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特殊个性及其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的特殊个性及其成因

[摘要]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代表,有的人视她为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也有人把她看作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更有人大胆地指出她是一个“好赌、好酒”之人。其实,这些评价都有以偏概全之嫌。通过仔细探究她的生平,认真品读她的诗词,本文将展现一个具有着特殊个性的李清照,即其身上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矛盾性格的统一体。她既传统又叛逆、既坚强又柔弱,她追求自我幸福而又有着爱国忧民情怀,在力斥当朝偏安怯懦的同时却原谅弃城逃命之徒。而优越的身世,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早年美好的婚姻生活,后期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正是形成李清照这一特殊个性的原因。

[关键字]李清照;特殊个性;成因

一、引言

有言如此:凡艺术大师,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当一位作家的个性棱角被生活渐渐磨平时,他的作品也就慢慢失去艺术魅力。这是被中外艺术史反复证明的一个事实。中国古代不乏女性作家,然多数只是二三的,很少有能与男性一流作家一比高低的巾帼英雄。李清照则是数千年漫漫历史长河里的寥寥的几个例外,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很清楚的我们能看到这与她那特殊的个性不无关系。然而她的个性又是如何的特殊,以至于能造就李清照如此的成就?

二、李清照特殊个性的主要表现

(一)名门闺秀与叛逆不羁相互统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逝世,终年72岁。李清照出生在有名的学

者仕宦家庭,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①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女性,乃仁宗时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宋史称其“亦善文”。②但从其母亲并未有作品留于后世、也无更多的坊间传言来看,她应该是一位相夫教子、行为内敛之人,给李清照树立的,恐怕更多地还是三从四德的旧时礼仪规范。因此,可以看出,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并具备了当时一般大家闺秀具有的阴柔、善良、知书达理等特性。她的《点绛唇》一词,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词说: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罢秋千”正要休息,却正好碰上了客人来访。为了躲避外客,慌张不知所措到“袜刬金钗溜”。不少学者认为,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正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由此可知,象李清照这样大胆、真率、任性的少女,遇到客人仍会如此过度的害羞与紧张,显示了她作为名门闺秀,家庭教育严谨的一面。

但是,李清照尽管知书达理,温良恭俭,但她并不像当时一般的大家闺秀那样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完全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相反,她性格爽直、自由放纵,甚至表现得相当叛逆。这种叛逆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诗讽刺公公赵挺之,以下犯上。崇宁年间,赵挺之作为新党领袖,李清照的父亲作为旧党被赶出京城。李清照在为父求情无效后写诗讽刺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③诗中竟然用祸国奸臣杨国忠来比拟赵挺之,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二是敢于批评时世名流。李清照在《词论》中,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词坛名家的创作,并一一指出他们的疪病之所在。批评笔墨涉及李煜、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19位词人,这里面绝大都是著名文人兼为朝廷重臣,有的更是其父亲的师承长辈,如欧阳修、苏轼等。清代裴畅就曾评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与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九)④由此可见其张扬叛逆。我们想想,如果今天有一位20多岁有才华的女作家,把文坛著名人士逐个点名批评,会产生什么后果?何况李清照是在一个束缚女性、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边,这样的做法太过大胆,也是其非常个性化的表现。三是晚年的再嫁和离异。李清照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再嫁张汝舟,时49岁。婚后便发现“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⑤的错误,于是毅然讼其(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与之离异。李清照再嫁到离异,为时虽不过百日,但既有李清照的自述。史籍也言之凿凿,其真实性应该毋庸质疑的。宋代女子是可以再嫁的,但是宋代理学形成以后,而且逐渐影响社会生活,士大

夫家妇女,少有再嫁者。因此,在“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事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社会风俗中,李清照的举止确实惊世骇俗,但就她叛逆的性格而言,这种做法正好与其相一致。

(二)坚强自信与幽怨多愁相互渗透

在李清照的前前后后,不知道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被默默吞噬。而她则能留芳青史,从这一点说,李清照是幸运的,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是幸运的,而这种幸运首先应归功于她那倔强自信的性格。面对宋朝充斥“理学”思想、处处窒息女子才华所给她带来的无形压力,李清照从来都是以强烈的自信与之做不屈的抗争,显示了她性格中坚强自信的一面。文如其人,她的《渔家傲》最能说明这种个性特征。词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通过写梦游太虚抒写现实中的烦闷,并表露出自我的倔强追求。在平时,李清照是个闺秀,是个贵妇,但在梦里,她自由想像,看似不经意之间,显示了她“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气干云。事实上,这正是李清照自信、自强个性的真实流露。梦境中的天帝,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强不息的个性,支撑着她永不向命运之神低头。

李清照强烈的叛逆精神构筑了她刚强自信的一面,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另一方面,如有些作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和“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等等,又或隐或显地表达出一种幽柔愁闷情绪,体现了女性阴柔脆弱的一面。李清照早期的那些情调忧伤的作品,既是排遣苦闷的产物,也是封建时代妇女受压抑地位的反映,而《武陵春》这首词更能反映她幽怨多愁她这一性格特点。词语: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可以说,《武陵春》一词是李清照平生忧患的真实写照。这是女词人经历了九年的逃亡生涯,作于浙江金华的一首词。流离失所,飘泊天涯的疲惫令她“日晚倦梳头”、国破家亡的悲痛令她“欲语泪先流”。心头的郁闷使她想通过泛舟双溪来排解,但这沉重的家国之痛又怎是那小舟所能承载得起的呢? 对于这首词,清代学者俞正燮的理解是:“流寓有故乡之思,其事非闺闱文笔自记者莫能知。”(《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⑥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李清照的身世和经历,就没有李清照的性格,没有李清照的这种即坚强又脆弱的性格,就不可能写出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