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 文学属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选择符号论的文化含义: 1、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2、旨在强调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与语言、神话、宗 教、科学、历史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有更加密切的互动 关系。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谢朓《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 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相思此何极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品质,语言和审美的范围;要从文本走向社会(时
间、感觉、动作、感情 无思怨)
(二)价值阅读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 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触及社会关系)
•毛泽东:社会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唯一源泉。(w) 1.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 会生活的反映 2.从实践上讲,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直接 或间接的依据 《再別康橋》
•(二)文学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 经过艺术的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主观精神起着 重大的作用。 •事物一旦进入人的认识对象,就不能与人的主观无 关。(消极的摹写#积极的能动的感悟)
• 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 的。(“心物交融說”) •刘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 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運用辭藻和聲調則要聯繫自己的心境反復斟酌)。”(《物 色》) •主体受客体制约,客体受主体驾驭。
1、能动性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动物只是依据它所属的物种的尺度和需 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 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动机、需要、 美) •列宁——反映可能是对被反映者近似正确的复写。 可是如果说他们是等同的,那就荒谬了。 •毛泽东——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 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实用说的价值取向“消极兼积极” •消极:西方古典主义“义理说”;中国“文以载道” •积极:14—16C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改善人性的工具论; 18C启蒙主义时期的文学手段论
(四)独立说
•与“实用说”相对立;“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源于德国美学(康德和席勒的美学)—英法出现“唯 美主义”思潮。
•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艺术除了表现它 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 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
•法国作家波德莱尔(1821——1867):“诗不等于科 学和道德,否则诗就会衰退和死亡;它不以真实为对象, 它只以自身为目的。”
(五)客观说
•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的地步,作品是一个“自足体”
•文学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1〉变形和变位:马克思人类的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 变位了、变形了的布置。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想像, 改变客观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原有位置叫变位;改 变客观事物的外貌、形状叫变形。 •王维的《雪里芭蕉》 于非的《牡丹》 任洪渊的 《船》 2〉以形传神,显示意蕴: 苏轼---对事物的描述趋近于形还不够,要“得其理 黑格尔---要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 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孔子:兴、观、群、怨 •荀子:合先王,应顺礼义的文章观 •王充:劝善惩恶 •班固: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而尽忠孝 •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 (实用说成为古代占主导地位得文学观念)
•“寓教于乐”说:古罗马时期贺拉斯《诗艺》中提出, 指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的观点。开西方实用说先河。 •罗马的宫廷的道德规范 •中世纪神学统治一切,诗歌歌颂神明和圣徒; •14—16C文艺复兴(文学与人性、个性解放相统一) (《神曲》、薄伽丘、莎士比亚) •17C古典主义时期,实用说的文学观念占据主导。法国 王权服务,“义理”基础上在寻真和美
•西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国古代“意境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 诂” •达观时万物皆好,悲伤时,乐景亦哀。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嬗变:写实—写意—图案化—写实 • 再现说—表现说—客观说—体验说 原因: 1.时代原因 六朝刘勰《文心雕龙》:“时运交移,质文 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又“故知歌谣文理,与时推移,风动于上, 而波震于下者也。”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一)文学与科学文化 (二)文学与历史文化 (三)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
• 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 的。刘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 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 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物色》)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文心雕龙》:“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 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 情,形诸舞咏。”
审视文学的属性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是具有 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显示个体生存体验 的、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人性、社会结构、作家、作品、读者
(三)实用说
•作品被读者利用,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其根本 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典型:中国“教化说”;西方“寓教于乐”说
•汉代《毛诗序》: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哀以怨,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 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补充: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 的妥协产物。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 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 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
古典主义具有三个特征: (1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2)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 欲); (3)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借古喻今。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 重要著作。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 (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 莫里哀(1622--16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 君子》。 )
• 注意:作家反映社会生活能动性的表现还受到现代 心理学的支持。 •人对现实的认识、反映和把握总是主客观的统一: 1.是客观的,受外界事物制约; 2.是主观的,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由人这个主体来进 行的是,受个人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制约。 •性理学:经验世界(心理场)和物理世界(物理境) 是不同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长短)
•我们自己的文学观念: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是具有社会的审 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 的语言艺术。 1、人性层面 2、社会结构层面 3、作家、作品 4、读者、作家 5、语言艺术
第二节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文化概念 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差别 1、广义的文化 英国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 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仰、艺术、道 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 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2.狭义的文化概念 •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现代汉语词 典》)(知识修养)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 • 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 品及其意义的总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 • 人是文化的动物。
•信号:以A作为媒介表示B,通常称A为B的信 号。 •信号包括征候和符号两类,征候是事物本身 的特征,是事物的一部分,与事物有必然具体 的联系;号则是事物的代表,指代表某种事物 的标记,与事物无必然具体联系。
2.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艺术“再现—表现—装饰”循环发展,文学观念也是 如此。 •文学发展:当写实抒情文学高潮—形式主义——新的 文学样式。
•中国:先秦诗文重内容—汉赋——六朝骈体(形式高 潮)——唐诗(既重“风”又重“骨”) •西方:18—19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重内容—— 19—20C反传统、重形式的现代文学——现今右回归以 高科技为依托的注重“逼真”的文学艺术。
世界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作为活动是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四 要素只是这个整体中的四个基本要素。 •不认同艾布拉姆斯把四要素仅仅归结为“一部艺术 作品的四种总体要素”。 •无世界,无文学活动;无作者,无作品,也就无文 学接受和消费;无文学接受,作家的创作就失去意 义。 •有机整体,无法割裂开来,也无法孤立对待。
• 中国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所 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总起来不过三个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 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 • 庞朴:文化,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可以 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生活方式 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 的心理和行为。它包括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 部分和心的部分。(立体)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概论的品格和形态
•文学概论研究的内容 •如何学习文学概论
四、学习途径
•体验作品 •阅读理论 •解读文化 •思索问题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刘若愚认为,艾布拉姆斯理论不能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文论中,宇宙(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构成 了一个动态世界,不能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进行孤立说 明 作品 作家 读者
•四环节,只谈一
(六)体验说
•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再 创造活动,它将文学接受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焦点。
(文本的“未定点”“空白”)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代 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他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理论的, 所以又叫做“接受理论”。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一种“召唤结构”,存在许多空白, 期待读者自己去填补。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交流 之中。
3〉渗透个性,显达心灵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C初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认为文学是一种 独特的语言构建。(三不是)(形式主义(Formalism)指文学、艺术或戏剧
中专门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 )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兰塞姆提出“文学本体论”(文学 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世界或读者。)
•英美新批评派:艺术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可以认识的 对象,它有特别的本体论的地位。它既不是实在的(物 理的,像一尊雕像那样),也不是精神的(心理的,像 愉悦或痛苦的经历那样),也不是理想的(像一个三角 形那样)。它是一套存在各种主观之间的理想观念的标 准的体系。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
(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鲁迅《祝福》、《生死 场》
(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萧红
(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四)憧憬人类的未来 《水调歌头》 (五)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美国伯明翰当代研究的学者们把文学—文化阅读分 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 (一)品质阅读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 解析。 西方: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含混与意象 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汉语文学: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等, 进而深入到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