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计划表(基础模块) 依据《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专业需求,我校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按课时数不同分成两种:周课时2节和周课时4节。两种形式教学时间,周课时2节的只掌握基础模块部分;周课时4节的掌握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
《江苏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模块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74课时。周课时2节的计划为4学期学完,而周课时4节的计划为2学期学完,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两种形式在基础模块的教学课时数都为144课时,相对课程标准的课时数相差30课时,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针对各个系列进行调整,以保证较好的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
一、代数基础知识(10课时)
1.教学目标: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
②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相等。
③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了解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简单性质。能由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意义写出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④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理解一个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⑤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⑥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鼓励学生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会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2.课时安排:
§1-1集合的概念(1课时)
§1-1集合之间的关系(1课时)
§1-1集合的运算(2课时)
习题与小结(1课时)
§1-2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课时)(均值不等式了解,区间表示要求掌握)
§1-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2课时)(分式不等式2课时的不作要求)
§1-2绝对值不等式解法(1课时)
习题与小结(1课时)
注:框图不讲
二、函数(19课时)
1.教学目标:
①解函数的集合定义,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求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奇偶性,了解图象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②理解掌握指数和对数的概念,会应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③了解幂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一些简单的幂函数图象及其定义域
④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对比,知道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⑤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课时安排:
§2-1函数的概念(3课时)
§2-1函数的性质:单调性(1课时),奇偶性(1课时)
§2-1反函数(1课时)
习题复习课(1课时)
§1-4指数与对数(2课时)
§2-2幂函数(2课时)
§2-3指数函数(2课时)
§2-4对数函数(2课时)
习题复习课(2课时)
三、三角(Ⅰ)(18课时)
1.教学目标:
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在直角坐标系内表示角、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x+cos2x=1,sin x/cos x=tan x;会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简化公式。
③会作出y=sin x,y=cos x,y=tan x图像,讨论它的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像与x 轴交点等)。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④会由已知三角函数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及arctanx表示。
⑤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⑥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理解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⑦能运用加法定理及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⑧会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
2.课时安排:
§3-1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2课时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课时
§3-3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2课时
§3-4诱导公式 2课时
§3-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课时
§4-1加法定理 2课时
§4-2二倍角公式 2课时
§5-1反三角函数 1课时
章节复习 2课时
四、向量(10课时)
1.教学目标: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内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③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
②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③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
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时安排:
§6-1平面向量-向量概念 1课时
§6-1平面向量-向量加减法 2课时
§6-1平面向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3课时
§6-1平面向量-向量数量积 3课时
习题颗 1课时
五、几何(Ⅰ)(26课时)
1.教学目标:
(一)立体几何(I)
①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让学生做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棱台、球的模型。
②能画简单的长方体,理解斜二测法画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③了解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会用这些公式计算。
④通过公式的实际应用,体会“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互化思想。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的模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解析几何(I)
(1)直线与方程
①由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关系,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不平行y轴)的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④能根据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
⑤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探索并掌握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数学思想.
(2)圆与方程
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的直线与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