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W. Flinn, Origin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London, 1966, P66,转引自转引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 溯源[M]
《溯源》在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时,偏重于分析被大多数人所 忽视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因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 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 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便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作者认为英 国人的这种“自觉期望的目的”和“愿望”就是追求财富的“合双谋利” 精神,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心理动力,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 族,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 ……
二、《溯源》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探讨
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 政治稳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资本条件: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技术熟练工人。 市场条件: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直接原因)。
——The All England Law Reports, Volume 3[C],Butterworth, 1963,P107.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在英国,王室的血统十分重要,即使用武力夺取王位,夺 位者也必须有王室血统,与被推翻的王朝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否则就没有合法性。
——马世力:世界史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8页。
(英国内战中,曼彻斯特伯爵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仍旧是国王;而国王如果击败我们,哪怕是 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会沦为奴隶。
——蒋孟引:蒋孟引文集: 英国历史: 从远古到20世纪[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0页。
主公和臣属之间应该有一种相互的忠诚义务,除敬重之外, 封臣对主公应尽的义务并不比主公对封臣所持有的领主权更多。
——格兰维尔,论英格兰王国的法律与习惯,转引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 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1381年5月,英国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起义军在伦敦城内 平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伦敦全城,他们捣毁大臣官邸,杀死 大主教和财政大臣,冲进监狱,释放囚犯,迫使躲在伦敦塔中 的查理二世出来谈判。
——马世力:世界史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8页。
一、《溯源》对英国政治模式的探讨
在叙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时, 《溯源》一直上溯到从英吉利 民族诞生之时起在政治生活中就存在的两种倾向的斗争, 即国王的“ 来 自天国的权力”和人民的“ 与生俱来的自由” 的斗争。然后在历史的演 变中描述出这种斗争怎样成为英国的传统, 又怎样推动了英国的变革, 通 过的是什么途径, 最终怎样形成了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政治制度和符合英 国独特情况的渐进发展道路。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光荣革命”井没有消灭王权,而只是改换一个国王,况且新 国王是老国王的女儿女婿,他们本来就有权继承王位.议会也没有 提出 主权问题,而只是重建“国王在议会”,重申“自古就有的权 利”,这对任何国王来说,也当然都是无可非议的事。整个过程对 英国的制度似乎没有作任何触动,王权仍然存在,只不过现在又把 它放回到“国王在议会”的传统中去。英国仍保留“混合君主制”, 国王、上院和下院现在又重新很好地合作.传统似乎全都保留下来 了,历史一点也没有被割断。不过,国王和议会却交换了位置,在 保留传统的表象下,政体制度改变了。
第五章 英国风度的造就 一 贵族社会与贵族精神 二 向上流社, 就必须在两个方面 展开艰苦的斗争。一方面是同自然的斗争, 另一方面是 同自身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共识, 就 是这个民族文化模式的精髓。
首先, 英吉利民族在同自身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已为世界许多民族共 享的政治制度, 发现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渐进改革道路。“ 在冲 突中达到融合”是其斗争的特色, 它不仅体现在英国的政治文化中, 而且 渗透到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权利与义务的规范内,国王与贵族平起平坐。因此,在 中世纪英国,国王对贵族只有“宗主权”(suzerainty) 或“霸 主权”(overlordship) , 而没有“主权”(sovereignty)。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在英国,王室的血统十分重要,即使用武力夺取王位,夺 位者也必须有王室血统,与被推翻的王朝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否则就没有合法性。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1381年5月,英国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起义军在伦敦城内 平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伦敦全城,他们捣毁大臣官邸,杀死 大主教和财政大臣,冲进监狱,释放囚犯,迫使躲在伦敦塔中 的查理二世出来谈判。
当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连英国人自己也无所觉察,只是当工业革 命已发展得势不可当,突然间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时,英国人才惊异地发 现:他们经历了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经济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动力: 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来自人们的贪欲。
