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通流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三个函数(式7-6,7-3,7-7)的曲线如图7.2显示 ,是对诺丁汉(Nottingham)城市数据的拟合。三个函数曲 线显示了城市边缘平均速度的稳定性,但是只有LymanEverall函数在CBD内显示出了稳定性。
负指数函数拟合优于势曲线一些,但是因为它在估计时比较复杂而 不采用(特征如同Lyman-Everall函数)。势曲线在检测市区速度的部分 应当截去,克服它本身在市中心速度估计为零的缺点。诺丁汉( Nottingham)的完整数据如图7.3所示,拟合的势曲线函数并在r=0.3km 处截取。
f B exp( r / b )
(7-2)
式中 B 、b 为每个城市的待定参数。交通强度与主干道的 区域地点有线性关系,就像距CBD的距离与平均速度一样具 有线性关系。因为车辆主要在主干道上行驶,所以这些结果 也是依据被选定的主干道得出的。
7.1.2 距离CBD的平均速度
布兰斯顿(Branston,1974)通过对英国6个城市的研 究发现,车辆运行的平均速度与距离CBD的距离有关,并根 据观测数据建立了5个模型。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均很好, 它是对每个城市观测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逐次得出的,并 且对六个城市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市中心是放射道路相交的 点,在选定的CBD内行驶速度在0.3km之内。每个路线的平均 速度是通过道路长度除以真实出行时间(miles/minute)得
Smeed用Wardrop的速度-流量模型在伦敦对C值进行了估计。
q 2440 0.220u3
(7-9)
式中,u-速度(km/h);q-平均流量(pcu/h)。用上式除
以平均道路宽度12.6m,得到:
C 58.2 0.00524u3
第七章 宏观交通流模型
1
可达性 改善交通流的技术 如何评价 单项设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评价交通网络
交通系统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街道宽度和配置)和交 通控制系统(交通信号, 单向和双向道路的定位和车 道配置)。
起点与终点间的交通量加上期望到达或离开的数量 组成了交通需求水平。
交通流理论在交叉口和干道的服务水平研究依据交 通流三个基本变量: 速度, 流量, 密集度。这三个 变量,经过适当地定义, 也可用于描述交通网络的服 务水平。
本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一些流量、速度和密集度 的量测和推算方法,从而提供网络交通效果评价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7.1 出行时间模型
出行时间等高线图提供了道路网在特定时间运 行状况的总览图。车辆从网络的一个指定地点出发 ,在期望的时间间隔内每辆车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 得到,从而出行时间等高线图可以建立,为网络中 的平均出行时间和平均速度提供资料。
u a br
负指数函数模型:
u a becr
(7-5) (7-6)
此模型已经由单个城市数据进行拟合(1970年Angel和 Hyman)。这个负指数函数模型渐进地趋向最大平均速度。
第五个模型,由莱曼(Lyman)和埃弗拉德(Everall) 在1971年提出:
u
1 b2r2 a cb2r 2
I A exp( r / a ) (7-1) 式中:I ——交通强度;
r ——距CBD的距离(km); A 、a ——待定参数。 四个城市具有各不相同的值,并且A、a 的值在高峰时段 和非高峰时段是不同的。四个城市的数据见下图。
5
另一个相似模型在地区之间建立,即为主干道和距CBD的距 离之间的关系:
和车辆类型等。对于城市基本变量有相似网络、形状、控制
类型和车辆类型,分别设:A ,城区面积;f ,道路占地比例
;C ,交通能力(单位时间单位道路宽度通过的车辆数), 建立模型如下:
N fC A
(7-8)
式中 是常数。一般把 f 与( N / C A )的关系按3种路网 类型划分,如图7.4所示。
(7-7)
此模型在城市边缘也显示出最大平均速度。它起初分别 应用于放射型和环型道路数据,在这适用于所有道路。
其中两个模型很快被淘汰:线性模型(式7-5)在商业中 心区的平均速度出现了3~4km /h的过高估计,即随着远离市 中心距离的增大,平均速度不可能快速升高。势曲线(式7-4 )对两个城市市中心速度的估计出现了负值,对整体数据呈 现零速度。负指数函数(式7-6)没有达到避免市中心零速度 估计的目的,但可以获得二次平方和最小值。
7.2 一般网络模型
研究者结合速度指标建立了一些模型。Wardrop和Smeed (Wardrop 1952;Smeed 1968)早期工作大部分致力于干线 宏观模型的研究,就是后来发展的一般网络模型。
7.2.1 网络通行能力
Smeed(1966)提出考察城市中心区交通能力的方法,
定义 N 为单位时间内进入中心区的车辆数。一般来说,N 取 决于路网形态,包括道路宽度、交叉口控制类型、交通分布
到的。五个选定模型如下,式中a,b和c是待定参数。
u arb
(7-3)
wenku.baidu.com
势曲线由Wardrop工作组作出,但是在城市中心区 r =0
时,速度为零。相应布兰斯顿(Branston)也拟合了一个更
加普遍的模型:
u c arb
(7-4)
其中c为市中心速度。
Beimborn早期提出一个严格成线性关系的模型,此模型 平均速度在城市边缘达到最大,它可定义为平均速度达到最 大的一点。在布兰斯顿(Branston)数据中没有一个城市有 限制平均速度的一个明确的最大值,所以这种严格成线性关 系的函数需要单独验证:
这类模型已有几位专家研究,用于评价平均网 络出行时间(每单位距离) 或速度作为距离城市商业 中心区(CBD)的交通特性,不同于出行时间等高线 图只考虑一个特定点。
7.1.1 以CBD为中心的交通特性
沃恩(Vaughan),艾尔诺(Ioannou)和弗莱特( Phylactou,1972)通过对英国四个城市数据的研究假设了 一些简单模型。每一种情况,简单的模型公式与选定的数据 拟合度很高。交通强度(I,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所有车辆(折合成标准车辆)的行驶距离总和,单位是 pcu/hour/km,随着距CBD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模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