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 养 管 理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 29卷 第3期
畜禽健康养殖就是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生产为结果;核心在于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以追求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现代养殖业生产。
1 培育畜禽优良品种
种质是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的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动物良种养殖,既不增加劳力、饲料和生产设备,又可获得增产,提高品质。
在大力提倡科学养殖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良种引进、选育、自育、自繁和提纯复壮工作,选育、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为畜牧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决人工圈养条件的动物疾病预防应遵循2个原则:一是让养殖环境条件满足动物的生理生态要求;二是培育和选择适应于高密度集约式养殖条件的养殖品种。
因此,必须选育和改良适应于各种养殖方式的养殖品种,使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配套。
具有较强的抗病害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的养殖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
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培育开发抗病、抗逆的养殖品种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2 构建畜禽养殖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了防止和杜绝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侵入畜禽群,扑灭、控制、减少畜禽群内已存在的上述病原、传染源及其传播途径,以保障养殖的畜禽正常、健康地生长、发育、生产,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对消费者提供的是安全、优质、无毒、无病害、无激素、无药残的肉、奶、蛋、毛、皮等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简单地说,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
2.1 养殖场环境控制
2.1.1 选址
畜禽养殖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远离铁路、机场、大公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500 m以上。
离开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1 000~2 000 m。
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远离河流,严禁向河流排放粪尿污水。
必须考虑周围环境对污染的消纳能力,适当限制饲养规模,使粪尿产出量与农田、果园负荷保持相对均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2 控制人员流动
人员流动频繁易引起病原体传播。
可以机械性带入,也可以生物性的传播。
当人员接触了患病畜禽或被病畜禽污染的设施后进入畜牧场,就可能发生机械性传播。
对于既感染人,又感染畜的病原,则可能通过人员造成生物性传播。
感染了这种病原的人员接触畜禽之后,就可能将病原传给畜禽。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员是畜禽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
控制养殖场人员的活动对于防止疾病的传入和蔓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必须靠严格的制度进行有效控制。
要制订严格的生物安全防疫规章制度,对所有生产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制度培训。
2.1.2.1 工作人员 进入生产区,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进入或离开每一栋舍时要养成清洗双手、踏消毒池消毒鞋靴的习惯。
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交叉现象。
2.1.2.2 主管技术人员 技术主管在不同生产单元区之间来往应遵循:从清洁区至污染区、从日龄小的畜群到日龄大的畜群、从健康群到发病群的顺序。
2.1.2.3 饲养员 应远离外界畜禽病原污染源,不得随意离开场区。
杜绝生产车间之间随意互相串门的习惯。
2.1.2.4 谢绝外来人员进入 进入畜禽养殖场参观访问,经批准允许进入参观的人员必须走人员专用通道,在人员专用通道设立消毒室,所有进人员必须在此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0~15 min后才能进入。
如果要进入生产区,还必须淋浴、换衣裤才能进入。
如果无法淋浴,须换上清洁消毒好的工作衣帽。
2.1.2.5 预防人畜共患病 生产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人畜互感疾病。
生产区人员全部定岗定员,休假结束返场后必须在生活区集体宿舍隔离一天方可进入生产区。
2.2 畜禽生产群
2.2.1 定期免疫接种
对畜禽群按照正确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使畜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既能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又能提高畜禽生产群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是构建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畜禽养殖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到及时免疫,防止免疫空白。
要保证全场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期内,避免疫苗注射的盲目性。
2.2.2 实行“全进全出”制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场、生产区、畜(禽)舍为单位,每一个单元隔离小区同群畜禽尽量做到免疫状态相同、年龄相同、来源相同、品种相同。
2.2.3 预防应激
根据畜禽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制定适宜的饲养密度,实施合理的生物安全水平。
尽可能减少日常饲养管理操作中对畜禽群的应激因素,使畜禽保持健康稳定的免疫力。
2.2.4 疾病监测
加强疫病监测,定期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和免疫状态监测,排除所有潜在的危害性因素,保持畜禽恒定的免疫水平。
2.2.5 坚持自繁自养
严格畜禽引进制度坚持自繁自养是建立畜牧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引进新畜禽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疾病传入途径之一。
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体内外寄生虫都会随引进动物一起进入畜牧场,特别是引进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种畜禽可造成巨大损失。
2.2.7 药物预防
除进行疫苗接种外,群体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
在某些疫病流行季节之前或流行初期,应将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入饲料、饮水或添加剂中,进行群体预防或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翁庆孝
(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349)
・62・
饲 养 管 理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 29卷 第3期
2.3 畜舍环境
2.3.1 防止生物入侵
养殖场内不允许饲养其他无关动物(如狗、猫等)。
畜禽舍之间不宜栽种树木,房舍建筑应该具有相对的密闭性,防止飞鸟、野兽和老鼠进入畜禽舍传播疾病。
2.3.2 舍内环境控制
畜禽舍具备有效的控温和通风设施,舍内饲养密度、湿度适宜。
应确保提供不同年龄畜禽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气候环境条件,以免对畜禽产生应激。
2.3.3 建筑物
房舍地面和基础最好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止啮齿动物打洞,也利于清洗和消毒。