英国社会、政治结构既不压制人们的对财富的追求,又能把这种追求引导到目标 合理的渠道中去……通过亚当·斯密的理论,千百年来人们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早就奉 行的谋利准则,现在终于和社会公认的伦理价值吻合起来了。一种对财富的强烈追求欲 望,最终被公开释放出来,正是在这种对财富的强烈追求的欲望引导下,人们急切地扩 大生产,从而激发了工业革命。
最后, 《溯源》还对英国文化模式作了一种“ 风度”上的独特概括。 种种文化特征的积淀, 形成了英吉利民族的内在气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还 能看到的所谓“ 英国绅士风度” 。它讲究理性、公平合理的竞争, 以及 社会责任感等等, 同时它表现得拘谨保守, 过于尊重传统。英国风度的优 劣长短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检验和评价。
长期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在解释工业革命时都准备以技术为中心, 即便今日这种单向式解释已不那么时兴时,也很少有人愿意完全否定技 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但现在,不愿把技术变化抬得太高的主要埋由。在 于人们注意到这种变化在不发达国家不能够独力促进经济增长,最先进 的技术一般来说,只要哪个国家想要它,它就可以得到它,但多数国家 却仍然落后,因为它们不要这些技术。它们不要这些技术,不是因为这 些国家不知道这些技术,或缺少有关的知识,而是因为这些国家运用先 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或更重要的是,它们 不愿技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不允许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 以图大规模运用这些技术。
英吉利民族是一个以尊重传统称著的民族, 也是一个以善于变革见长 的民族。她尊重传统但不固守传统。因此, 当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 地尊重传统时, 她就放弃旧的阵地, 接受变革, 去尊重新的传统。同时, 在 推行变革的时候, 她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虽然她要维护的那个 “ 传统”并不是真正的传统, 而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新事物, 但这样一来却 能使她避免把自己在变革的道路上推向极端。因此, 在保守势力和激进势 力的数度交锋中, 很少出现双方各执一端、不肯妥协的局面, 而往往出现 的是“ 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结果。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政治观念的由来 一 来自天国的权力 二 “生而自由”的英国人 三 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章 工业民族精神的演进 一 财富的召唤 二 平等的召唤 三 “福利国家”
第三章 英国发展道路的形成 一 稳重守成的保守主义 二 走在历史前面的激进主义
三 渐进发展之路
第四章 理性思想的孕育 一 中世纪的遗产 二 走出中世纪 三 理性——全民族的灵魂
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在物质财富的生产方面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英国成 为“世界工场”,率先跨进了“工业民族”的行列。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6-114页。
《溯源》的作者着力带领我们溯英国历史之河而上,又从源头顺流而 下, 钩沉提弦, 将英国文化的精粹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政治制度、 工业民族精神、渐进发展道路、实践理性思想, 以至“ 英国风度” 都曾 是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它们随着英吉利民族的强大而走向世界被 其他民族认识、学习和吸收,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成,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传统上,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 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 议会的同意。
为什么英法都有议会传统,而在资 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选取了相对温 和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却爆发了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英国贵族 “不耻下求“,通过经营而追求财富,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模仿的榜样。 “贵族追求王公的豪华,绅士则渴慕达到真正的贵族地位,生意人从他的柜台后面爬出 来去填补绅士的位置……”
“英国不同等级的人不知不觉地交错在一起。一种平等的精神贯注于宪政的每一 部分,各种地位各种状况之间彼此发生激烈的竞赛,每一个较低的等级都野心勃勃,无 休无止地要把自己提升到更高一等的级别上去。这样一个国家必然是无拘无束地注重风 尚的.上流的奢侈风气如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页。
“ 传统与变革” 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面临的难题。 传统是民族生存的源泉和基础,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味强调变革而 排斥传统, 会使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 如果顽固保守传统 而抗拒变革也会使民族生命力受到窒息而死亡。因此,能否处理好传统与 变革的关系对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有着决定性影响。这在理论上说起来 也许很简单, 但在实际中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其次, 英吉利民族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第一次造就了工业民族精神, 它 包括“ 对财富的追求”和“ 对平等的追求” 两方面内容。工业民族精 神对全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它的形成同英国文化的特殊背景又 是分不开的。
第三, 作为这两种斗争实践的哲学概括, 英吉利民族完成了她的“ 理 性思想” 。英国理性思想的特点是极其重视实践的作用,它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目的是“ 揭示那些把人束缚于自己所处环境的各种关系” 。 这种以实践为坚实基础的经验理性是英吉利民族的哲学特色, 从中我们看 到了这个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
持权再骑议下下的士会两次,和的院《与13发市开。大国世动 民 端 上宪王纪起 等 。 议章发,义 召 后 院》生英, 开 来 由上冲国迫会议贵签突贵使议会族字。族国,逐和。1在2王这渐教不6市5在就演会久年民限是变代,,的制英成表贵贵支王国上组族族、1会会心批议3议 议 的 准 代02拥 , 官 而 表年法有 改 吏 每 不,国了 组 , 三 受英的派 行 三 个 侵法三代 政 级 月 犯百级表 管 会 自 等年会参 理 议 行 权战议加 , 有 开 利争最国 权 会 。时早罢王 不 一期召免的 经 次,开不御 国 ,三于得前 王 会级人
