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历史回顾与现代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历史回顾与现代转型
姓名:段安东哲学号:139054318 班级:机械133班
本文原创,完全手打。客观研究,绝无抄袭。
一、前言
相信在世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的目标中,不论是长远的还是短期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新政策的出台,甚至新旧政权的更迭都与发展有关。可见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当今世界的中国来说,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新中国建国以来,一代代领导人的政策都离不开发展这个关键词。在这个关键词的指导下,中共中央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新型观念,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方式。想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发展是什么,发展方式又是什么。
二、什么是发展?什么又是发展方式?
发展本是哲学术语,指的是事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事物变化到新事物的变化过程。哲学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运动,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在我看来发展是有多个维度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发展是人类历史向前的推进,是科技的进化,是文化的更新换代,是政权与相应政治制度的完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外的发展可以理解为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推动的一场场变革。人民推动更有利于民众的政权上台,政权再确定相应政策,这便是一种发展。从文化的眼光看,欧洲从教皇的绝对思想统治到欧洲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以及在中国发展迅猛的新文化运动,都可以看作是发展。这种发展的动力是人内心对自由,合理,公平的渴望。
发展方式即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发展之后用以推动发展的方法。纵观人类历史,一个
民族发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革命推翻不合理的政权,推动新的,较为合理的政权上台执政。政府往往通过新政策的方法推动发展,比如我国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发展的目标确定之后,相应的政策也会出台,但并非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正确的。但是在我看来,并非正确的政策也应当属于一种发展方式。即使政策上存在误区,也不应当影响到政策推行时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本质。而文化的发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像文艺复兴,以及近些年来中国发扬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传统文化这样的一场运动,也可以是像新文化运动那样,编写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新青年杂志》。
以上便是我对于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的理解。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方式以及路径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新的革命,这种革命使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化。1973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过于激进,追求生产效率,重心在于改造生产,希望通过发展生产力、发展重工业来在短期内达到赶超世界其他强国的目的。这种方式是盲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科学的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发展大势,提出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出要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提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的分析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通过改革。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需要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的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这个提议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观念,明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后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体现了党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1992年,邓小平从理论上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指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计划于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并非是某一种明确的属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在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尤其是制造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的正确性。多种所有制经济不但没有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对其进行了巩固和发展,增加了公有经济的控制力。与此同时,我国也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完善了社会的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先是决定在沿海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设立经济特区,后相继开放了中国所有的大中型港口城市,又将将上海的建设目标树立为:假设成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卷定开放常见沿岸的五个城市,由此以后内陆城市也开始走向开放。二十世纪刚刚过去,我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向外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着手开发西部,以解决东西发展,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重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的发展是离不开世界的。证明了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改革开放这样以政策理论尝试为起点的发展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战略毫无疑问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对自身政策的一次重大的改良。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的正确的分析了新中国所处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分析了我国存在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上面来,提出中国经济要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由内而外,由高到低的一种变革。邓小平推出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都向人们证明了政党思想、政策的大变革不一定需要使用暴力,也可以是党内制度的一种革新。也证明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