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露伯四国
日语学习与研究
其次,日本人在交谈时,频繁地使用“把之”(吧,啊)、“干弓圣弓”(是的,是的)、“盘为I王匕”(的确)、“千j℃中把”(是啊)、“奄j岛Lk、℃中抽”(好像是那样)、“C}k、”(是的)、“乏之”(嗯)等应答用语。如果不使用应答用语,便无法顺利地进行交谈。日本人在街上遇到熟人时,经常使用公式化的含混的寒暄语。例如:
A:二尢c二与C耋。匕与岛圭℃?(您好.出门哪)B:南、二尢I二岛C耋、与±,)匕圣力迎圭℃。(噢,您好.上那儿去一下。)
A:℃Ci、嚣大事汇。(那么,请多保重。)B:C土k、、=曲尢旮芑o、。(我告辞了。)
在上述对话中,问话者A实际上没有问B上哪儿去。也根本不想了解对方究竟上哪儿去。答话者B既没有回答究竟上哪儿去,也不想涉及具体问题。上述对话是日本人之间常用的比较典型的寒喧语,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涉及内容本身。在同样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也可以进行形式上的对话,不涉及具体问题。但多半要冲破这种界限,进行实质上的对话,如,可以刨根问底地问究竟上哪儿去,干什么去等。日本人如果这样问便超出常规,转而成为对他人私事的粗暴干涉。中国人在交谈中,有些场合也考虑调和对方,使用暖昧的表达方式,但总的来讲,要求有话直说。明确表达,不主张把想说的话用暖昧的语言表达出来。
2.听话者至上主义
日语中有一句谚语“蟊L上手C{同垂上手”,其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交谈时要求说话人必须优先考虑听话人。说话时一方面注意听话,另一方面要用眼睛密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日语交际中特别强调“察L”(体察),“思k、尊9”(体贴,关心)和“腹芸”(内心表情)的作用。即主张除了通过直接的言语活动外,还要通过“观色”了解对方的思想情绪。日本人之间的交谈往往是以听话者的言语和意见为中心进行的。请看下面日本夫妇的对话。
A:南L允。日曜日C耋U圭茫加岛、匕_二加,\行_二j。映画I二L土j加、芝居汇L土j加。(明天是星期天,我没有什么事,咱们出去玩玩好
58
2005年繁4朋n摹123船
吗?去看电影或者看剧。)
B:圣j招、映画oIlj舻l、k、加L岛。(是啊,看看电影不好吗?)
上述对话中妻子B回答丈夫A的问话时,使用
“……L、k动、L岛”就体现了听话者优先的原则。究
竟看电影还是看戏,最后让丈夫去决定。同样情况下,中国人夫妇之间,妻子多半会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在使用称呼上也能看出听话者优先的原则。对人的称呼是日语敬语用法的基础,两个人交谈时,怎样称呼自己要取决于怎样称呼听话者。如果称听话者为“世尢世o、”(先生),则须称自己为“扣允L”(我);若称听话者为“善再”(你),则称自己为“I}<”(我)。日本人特别重视对人的称呼。在机关、团体中,上下级、前辈和晚辈、同事之间彼此怎样称呼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由于强调听话者至上主义,日本人说话时,要求表达细腻,措辞谨慎小心,而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主张。中国人说话时有的场合也要观察听话者的态度.但大体上采取对等原则,可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主张。
3.维护体面主义
注重维护体面也是日本人说话时的心理特点。其表现形式是说话时要善于使用敬语。与需要尊敬的对方交谈时,同听话者有关的词语前面要加尊敬语“挡”或“=”;同自己有关的词语要使用谦让语。如:“挡名前”、“扫娥芒尢”、“:教示”等用于听话者一方,“手前”(我)、“世舻札”(犬子)、“愚妻”(愚妻)等用于说话者一方。为了表示体面或文雅,近来妇女们大量使用美化语“拓”或“=”,甚至本来不该用的地方也大量使用,如果未能做到维护体面就感到羞耻丢脸。因而,有些学者指日本文化为“羞耻感的文化”、“体面的文化”“自我保身的文化”和“容忍的文化”等。这种文化特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同历史上形成的以阶级制度、身分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的敬语用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人的维护体面主义也表现在言语观上。在日本人的家庭里.从小进行“寡言美德”教育,要求子女尽量少说话、说短话或者沉默不语。谁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他已成长为大人了。如果在生人面前滔滔
回。寓位回国
日语学习与研究
“fio、、…I}o、¨・”(是的……是的……)“圣÷超E思k、圭中I于E”…(我想是那样的……)“南允<L6二C土、土<扣加岛旮o、允℃中舻、”(这我不大清楚。)