《溯源》在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时,偏重于分析被大多数人所 忽视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因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 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 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便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作者认为英 国人的这种“自觉期望的目的”和“愿望”就是追求财富的“合双谋利” 精神,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心理动力,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 族,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 ……
二、《溯源》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探讨
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 政治稳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资本条件: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技术熟练工人。 市场条件: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直接原因)。
——The All England Law Reports, Volume 3[C],Butterworth, 1963,P107.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在英国,王室的血统十分重要,即使用武力夺取王位,夺 位者也必须有王室血统,与被推翻的王朝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否则就没有合法性。
——马世力:世界史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8页。
(英国内战中,曼彻斯特伯爵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仍旧是国王;而国王如果击败我们,哪怕是 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会沦为奴隶。
——蒋孟引:蒋孟引文集: 英国历史: 从远古到20世纪[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0页。
主公和臣属之间应该有一种相互的忠诚义务,除敬重之外, 封臣对主公应尽的义务并不比主公对封臣所持有的领主权更多。
——格兰维尔,论英格兰王国的法律与习惯,转引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 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1381年5月,英国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起义军在伦敦城内 平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伦敦全城,他们捣毁大臣官邸,杀死 大主教和财政大臣,冲进监狱,释放囚犯,迫使躲在伦敦塔中 的查理二世出来谈判。
——马世力:世界史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8页。
一、《溯源》对英国政治模式的探讨
在叙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时, 《溯源》一直上溯到从英吉利 民族诞生之时起在政治生活中就存在的两种倾向的斗争, 即国王的“ 来 自天国的权力”和人民的“ 与生俱来的自由” 的斗争。然后在历史的演 变中描述出这种斗争怎样成为英国的传统, 又怎样推动了英国的变革, 通 过的是什么途径, 最终怎样形成了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政治制度和符合英 国独特情况的渐进发展道路。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光荣革命”井没有消灭王权,而只是改换一个国王,况且新 国王是老国王的女儿女婿,他们本来就有权继承王位.议会也没有 提出 主权问题,而只是重建“国王在议会”,重申“自古就有的权 利”,这对任何国王来说,也当然都是无可非议的事。整个过程对 英国的制度似乎没有作任何触动,王权仍然存在,只不过现在又把 它放回到“国王在议会”的传统中去。英国仍保留“混合君主制”, 国王、上院和下院现在又重新很好地合作.传统似乎全都保留下来 了,历史一点也没有被割断。不过,国王和议会却交换了位置,在 保留传统的表象下,政体制度改变了。
第五章 英国风度的造就 一 贵族社会与贵族精神 二 向上流社, 就必须在两个方面 展开艰苦的斗争。一方面是同自然的斗争, 另一方面是 同自身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共识, 就 是这个民族文化模式的精髓。
首先, 英吉利民族在同自身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已为世界许多民族共 享的政治制度, 发现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渐进改革道路。“ 在冲 突中达到融合”是其斗争的特色, 它不仅体现在英国的政治文化中, 而且 渗透到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权利与义务的规范内,国王与贵族平起平坐。因此,在 中世纪英国,国王对贵族只有“宗主权”(suzerainty) 或“霸 主权”(overlordship) , 而没有“主权”(sovereignty)。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血统原则是英国的重要传统,国王必须出自王室。
在英国,王室的血统十分重要,即使用武力夺取王位,夺 位者也必须有王室血统,与被推翻的王朝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否则就没有合法性。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1381年5月,英国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起义军在伦敦城内 平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领伦敦全城,他们捣毁大臣官邸,杀死 大主教和财政大臣,冲进监狱,释放囚犯,迫使躲在伦敦塔中 的查理二世出来谈判。
当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连英国人自己也无所觉察,只是当工业革 命已发展得势不可当,突然间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时,英国人才惊异地发 现:他们经历了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经济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动力: 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来自人们的贪欲。
英国社会、政治结构既不压制人们的对财富的追求,又能把这种追求引导到目标 合理的渠道中去……通过亚当·斯密的理论,千百年来人们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早就奉 行的谋利准则,现在终于和社会公认的伦理价值吻合起来了。一种对财富的强烈追求欲 望,最终被公开释放出来,正是在这种对财富的强烈追求的欲望引导下,人们急切地扩 大生产,从而激发了工业革命。
