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与热管换热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管与管壳换热管的传热性能的分析比较

一、有一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长度均为L ,内外径分别为i r ,o r ,热管的 总传热系数为1K (以蒸发段的外表面为换热面,面积为A ),热管的材质为碳 钢,工作工质为水。则根据传热热阻公式有:

112ln(/)ln(/)

111o o i o o i r r r r r r R A K h h λλ

=++++ 相变

1h --热管加热段表面传热系数,2/()W m ℃ 2h --热管冷却段表面传热系数,2/()W m

℃ ln(/)

o o i r r r λ

--热管加热段、冷却段的管壁导热热阻,2

m

℃/W

R 相变--管内工质的相变热阻,℃/W λ--管壁的导热系数,)/(W m ℃

二、有一换热管,长度为2L ,内外径分别为i r ,o r ,换热管的总传热系数为2K (以换热管外表面为换热面,面积为2A ),换热管的材质为碳钢。则根据传热热阻公

式有:

22ln(/)111()o o i o i i r

r r r K a a r λ

=++

o a --换热管管外表面换热系数,2/()W m ℃ i a --换热管管内表面换热系数,2/()W m

℃ 2ln(/)

o i r r r λ

--换热管管壁导热热阻,2

m

℃/W

λ--管壁的导热系数,)/(W m ℃

三、①流体横向外掠单管的准则式:1/3Re Pr n hl

Nu C λ

==

C, n --修正系数

h --流体横向外掠单管的表面换热系数,2/()W m ℃ l --特征长度,m

λ--流体导热系数,)/(W m ℃

Re --Re ul

ν

=

u --特征流速,m /s

ν--流体的运动粘度,2/m s

Pr --Pr =,a a c

νλ

ρ=

ρ--流体密度,kg/3m

c --流体比热容,J/(kg ℃)

式中:C 及n 值见表3-1;定性温度为(w t t ∞+)/2;特征长度为管外径,特征速度为通道来流速度u ∞。该式对空气的实验温度验证范围为t ∞=15.5~980℃,

w t =21~1046℃。

表3-1

②管槽内湍流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0.80.023Re Pr n hl

Nu λ

=

=

h --管槽内湍流强制对流表面换热系数,2/()W m ℃ l --特征长度,m

λ--流体导热系数,)/(W m ℃

Re ,Pr 与前面提到的表达式一致

加热流体时,n =0.4;冷却流体时,n =0.3。此式适用于流体与壁面温度具有中

等温差的场合。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f t (即管道进、出口两个截面的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特征长度为管内径。实验验证范围为Re =4510~1.210⨯,

Pr =0.7~120,/60l d ≥ 。所谓中等温差,其具体数值视就算精确程度而定,有

一定的幅度。一般说,对于气体不超过50℃;;对于水20~30℃;对于

1d dt

η

η大的油类不超过10℃。

四、由传热公式AK t Φ=∆,已知相同长度的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是热管的两倍,得出当1K =22K 时,在相同的温差t ∆下,他们传热功率相等。当热管和管壳换热管在相同的工况下换热时,初略比较1K 、2K 的表达式可以得出,1K <22K ,所以可以得出:在不加肋片的情况下,单根相同长度的管壳换热管的传热效率优于热管。

五、加上肋片之后换热情况 ①单个肋片效率:f η=

实际散热量

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

②肋面总效率:r f f o r f

A A A A ηη+=

+

r A --两个肋片之间的根部表面积

f A --肋片的表面积

③整个肋面的换热量000A h t Ah t ηηβΦ=∆=∆

A --光管外表面积

0A --所有肋片与根部面积之和,0r f A A A =+

h --流体与整个表面的传热系数,对光管和肋片管有一定的差别,这里暂不加以区分。

β--肋化比,0A

A

β=

t ∆--肋基部与流体的温差

由以上式子可以得出,给光管加上肋片后,其总传热量增加了0ηβ倍,等同于其换热系数(换热面积为光管表面积)增加了0ηβ倍。所以,对于第一章的热管,当在加热段和冷却段分别加上肋片后,其总传热系数1K (以蒸发段的外表面为换热面,面积为A ):

10102ln(/)ln(/)111

o o i o o i r r r r r r R A K h h ηβηβλλ

=++++ 相变 对于第二章的管壳式换热管,由于结构的限制,只能在管外加上肋片,管内可以

采用螺纹管强化换热,假设采用螺纹管后换热系数能增加α倍,则其总传热系数 2K (以换热管外表面为换热面,面积为2A )

: 20ln(/)111()o

o

o i o i i r r r r K a a r ηβαλ

=++ 当在用于两流速相差不大的气体的换热时,换热热阻主要存在于表面对流换

热上,这时可以忽略管壁的导热热阻及热管内工质的相变热阻(与表面换热热阻相比属于小量),且12,,,i o h h a a 相差不大,若不加肋片,12,K K 数值也相差不大,加上肋片之后1K 近似增大0ηβ倍(0ηβ的值与肋片表面与流体的换热系数h ,肋

片导热系数λ以及肋片形状有关,h

λ

越小,0ηβ的值越大),2K 近似可以增大2α

倍,由于气体的表面换热系数较小,所以α是远小于0ηβ的,即1K 是大于22K 的。所以在两气体之间的换热一般采用热管式(加肋片)换热器。对于气体和液体,以及液体和液体之间的换热,由于液体的表面换热系数较大,肋化效率不高,所以在加肋片方面热管与管壳式换热管相比没有绝对的优势。下一章将结合具体工况来计算比较。

五、以热水与有机工质R245fa 之间的换热为例,具体分析单根热管与管壳式换热管的传热性能。假定热水的定性温度为70℃,压强为0.2MPa,流速为1.5m/s,在管壳式换热管中走管内。R245fa 的定性温度为50℃(不考虑相变),压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