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1.特征与风格(内在、外在)
2.知名度与美誉度
3.组织形象定位
1.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4.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科包括:1.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发展史
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新兴的应用学科。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结构或团体。
1.互利性
2.营利性(经济组织)
3.服务性
4.公益性组织
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解。
1.确定对象
2.拟定内容
3.安排具体形象
4.选择媒介
5.反馈效果
1.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共关系的工作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的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2.传播的效能性
3.公众的权威性
4.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的统一协调
1.以事实为依据
2.以沟通为手段
3.立足于有效沟通
4.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1.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3.立足于有效沟通
4.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1.行为主体:组织机构。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
4.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5.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1.客观性和有效性
2.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公共关系萌芽。
中国古代的公共关系思想以“礼之用,和为贵”为特征
(1)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仁者”爱人。
(2)在行为规范上,讲究“礼”、“信”。“礼”就是行为的方式和沟通的手段,其核心是互敬、平等和谦和。
“信”强调知行,言行合一。
(3)在交往方式上注重“人和、平等、谦让”。
(4)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二>、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注重现实的处理。
古希腊人对于沟通技术非常推崇。
1.东西方人类历史上统治者都重视宣传舆论。
2.东西方社会发展中,都重视沟通与交往。
3.早期公共关系活动零碎而不成体系。
4.20世纪初,公共关系随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
⏹代表事件:“便士报”、“报刊宣传运动”
⏹代表人物:菲尼斯·泰勒·巴纳姆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以《纽约太阳报》为首引领了一场“便士报” 风暴。
从此美国报纸由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
报刊大众化引起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的高度重视。
在巴纳姆时期,践踏公众利益的卑劣行为,损害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完全违背公共关系的诚信宗旨,是美国公共关系史上不光采的一页。故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2.
⏹代表事件:“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代表人物:被尊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的人,占据财富的54%。
资方“非人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
1903年,艾维·李和他人在纽约合资成立了公共关系事务所,开展收费的公共关系服务,这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对公众“讲真话”,要调整对公司不利的自身行
为,以期求得公众和社会的谅解。
艾维·李的作用与贡献,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⑵公共关系的产生(伯内斯时期)
爱德华·伯内斯,1891年出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外甥,曾受聘于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担任公共关系经理
1923年,伯内斯在纽约大学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同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经典著作《舆论之凝结》。
伯内斯关于“公共关系咨询” 的作用:
① 是为商业界和产业界提供政策建设、使之实行合理化的社会行为;
② 是通过宣传上述政策和行为,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
1952年,伯内斯发表《公共关系学》教科书。
伯内斯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投公众所好”。
3.
20世纪50年代,斯科特·卡特利普与阿伦·森特合著了《有效的公共关系》,创造了公共关系中利益双向均等、信息双向沟通的“双向对称”模式。
他们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而运用的传播原理和方法。”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1. 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独裁、专制、世袭,“民怕官”。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特点:变独裁为民主、变专制为共和制、变世袭为民选,“官怕民”。
2. 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条件
(1)社会分工的发展,分工越细寻求合作的愿望就越强;(2)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3. 公共关系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
(一)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二)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
(三)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四)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
(五)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国外划分:
●按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
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按组织的社会功能:
1.产业组织
2.整合组织
3.政治组织
●按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方式:
1.互利性组织
2.赢利性组织
3.服务性组织
4.公益性组织
●按组织主要的管理手段、机制:
1.强制性组织
2.功利性组织
3.规范性组织
我国根据组织的性质与社会角色将社会组织分成五类:
1.经济组织
2.政治组织
3.文教科卫组织
4.群众组织
5.宗教组织
组织环境是由影响和制约组织生存、发展的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
按照组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它们区分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