房舍周围15 m范围内的地面都要进行平整和清理,以便能迅速方便地铲割杂草,以减少一些传播疾病的昆虫、鼠类等的孳生,定期杀灭舍内外的昆虫、老鼠等,尽可能减少和杀灭畜禽舍周围病原及疾病传播媒介。
2.4 运输车辆控制
2.4.1 进出猪场车辆
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特别是畜禽运输车必须在养殖场大门消毒后,到了载畜台还应彻底消毒。
注意场内生产赶畜人员不得接触到外来运输车辆。
2.4.2 生产区内的运输工具
要有严格而明确的分工负责定期对清洗消毒。
2.5 养殖场设备消毒
对物品、设施和工具的清洁与消毒处理是为了减少畜禽周边病原的数量及畜禽被病原感染的机会,是养殖场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清洁与消毒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另一方面,可以杀灭已进入畜牧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
2.5.1 器具和设备
必须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之后方可带人畜禽舍,日常饮水、喂料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养殖场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2.5.2 消毒池
养殖场大门口必须设立两个消毒池,车辆进入场内时,必须经过大消毒池(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并且用机动消毒法对车身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
在每栋畜(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盆池(长宽深分别为0.6 m、0.4 m、0.08 m),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
离开生产区和畜(禽)舍舍时,也应洗手和进行必要的消毒。
2.5.3 卫生清洁工作
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工作,经常使用高压水清洗,场区每周消毒1~2次。
每月对场区道路、地面、排水沟等区域,用3%~5%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液进行4~5次的喷洒消毒。
3 搞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控制
3.1 畜禽养殖场必须保证畜禽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
对饮水和饲料应定期进行细菌、霉菌和有害物质的检测。
养殖场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要符合有关规定并建立记录,接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和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饲料药物添加剂残留的抽样检验,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国家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休药期规定。
3.1.1 饲料卫生指标应达到 GB l3078 《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3.1.2 根据畜禽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及时从正规厂家购买全价配合饲料。
3.1.3 饲料必须在保质期内,保管方法正确,无霉变。
3.1.4 饮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定期检测水质。
如果必要,在水中加入2 mg/L的氯或应用其他合适的消毒剂,作饮水的消毒。
3.2 开发利用安全高效饲料
开发利用安全高效饲料饲料是畜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
是优良品种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重要物质保障。
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畜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精选饲料、科学配方、规范饲料加工与饲喂过程是解决猪肉产品公害和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4 建立规范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按照HACCP(即为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应用在从初级生产至最终消费过程中,通过对特定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和评价,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原则,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重内容包括:①保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②提供干燥、温暖、无贼风的舒适环境。
保证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充分做好通风管理,改善舍内小气候;③合理营养调控,分阶段饲养。
根据每个阶段畜禽的生理特点、不同营养需要,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使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尽量满足猪营养需要。
提供新鲜、优质、无霉变的饲料;④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统一清刷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⑤选择科学适宜的防疫措施,科学制订用药程序,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应用安全高效疫苗,实行科学免疫与规范用药;⑥保证合理饲养密度。
善待动物,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5 加强环境控制
猪群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要和一定的猪舍环境条件相适应,通过对猪舍通风、降温、除湿、除尘等措施,根据不同季节,把猪舍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流等调节到最适合猪群生长发育的状态。
6 搞好污物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6.1 污物处理
垫料、粪尿、污水、动物尸体,都应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生化处理设施,对垫料、粪尿、污水,应进行生化处理和降解,动物尸体应深埋或化制。
6.2 粪污资源化利用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养殖规模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广“猪-沼-有机复合肥-果”、“猪-沼-有机复合肥-菜”、“猪-有机复合肥-菌-棉(花生、果)”等生态养殖小区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链条,实现生态循环健康养殖。
7 科学规范使用兽药和添加剂
依据国家《兽药管理条例》,建立健康养殖专用药库,规定只有符合国家公布的生产“无公害”和“绿色”的药物才能进入这个药库。
合理使用兽药、药物添加剂,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根据兽药种类、成分及致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合理使用,对症下药,不乱用、不滥用药物。
严格休药期限,不在用药期、休药期内销售食用动物。
8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良好的畜禽养殖生产工艺能充分发挥良种的遗传潜力和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禽生产创造条件,达到提高养畜(禽)生产水平的目的。
现代畜禽生产中主要有定位饲养、圈栏饲养以及厚垫草饲养、网上饲养、放牧饲养等生产工艺模式,常见生产工艺包括三段饲养工艺流程、四段饲养工艺流程、五段饲养工艺流程、六段饲养工艺流程等,应依据畜禽养殖规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
如养猪场应用SEW(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结合多点分散饲养模式,控制适度的生产规模,维持猪群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和去除疾病(病源);采用干清粪工艺代替水冲粪、水泡粪,减少污水排放;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实现零排放等。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