成平衡力系。
第二章 刚wenku.baidu.com静力分析基础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以及静力学 公理等基本定理与工具,分析工程中常见约束的特点 和约束反力的性质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重点介 绍物体的受力分析。
.
1
本章内容
2.1 力的概念及性质
2.2 力对点之矩
2.3 力偶的概念及性质
2.4 约束与约束反力
2.5 结构的计算简图
2.6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小结
.
2
2.1 力的概念及性质
2.1.1 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
3
2.力的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结果称为力的效应。力使物体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运动效应或外效应。 力的运动效应又分为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力使物 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
13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
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其矢量表
达式为
FR=F1+F2
D C
F2
FR
A
F1
B
三角形法则
C
FR F2
A
F1
B
.
15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其中两个 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也通过 该汇交点,且此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
7
5.力的表示
(b) (a)
.
8
6. 等效力系
如果两个力系对物体的运动效应完全相同,则这两 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合力: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此力称为该 力系的合力。
分力: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的分力。
.
9
2.1.2 静力学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 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 二力构件。
Od=Ob+Oc 故 MO(FR)=MO(F1)D +MO(F2)
C
.
12
绳索的两端若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
条直线的两个拉力的作用,则其保持平衡[图(a)];如把
两个拉力改为压力则其不会平衡。又如变形杆AB在平
衡力系F1、F2作用下产生拉伸变形[图(b)],若除去这一
对平衡力,则杆就不会发生变形;若将力F1、F2分别
沿作用线移到杆的另一端,则杆产生压缩变形[(c)]。
.
16
证明:设刚体在作用于A、B、C三点的三个力F1、 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且力F1、F2汇交于O点, 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可将力F1和F2移到汇交点O,然 后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合力F12。
1
12
.
17
则力F3应与F12平衡。由于两个力平衡必须共线,所以 力F3必通过力F1与F2的交点O,且与F1和F2共面。
.
26
2.2.2 合力矩定理
设在同一平面内有n个力F1,F2,…,Fn,其合力为 FR,则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 的代数和。这个关系称为合力矩定理,即
MO(FR)=MO(F1)+MO(F2)+…+MO(Fn) = MO(Fi)
●在许多情况下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对点之矩较
为简便。
.
27
证明:
就两个力的简单情况进行
证明。设力F1、F2作用于物 体上A点,其合力为FR。任取 一点O为矩心,取过O点并与 C OA垂直的直线为x轴,过各力 F2 矢端B、C、D作x轴的垂线, 设垂足分别为b、c、d。各力 A 对点O之矩分别为
FR
F1 c
O
D
B b
dx
MO(F1)=-2A△OAB=-OA·Ob MO(F2)=-2A△OAC=-OA·Oc MO(FR)=-2A△OAD=-OA·Od 因
.
24
因此,把乘积Fd冠以适当正负号作为力F使物体绕 O点转动效应的度量,称为力F对点O之矩,简称力矩, 用MO (F)表示,即
MO (F)=±Fd
或 MO (F)=±2A△OAB
.
25
O点称为矩心,d称为力臂。式中的正负号用来区别 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并规定:力F使物体 绕O点逆时针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力矩的单位为 N·m或 kN·m。
.
10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力系中,增加或减少任一平 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任 意位置,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一推论称为 力的可传性原理。
.
11
强调: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及其 推论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FR=F1+F2+…+Fn=ΣF
.
22
FR FR2
F3 Fn
O
FR1 F2
F1
.
23
2.2 力对点之矩
2.2.1 力矩的概念
用扳手拧螺母时,作用于扳手上的力F使扳手绕 螺母中心O转动,其转动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 有关,而且与O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d有关。
.
20
5. 刚化原理
如果把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变形体刚化为刚 体,则该物体的平衡状态不会改变。
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所必须满足的平衡条 件,在变形体平衡时也同样必须遵守。但刚体的平衡条件 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1.3 汇交力系的合成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n个力F1 ,F2 , … ,Fn组成的力 系,称为汇交力系。
.
