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王镜岩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王镜岩生

物化学

生物传感器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冯德荣

1.1生物传感器概述

生物传感器是壹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它和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壹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探索和揭示出生命系统中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加工、转换和控制等基本规律,探讨应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广泛地应用各种生物活性材料和传感器结合,研究和开发具有识别功能的换能器,且成为制造新型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原创技术,研究和开发它们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对象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等,以及人工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iedpolymer,MIP)。由于研究DNA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识别技术已形成生物芯片(DNA芯片、蛋白质芯片)独立学科领域,本文对这些领域将不进行讨论。

生物传感器研究起源于20世纪的60年代,1967年Updike和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化膜和氧电极组装在壹起,首先制成了第壹种生物传感器,即葡萄糖酶电极。到80年代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已基本形成。其标志性事件是:1985年“生物传感器”国际刊物在英国创刊;1987年生物传感器经典著作在牛津出版社出版;1990年首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在新加坡召开,且且确定以后每隔二年召开壹次。

此后包括酶传感器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逐渐兴旺起来,从用壹种或多种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传感器,逐渐发展设计出用其他的生物分子作识别元件的传感器,例如酶—底物、酶—辅酶、抗原—抗体、激素—受体、DNA双螺旋拆分的分子等,把它们的壹方固定化后都可能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来选择地测量另壹方。除了生物大分子以外,仍能够用细胞器、细胞、组织、微生物等具有对环境中某些成分识别功能的元件来作识别元件。甚至能够用人工合成的受体分子和传感器结合来测定微生物、细胞和相关的生物分子。

和生物活性材料组合的传感器能够是多种类型的物理或化学传感器,如电化学(电位测定、电导测定、阻抗测定)、光学(光致发光、共振表面等离子体)、机械(杠杆、压电反应)、热(热敏电阻)或者电(离子或者酶场效应晶体管)等等。所有这些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组合体通称为生物传感器。

按期召开的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记录了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历程,总汇了这壹领域的发展新动向。例如1992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际生物传感器流动注射分析和生物工艺控制”学术会议上对生物工艺控制和在线系统进行研讨,至今仍作为研究者攻关的课题。2004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会展中心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能够说是世界生物分析系统领域的壹次大的盛会[1],参会代表人数和发表论文数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7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了本届大会,第八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涉及领域内容空前广泛,对9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包括核酸传感器和DNA芯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组织和全细胞传感器、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天然和合成受体、新的信号转导技术、系统整合/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生物电化学/生物燃料/微分析系统、商业发展和市场。其中,单分子/细胞分析和生物印迹生物传感器由于它们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成为和会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

1.2中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过程

中国生物传感器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上海冶金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华东理工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直至今日,这些单位仍在生物传感器领域进行着创新研究和开发。最早展开生物传感器的研讨活动是

1986年由中国微生物协会酶工程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的第壹届工业生化及酶工程全国学术会议。中国酶工程专业技术委员对这壹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活动包括定期召开的全国性酶工程学术会议和每隔二年壹次的中日酶工程学术会议,其中生物传感器都是重要的研讨议题。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队伍逐渐扩大,其标志之壹是近10年来在中国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以生物传感器为关键詞的论文总数达到650篇,其中2003年的论文数量比1994年增加了约壹倍(表3-30)。近十年的该领域专家的研究背景也从生物学扩大到化学和电子学。1999年这壹领域主要研究单位和专家集体编撰的专著“中国生物传感器进展”壹书在美国出版[2],表明了生物传感器领域学科相互交叉的趋势。表3-31列出了我国生物传感器的有代表性的主要研究机构。

表3-30近十年来在中国期刊发表的生物传感器论文

表3-31我国生物传感器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1.3我国生物传感器产业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生物传感器产业化现状和市场特点是:我国自主研发生物传感器产品及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推出的产品共存且相互竞争。壹些掌握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跨国大企业集团,见好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市场,采取技术输出的途径,吸收我国的技术力量和销售途径,在我国市场上进行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产品制造和销售。壹部份海外留学归国的生物传感器专门人才也将自己的成果在中国转化且设厂办企业。家用保健类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率先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化突破,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作为壹类多品种的精密科学仪器,支撑了壹部份生物技术过程检测,对传统生物产业技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生物传感器产业表现的空前繁荣景象代表了当前世界生物传感器产业的主要潮流。中国已产业化和应用的主要生物传感器种类见表3-32。

表3-32中国已产业化和应用的主要生物传感器种类

1.3.1家用医疗保健类生物传感器

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正越来越显著地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产生较大经济效益产业的典型代表产品是手掌型血糖分析仪以及相关的胰岛素泵,它们在改善糖尿病人的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七十年代,当葡萄糖传感器开始用于血糖的分析后,研究者目光已集中到糖尿病相关的血糖检测技术上,且和胰岛素给药方式相联系,提出研制闭环式人工胰岛的设想。30多年来,研制闭环式人工胰岛努力从未间断。虽然至今仍不能成功地推出人工胰岛产品,却发展出二个相关独立的大产业:手掌型血糖分析器和胰岛素泵产业。二者在全世界都已发展成几十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