最后, 《溯源》还对英国文化模式作了一种“ 风度”上的独特概括。 种种文化特征的积淀, 形成了英吉利民族的内在气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还 能看到的所谓“ 英国绅士风度” 。它讲究理性、公平合理的竞争, 以及 社会责任感等等, 同时它表现得拘谨保守, 过于尊重传统。英国风度的优 劣长短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检验和评价。
长期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在解释工业革命时都准备以技术为中心, 即便今日这种单向式解释已不那么时兴时,也很少有人愿意完全否定技 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但现在,不愿把技术变化抬得太高的主要埋由。在 于人们注意到这种变化在不发达国家不能够独力促进经济增长,最先进 的技术一般来说,只要哪个国家想要它,它就可以得到它,但多数国家 却仍然落后,因为它们不要这些技术。它们不要这些技术,不是因为这 些国家不知道这些技术,或缺少有关的知识,而是因为这些国家运用先 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或更重要的是,它们 不愿技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不允许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 以图大规模运用这些技术。
英吉利民族是一个以尊重传统称著的民族, 也是一个以善于变革见长 的民族。她尊重传统但不固守传统。因此, 当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 地尊重传统时, 她就放弃旧的阵地, 接受变革, 去尊重新的传统。同时, 在 推行变革的时候, 她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虽然她要维护的那个 “ 传统”并不是真正的传统, 而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新事物, 但这样一来却 能使她避免把自己在变革的道路上推向极端。因此, 在保守势力和激进势 力的数度交锋中, 很少出现双方各执一端、不肯妥协的局面, 而往往出现 的是“ 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结果。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政治观念的由来 一 来自天国的权力 二 “生而自由”的英国人 三 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章 工业民族精神的演进 一 财富的召唤 二 平等的召唤 三 “福利国家”
第三章 英国发展道路的形成 一 稳重守成的保守主义 二 走在历史前面的激进主义
三 渐进发展之路
第四章 理性思想的孕育 一 中世纪的遗产 二 走出中世纪 三 理性——全民族的灵魂
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在物质财富的生产方面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英国成 为“世界工场”,率先跨进了“工业民族”的行列。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6-114页。
《溯源》的作者着力带领我们溯英国历史之河而上,又从源头顺流而 下, 钩沉提弦, 将英国文化的精粹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政治制度、 工业民族精神、渐进发展道路、实践理性思想, 以至“ 英国风度” 都曾 是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它们随着英吉利民族的强大而走向世界被 其他民族认识、学习和吸收,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成,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传统上,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 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 议会的同意。
为什么英法都有议会传统,而在资 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选取了相对温 和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却爆发了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
英国的政治传统有三: 英国有议会传统,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在习惯上,英国的王权是受限的,而非无限。
英国贵族 “不耻下求“,通过经营而追求财富,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模仿的榜样。 “贵族追求王公的豪华,绅士则渴慕达到真正的贵族地位,生意人从他的柜台后面爬出 来去填补绅士的位置……”
“英国不同等级的人不知不觉地交错在一起。一种平等的精神贯注于宪政的每一 部分,各种地位各种状况之间彼此发生激烈的竞赛,每一个较低的等级都野心勃勃,无 休无止地要把自己提升到更高一等的级别上去。这样一个国家必然是无拘无束地注重风 尚的.上流的奢侈风气如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页。
“ 传统与变革” 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面临的难题。 传统是民族生存的源泉和基础,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味强调变革而 排斥传统, 会使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 如果顽固保守传统 而抗拒变革也会使民族生命力受到窒息而死亡。因此,能否处理好传统与 变革的关系对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有着决定性影响。这在理论上说起来 也许很简单, 但在实际中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其次, 英吉利民族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第一次造就了工业民族精神, 它 包括“ 对财富的追求”和“ 对平等的追求” 两方面内容。工业民族精 神对全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它的形成同英国文化的特殊背景又 是分不开的。
第三, 作为这两种斗争实践的哲学概括, 英吉利民族完成了她的“ 理 性思想” 。英国理性思想的特点是极其重视实践的作用,它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目的是“ 揭示那些把人束缚于自己所处环境的各种关系” 。 这种以实践为坚实基础的经验理性是英吉利民族的哲学特色, 从中我们看 到了这个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
持权再骑议下下的士会两次,和的院《与13发市开。大国世动 民 端 上宪王纪起 等 。 议章发,义 召 后 院》生英, 开 来 由上冲国迫会议贵签突贵使议会族字。族国,逐和。1在2王这渐教不6市5在就演会久年民限是变代,,的制英成表贵贵支王国上组族族、1会会心批议3议 议 的 准 代02拥 , 官 而 表年法有 改 吏 每 不,国了 组 , 三 受英的派 行 三 个 侵法三代 政 级 月 犯百级表 管 会 自 等年会参 理 议 行 权战议加 , 有 开 利争最国 权 会 。时早罢王 不 一期召免的 经 次,开不御 国 ,三于得前 王 会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