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张宪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5期
摘要: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符合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举办体育赛事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的经济收益和各种潜在的影响,能够有力地推动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发展;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19-02
体育赛事的举办要求城市具备相应的经济水平,城市经济是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包括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等,具有较强的经济潜力。
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也被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各大城市开始积极申办体育赛事,利用体育赛事带来的新机遇,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
在对体育赛事产品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外主流的观点认为,体育赛事作为一种体育产品,是体育项目、器材、场地、运动员等有形产品和比赛观赏、观众体验等无形产品。
其中,提供给观众高水平且具有较强观赏性的体育赛事服务,满足观众对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是体育赛事产品的核心。
除此之外,体育赛事还有很多衍生产品,例如赛事电视转播权、冠名权、主办城市的赛事旅游产品、赛事纪念品等。
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能够有力地带动体育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举办赛事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举办城市的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的转型。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了体育赛事的巨大经济潜能,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并且,积极举办和运作体育赛事、尤其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例如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花样滑冰世锦赛、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东亚四国足球赛锦标赛、田径世锦赛、国际马拉松、超级杯等大型世界级体育赛事。
赛事审批、转播权的市场化,也给职业联赛产业链带来了新一轮的升级,2016年,暴风集团取得了2016—2017年中超联赛的独家转播权,乐视网买入了2016—2017年英超联赛转播权。
可见,我国在赛事资源和赛事运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体育赛事经济化、商业化、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体育传媒、组织文化、赛事运营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明显提高。
面对资本介入、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为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在刺激消费和吸引
投资方面的优势,带动建筑、旅游、交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相应的体育比赛场馆、交通设施、水电供应、通讯服务、安保系统等配套设施作为硬件和软件支持。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例,按照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颁布的《申办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的报告调查表》要求,申请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中,体育设施齐备、通讯设施完善、有安全保障、城市美化和环境保护良好、交通便利、有体育赞助的潜在能力等是其中几个重要的资质审核标准。
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建设、环境保护和美化等方面投入巨大,如今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同样,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也新建了12个场馆,改建、扩建了58个场馆,投入资金高达1 200 亿元,其中大部分预算用于城市面貌和环境改善,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2.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酒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场馆建设等建筑业,博彩、保险等金融业,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业,作为关联产业,在体育赛事的带动下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增长。
首先,体育赛事是一项重要的体育资源,能够带来大量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观看赛事后,很多游客会选择在举办城市停留一段时间,了解城市的风景和文化,刺激相关产业的消费。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旅游者人数、北京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增长。
其次,电视等媒体的转播权、冠名权、广告投放也会带来大量的收入,在增加消费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财政收入预算中,电视转播收入、Top赞助计划、门票、体育彩票等收入占比达到了60%以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3.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体育赛事不仅是对体育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国家科技水平与成果的重要展示。
赛场竞争的背后,是同样激烈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交通、安保、赛场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体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据统计,2008年奥运会,展现了150多项最新的奥运科技项目。
在交通运输上,为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确保赛事期间交通畅通,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交通指挥和管理技术,建立了智能化交通管理指挥系统,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
在赛事转播上,首次采用高清设备进行电视转播,从规模上看,是迄今为止全球电视传媒机构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清晰度最高的电视转播活动。
在运动训练上,采用“数字化等动游泳训练测试器材”技术,模拟运动员的动作并记录数据,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评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缓解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
体育赛事为举办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缓解了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赛事的运营、管理、组织、营销、公关等各个方面,对人才的
需求量较大。
另一方面,赛事的筹备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修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达200万个;在2010 年的广州亚运会期间,也新增了就业岗位30.4 万个。
可见,体育赛事在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
按照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类,其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构建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能够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体育赛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体育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
体育赛事的直接经济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赛事主办方的经济收益和赛事赞助商的经济收益。
赛事主办方的经济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出售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收入、赞助商的赞助收入、赛事期间门票收入、纪念品销售收入。
其中,赞助商的赞助收入主要是通过体育赛事相关产品的营销,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刺激观众进行消费产生的收益。
对这部分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估,可以采用△Y1=∑Pi的模型。
通常这部分收益与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赛事的运作较差,赞助商有可能选择撤销赞助,因此,提高赛事的运作能力能够有效地避免赛事在组织过程中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2.体育赛事的间接经济效益。
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各国的参赛选手和入境观看比赛的观众,产生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包括服装、住宿、餐饮、交通、旅游观光、当地特产等。
在对这些体育赛事的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时,可以将这些消费需求设为C,将赛事举办过程中的投资设为I,赛事举办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设为b,此时乘数可以估计为1/(1-b),如果用△Y2代表GDP增量,即△Y2=(1+C)/(1-b)。
可见,b值越大,乘数越大,赛事对经济的发动作用也越大。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8,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有其一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3.体育赛事的潜在经济效益。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产生潜在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出售赛事的转播权,获取经济收益,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媒体传播,也会提高赛事的影响力和城市的知名度,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大量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体育明星,如姚明、刘翔、郭晶晶等,不仅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使公众更加了解和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在体育明星的带动下,能够引领体育消费的潮流。
此外,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长期和多层次的。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北京的城市知名度,使世界人民了解这个城市,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能够对城市经济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对体育赛事的潜在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表示为△Y3=∑00,其中△Y3表示体育赛事潜在的经济收益,∑00表示赛事的潜在GDP增量。
综上所述,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可以表述为△Y=△Y1+△Y2+△Y3,通过对赛事经济效益的评估和分析,能够合理利用体育赛事资源,发挥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具有较长的周期性,无论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是城市就业等方面,其带来的影响都将长期地影响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应积极构建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累体育赛事的运作经验,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体育赛事运作案例,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和竞争水平。
在体育赛事后,应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乔,陶玉流.城市竞争力视野下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4).
[2] 曹亚东,王素娟,田伟产.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09,(36).
[3] 肖锋,姚颂平,沈建.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