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_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_________专业:采煤技术
班级:
学号:
**:**
指导老师 :
目录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 (3)
第二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第一节工作制度 (4)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第三章井田开拓 (5)
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第二节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6)
第四章矿井基本巷道 (9)
第一节井筒 (10)
第二节井底车场 (10)
第三节主要开拓巷道 (11)
第五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12)
第一节采煤工艺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词 (15)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围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第二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工作制度
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
33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采煤工作面为两班生产,
另一班维修设备,通风、排水则须三班工作,每日为24 小时生产。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为16 小时。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是度量矿井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在一定
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井生产技术面貌,是井田开拓的一个主
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矿井生产能力是与井田划分紧密联系并且相互适应的。
是矿区总体设计应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矿井生产能力主要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储量、开采条件、设备
供应及国家煤碳开采等因素确定。对于具体矿井,应该根据
国家需要,结合该矿地质和技术条件,开拓、准备和通风方
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在保证生产安技术经济合理的
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各生产环节,所能保证的能力,
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
定的要求。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
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
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
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
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
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
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
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
护的困难。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
防止瓦斯突出。
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一、 井口形式
井筒选择表
井筒 优点
缺点
适应条件
形式
井下煤炭运输不需即可
由平硐直接外运,工业设
适合煤层赋存较高的 平硐 施简单,井巷工程量小, 受地形即埋藏条件 山岭、丘陵,或沟谷 开拓
利于排水,掘进速度快, 限制。
地区。
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 柱,煤柱损失少。
1. 施工复杂, 设备多
1. 煤层埋藏较深,或
冲击层厚;
技术要求高;
立井的适应性强,一般不 2. 水文条件复杂,围 立井 2. 施工困难掘进速 受煤层倾角、 厚度、瓦斯、 岩不稳定需特殊施 开拓
度慢;
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工;
3. 不能躲开煤层顶 3. 倾斜长度大,用立
底板含水层。
井开采兼顾小开采。
1. 地质条件较好井筒掘进技术简单 ;
2. 斜井开采每个水平井
底车场易靠近储量中心 ;
3. 井口可靠近井田边界,
1. 便于布置工业广场
斜井
受地形及煤层埋藏
工业广场留煤少 ;
和引进铁路,
开拓
主井做斜井时可做安 条件限制。
水文地质条件好。
4. 2. 全出口 ;
5. 建井工期短 ;
6. 可用皮带运输,实现连
续运提。
综合 可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 开拓
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