中国人说话时,也注意“内外有别”,但不像日本人那样谨慎和封闭,“内外有别”的程度因人、因地而异,但这种界限也很容易冲破。例如:中国人坐火车或飞机旅行时,很容易与邻座的生人搭话交谈,而日本人之间则各不相干,很少彼此交谈。
2.表露自己的程度不同
中国人和日本人向谈话对象表露自己的程度有所不同。美国的巴尔兰德教授认为,日本人同人交际时,可以向对方表露的“公开的自我”(公的自己)较少,而不能向对方表露的“保密的自我”(私的自己)较多。也就是说,日本人与人交谈时,公开暴露自己的问题不多。相反地对别人保密的问题较多。能够公开的多半是有关自己的工作、兴趣、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但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心情、对他人的看法、潜在的恐惧感和个人的需求等,除非对非常可靠的谈话对象,否则不轻易表达出来。日本人到外单位办事时,习惯于先报自己单位名称,后报自己的姓名。在学术会议上自我介绍时.往往只报自己的姓,刻图章也往往只刻姓。上一个时代的日本女性不轻易吐露自己的名字,若向对方吐露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把自己许嫁给了对方。总之,日本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名字。至今日本女子仍忌讳说出自己的年龄、恋爱、婚姻等私事,在这一点上也许是古代文化同现代西方文化有相通之处吧!
日本人表达思想时不善于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明明是指自己的能动行为,却带用客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
A:最行横。音护同之把土。(飞机声听到了。)a:录行横力音电筒k、把。(我听见了飞机声。)B:帆护兄之允。(船帆看到了。)b:帆老兄允。(我看见船帆了。)
A与a,B与b分别为自他对应动词,A、B的动词
“同之为”、“兄之弓”表示非能动的、自发的能力——
客观的状态;a、b的动词“同<”、“兄弓”表示有意志的行为。日本人通常比较喜欢使用A、B的形式。
60
2005年蕈4搠总簟123期
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把语言当作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认为把头脑中的想法、内心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从而。主张尽量少说话,说话多了会带来灾祸。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口匕财布C}紧幻弓舻得”(嘴和钱包都是要严实点好)。古代作品中也有让独生女儿故意装哑巴,不准言语的例子,以此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同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无论公事还是私事,比较容易表露自我,即“公开的自我”较多。“保密的自我”较少。总之.中国人比起日本人来,在言语交际中,表露自己的程度要大一些。
3.交际的深度不同
我们在同日本人的接触中,往往感到很难深入交际。如前所述:日本人与人第一次接触时态度比较谨慎,不大容易坦率的交谈。所以,我们同日本人进行交际,要想使交谈深入,需要有一步一步深入的过程,不可能想象一下子达到很深的地步。同日本人进行交际要注意正确使用寒喧语。否则不可能达到深入交际的目的。日本人习惯使用固定格式的寒喧语,如:“扫f}上j_=芑k、害寸”(早安)、“二尢汇与;}”(午安)、“_二尢If尢C耋”(晚安)、“:幻尢<把寻-、”(我可以进来吗?)、“冬土j☆岛”(再见)、“守丙圭峙凡”(对不起)等。“扫法土jl=孑0,圭中”不分内外、亲疏都可以使用,而使用“二尢I=岛;}”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多用于一般的郑重关系者之间。如果两人之间相处了很长时间,仍使用“二尢忙与C}”,则意味着彼此仍保持一段距离,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
中国人比起日本人较容易与人深入进行交际。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中国人在熟人之间可以开门见山地交谈,即使在生人之间,互相寒喧之后,找到了某种共同语言,也可以很快深入进行交谈,这叫做“一见如故”。在汉语中虽然有“早安”、“晚安”、“再见”等固定格式的寒暄语,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拘于这些形式,根据具体场合可随机应变灵活地使用寒喧语。如:早晨起来见到熟人时,可以说以下的各种寒喧语:“您早”、“今天天气好啊”、“今天真暖和”、“今天有点凉”、“今天真冷啊”、“这场雨下得好啊”、“起来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