4
3.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
5
4.力的分类
集中力——当力作用的面积很小以至可以忽略时, 就可近似地看成一个点。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称为集中 力,单位为N(牛顿)或kN(千牛顿)。
.
6
分布力——当力的作用面积较大而不可忽略 时,这种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在狭长面积或体积 上的力称为线分布力,其大小用集度表示,其单 位为N/m或kN/m。
1
12
.
18
必须指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给出的是不平行的 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该定理 的逆定理不一定成立。
.
19
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 而且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 用于该两个物体上。
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它们不构成平衡力系。
第二章 刚wenku.baidu.com静力分析基础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以及静力学 公理等基本定理与工具,分析工程中常见约束的特点 和约束反力的性质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重点介 绍物体的受力分析。
.
1
本章内容
2.1 力的概念及性质
2.2 力对点之矩
2.3 力偶的概念及性质
2.4 约束与约束反力
2.5 结构的计算简图
2.6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小结
.
2
2.1 力的概念及性质
2.1.1 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
3
2.力的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结果称为力的效应。力使物体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运动效应或外效应。 力的运动效应又分为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力使物 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
13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
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其矢量表
达式为
FR=F1+F2
D C
F2
FR
A
F1
B
三角形法则
C
FR F2
A
F1
B
.
15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其中两个 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也通过 该汇交点,且此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
7
5.力的表示
(b) (a)
.
8
6. 等效力系
如果两个力系对物体的运动效应完全相同,则这两 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合力: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此力称为该 力系的合力。
分力: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的分力。
.
9
2.1.2 静力学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 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 二力构件。
Od=Ob+Oc 故 MO(FR)=MO(F1)D +MO(F2)
C
.
12
绳索的两端若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
条直线的两个拉力的作用,则其保持平衡[图(a)];如把
两个拉力改为压力则其不会平衡。又如变形杆AB在平
衡力系F1、F2作用下产生拉伸变形[图(b)],若除去这一
对平衡力,则杆就不会发生变形;若将力F1、F2分别
沿作用线移到杆的另一端,则杆产生压缩变形[(c)]。
.
16
证明:设刚体在作用于A、B、C三点的三个力F1、 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且力F1、F2汇交于O点, 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可将力F1和F2移到汇交点O,然 后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合力F12。
1
12
.
17
则力F3应与F12平衡。由于两个力平衡必须共线,所以 力F3必通过力F1与F2的交点O,且与F1和F2共面。
.
26
2.2.2 合力矩定理
设在同一平面内有n个力F1,F2,…,Fn,其合力为 FR,则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 的代数和。这个关系称为合力矩定理,即
MO(FR)=MO(F1)+MO(F2)+…+MO(Fn) = MO(Fi)
●在许多情况下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对点之矩较
为简便。
.
27
证明:
就两个力的简单情况进行
证明。设力F1、F2作用于物 体上A点,其合力为FR。任取 一点O为矩心,取过O点并与 C OA垂直的直线为x轴,过各力 F2 矢端B、C、D作x轴的垂线, 设垂足分别为b、c、d。各力 A 对点O之矩分别为
FR
F1 c
O
D
B b
dx
MO(F1)=-2A△OAB=-OA·Ob MO(F2)=-2A△OAC=-OA·Oc MO(FR)=-2A△OAD=-OA·Od 因
.
24
因此,把乘积Fd冠以适当正负号作为力F使物体绕 O点转动效应的度量,称为力F对点O之矩,简称力矩, 用MO (F)表示,即
MO (F)=±Fd
或 MO (F)=±2A△OAB
.
25
O点称为矩心,d称为力臂。式中的正负号用来区别 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并规定:力F使物体 绕O点逆时针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力矩的单位为 N·m或 kN·m。
.
10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力系中,增加或减少任一平 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任 意位置,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一推论称为 力的可传性原理。
.
11
强调: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及其 推论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