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的清空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论姜夔词作的“清空”风格及其美学意义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一书中这样评价姜夔词作的风格:“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因此人们用清空来概括白石词的创作特色,基本上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他的清空风格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论述:
一、意象的塑造与结构安排
读姜夔的词我们可以看到,白石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通过清冷孤寂的意象传达出来。如《齐天乐》一词: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词前原有题序,记与友人同时以蟋蟀为题作词一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用词物象都带上了冷寂、清寒的特点,如“凄凄”“哀音”“无眠”“夜凉”“西窗夜雨”“离宫”“伤心无数”虽然是咏蟋蟀,却把主体隐蔽其中,只描写物象的特征。使读者闻之立生离别之情。而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暗香》《疏影》,更是大量运用借代手法,把作者的孤寂之情连缀其中。此二词在咏梅之余,多有所牵附,着重抒发个人情感,这就造成了白石词有的无法从整体上去理解。给人一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印像。《暗香》、《疏影》二阕写梅花,均以空灵跌宕之笔写清新峭拔之意,格调高逸,风韵骚雅,正是张炎所谓“清空中有意趣笔力者”。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受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一首,开篇即言明是“旧时月色”,引起回忆“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都是说的江南旧事,而“何逊而今渐老”,用典直接转入现实。“香冷入瑶席。”点暗香题,仿佛是连接回忆与现实的媒介。下片“叹寄与路遥”,说的是三国时江南陆凯寄梅与友人范晔,并附诗一首。诗中说:“折花逢秦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是
反其意而用之,说的是已好久不见故人消息,这时又逢下雪,更是音讯难通,所以只好对着翡翠酒杯垂泪。长记曾携手处下两句,又转入回忆,而结尾陡然一转,当日千树盛开的梅花如今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颇似周邦彦的六丑结句“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把盛衰之感写的凄婉动人。全词的时空不停变化,架构疏朗,给人以自然清新,玲珑剔透的感觉。
而疏影一词中,“盈盈”代指梅花; “旧时月色”化用了温庭筠的“唯向旧山留月色”和周紫芝的“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则化用了贺铸词的“玉人和月摘梅花”; “疏花”则是化用了傅若金的墨梅诗; “寄与路遥”化用了三国陆凯寄花月华诗; 此外, “苔枝缀玉”、“翠禽”、“无言自倚修竹”、“佩环”、“深宫旧事”、“安排金屋”、“玉龙哀曲”等无不是化用他人的词句或是引用典故。这些借代和化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都是化用前人诗词中清冷的、哀愁的物象, 这些意象的集中使用, 不仅昭示了词人与前代诗人在心灵上悲凉的共鸣, 更给阅读者一种情感冲击力。
二、凄清幽冷的意境塑造,虚处传神的手法
在意境的塑造方面,姜夔多留意幽冷清峻的形象,构成凄清幽冷的词境。而且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善于虚处传神。
说到笔触虚灵,则不得不提及《点绛唇燕雁无心》一首。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首点绛唇是姜夔三十三岁所作,《白雨斋词话》评价这首词为“通首只写眼前景物……无限哀感都在虚处。”这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景物,其实字字都渗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首先在这首词中“燕雁无心”“数峰清苦”“黄昏雨”“残柳”“凭栏”都是寂寞清冷的物象。整首词的感觉是孤独寂寞的。其次,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而是借物传情,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借物表达出来。不写自己孑然一身,漂泊无依,而写燕雁随云去。不写自己内心孤苦,而写“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此句可谓是虚到灵动之处难以尽言。此处写山峰不似传统描摹之法,以写形状风貌入手,而是以非常抒情化的“清苦”落笔,状景写物如此,虚得令人困惑。何谓之“清”清淡、清澈中见迷蒙,如水墨相和的画境。“苦”原本是味觉 , 而词人却把它用来写岁暮天寒的萧瑟山容 , 形象极为逼真; 这个“苦”字同时还融铸了词人自己的凄凉和思念于其中。一字双关 , 把词人的悲凉情结和现实的冷境表现得一览无余 , 词人的用笔炼字工夫可窥一斑。二是结处云: “今何许。凭栏怀古, 残柳参差舞。”感伤时事, 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 “凭栏怀古”下仅五字咏叹, 无限感伤, 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 不能自止。
再看白石的名作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