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与抗日战争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先烈遗志,承历史重托;传延安精神,贺母校华诞
——社会实践之学校实地考察
开学前一天九月六日,本组社会实践成员齐聚北京,在校园里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九月的北京,雨水如期而至。
暗沉的天空,像沉积了几百年的历史,时间长河流过,寂静地睡去……走在铺满石板或是石子学校的小路上,想象它若干年前的样子,一石一木,宛若千山万水,绵延开去的,是整个民族兴亡的命运,北京理工大学的身影不时显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是历史让他屹立于世界之巅,然后才是实力。
而整个人类的命运起伏,与教育息息相关。
抗日战争时期,南迁的西南联大,凝聚了多少教育家的心血,如何保护了知识在那个时代不会被侵毁!而成立于抗日战争中心延安的北京理工大学,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扛起新中国教育的大旗,传播科学与理论文化知识,在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
一.校史馆参观考察
一路前行来到校史馆门前。
校史馆坐落在繁密树木花草中中,雨水洗落过后,越发显得不染前尘,像一位有故事的老者安详地睡着,又似一本厚重绵延的古书,等待着人来开启、阅读。
进入校史馆,两边是大的牌匾,里面详细记述着北京理工大学发展的概况,其中一幅毛泽东主席的照片令人无限感慨:一直以来国家都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未曾懈怠半分。
上面这样写着:“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她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
”
一个学校的历史,就是社会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最深刻的记忆。
它像一眼清泉,不被战火纷飞的俗世打乱,依旧澄澈、宁静,却又源源不断为祖国输送着高精尖的人才,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不易和有远见的。
我仿佛看见在风沙漫天的延安,前辈们开荒而种,红尘漫漫,野心隐没于寻常之下,闲云、荒村、骤雨……
1939年,为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和保证抗战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
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培养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
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工程干部。
“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
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
”
继续往前走,便看到里面的展览馆。
五个展厅宛如明珠串成一线,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从延安宝塔山的诞生到今天的辉煌。
第一馆重点介绍北京理工大学的诞生。
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四位优秀院长在宝塔山迎着朝阳的浮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鲜活地存在我们眼前。
开垦荒地,种植植被,兴建房屋宿舍,经历艰苦卓绝的岁月,学校终于建成,他们一定很欣慰,心中憧憬的,必然是桃李满天下的光明未来吧。
这里还陈列着很多前辈们当年的学习、生活用品。
笔记上娟秀的字迹、工整的排版体现了前辈们的艰苦朴素和一丝不苟。
而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后,又是否又当时前辈们那严谨的治学精神?
往前走便是第二馆,介绍的是北京理工大学辗转华北而后又迁址北京的坎坷办学过程。
朱德总司令亲切关怀,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局长刘鼎倾情帮助,给予了许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与当时前辈们的努力与帮助密不可分。
如若没有他们长远的考虑,谨慎的谋划,无私的付出,学校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他们是学校的奠基者,我们发自肺腑的景仰。
继续往前,第三馆主题为“光荣使命服务国防”,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20世纪五十年代到60年代的发展,期间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首批十六所重点高校。
现在的主楼就建于1954年。
更涌现出了毛二可、徐更光、周立伟等优秀院士。
第四馆介绍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理工大学的飞速发展。
“红箭—73”反坦克导弹和孙曹民教授的“电子消炎止痛膜”这些科技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第五馆介绍了2000年后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奥运的烟火项目和仿真机器人“BHR—01”。
70年历史,70年荣光。
学校的历史,是苦难的历史,更是勤劳、努力、无私的历史。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艰苦的岁月里,北京理工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为国家培育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优秀的高校。
回首校史,在北京理工大学7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北理工大学文化和精神气质。
北京理工大学75年的历史是与祖国同行、以忠诚报国、以科教兴国的历史,政治坚定、家国情怀已内化为北理工人的精神血脉。
参观过后更加为身为一名北理人而自豪。
冷风吹着却不觉寒冷,唯有满腔崇敬,像一团火,在心中徐徐燃烧,不能平息。
二.校园雕塑及学校标志性建筑周围环境感受调查
走出校史馆,我们决定参观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校园老建筑,算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补充。
漫步在林荫大道上,四周粗壮的杨树直冲天际,一排排挺立着。
若干年过去了,他们如整齐的军队,依旧生机勃勃,带来岁月斑驳的痕迹。
启示我们历史,已相当遥远……
道路一旁,写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石头岿然屹立,触摸那饱满的印记,这八个字也在心中逐渐扎下根来。
团结同学,是以团结协作才会双赢,学校需要这种凝聚力,而工作、社会,甚至国家,更需要这种精神。
勤勉治学,人生在世,天赋决定的少之又少,一个人,应充分发挥自己对于他人的作用,对自己负责,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
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
多少欺骗的例子不胜枚举,论文抄袭,造假卖假。
大学生更应诚实面对自己的良心,才不会被五光十色的假象所迷惑。
创造新鲜,创造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
研究问题不仅需要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应该扩宽自己的思路,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
居安思危,触摸角落的石碑,一棵古树,长满青苔的青石小路,一步一步,仿佛踏在往昔的记忆。
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呜咽,诉说,深思……
三. 北京理工大学与抗日战争历史溯源
201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回溯历史,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中心,深深影响着全国抗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诸多领域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奇迹。
1940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院校——延安自然科学院,暨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宝贵人才,为抗战救国和边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烽火中的延安,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却形成了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延安自然科学院成为边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力量。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1940到1945年(1945年后辗转华北办学)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这既是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重要办学方针,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办学过程中的生动体现。
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在努力造就“业务专家”的同时,延安自然科学院致力培养“革命通人”。
重视政治理论课学习,使广大师生、学员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并确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领导、前线将领成为学院形势政策报告的常客,亲自讲授政治理论课。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师生既是抗战先锋,又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
——节选自《光明日报》
时光将曾经的一切归于平淡,盛世而安,多么美好的心愿,却是曾经难以企及的理想:枪林弹雨,每个战士倒下去,这样的理想便悄然升起,在鲜红的背景中,摇晃但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一个会忘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不堪回忆的血泪抗战史。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浴血拼搏的战争。
回想那段历史,不禁会让我们感慨颇多。
那是一段屈辱史,一段容易引起每个人心目中那熊熊燃烧的民族仇恨史。
熊熊燃烧的红色火光变为无数洁白的和平鸽飞向天空,仇恨自可消散,但历史不应忘却。
回首北京理工大学走过的路途,诞生于抗战时期,壮大于战乱,繁荣于战争结束国家独立。
学校的历史与抗日战争血脉相连。
回首校史,在北京理工大学7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北理工大学文化和精神气质。
北京理工大学75年的历史是与祖国同行、以忠诚报国、以科教兴国的历史,政治坚定、家国情怀已内化为北理工人的精神血脉。
参观过后,大家都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秀传统,为北京理工大学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前辈的精神我们铭记在心,学校的未来因为有我们更加辉煌。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建校75周年,在这具有意义的一年里,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秉承延安精神的精髓,弘扬“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校训精神,牢记“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践行“高远志向、精深学术、强健体魄、恬美心境”的育人理念,以探索客观真理为己任,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共同努力,十二五强调:“学校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师生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目标,以追求卓越、科学发展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创新、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大学文化,在办学理念认同、管理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文化教育和科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
对于北京理工大学来说或许就是——“延安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