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摘要】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2、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创设竞争情景,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创设操作情境,提高学动手能力
【关键词】情境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创新
数学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上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有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实验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需要数学,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创设数学情景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故事、游戏、模拟场景、竞赛、观察、操作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我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又如:一年级教学“九的认识”时,让学生认识了“九”以后,我让九个学生到前面,让其他学生练习数数;在学会数数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从右边指一指第九个学生是谁?从左边数第九个学生是谁?这样练习数数的方式,学生很是喜欢,都争先恐后的上台表现自己,不管是站在台上的9个人,还是数数的那个学生,个个喜气洋洋,他们觉得只要能参与其中就是一种荣耀。在热烈的场面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学会了表达自己。
2、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故事总是能吸引着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为了迎接2011年世园会,西安很多地方都在搞城市建设。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道路加宽,旧房改革,很多同学都搬进了新家。哪些同学都搬进了新家?(有些学生举手)住进新家高兴吗?学生脸上挂着笑容,大声答道:高兴!我继续向学生介绍:陈亮也要搬进新家了,他和妈妈想选购一些家具。看!他们来到了家具城,这里的家具真多呀!(电脑出示图: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沙发680......)题目一出同学们一边笑着回头看着陈亮,一边纷纷举起了小手,仿佛他们真的来到了家具店正在帮陈亮和她妈妈出谋划策。学生兴趣很高,思维活跃,一会功夫提出了很多套方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3、创设竞争情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全班学生每6人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每人次一朵红花。如果小组每个成员都表现很好的话,就给他们组奖励一颗红星。(注:五朵红花换一颗红星)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
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教师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个小组会听课,哪个小组会合作,哪个小组学得好。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创设操作情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总之,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
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变得趣味横生,从而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