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工业化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称NICs),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又称“半发达国家”、“半工业化国家”,这一定名是在70年代末期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书》里提出的。
总的说来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具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性并在进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亚洲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南斯拉夫等。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
拉美借贷拉动模式:依赖借贷
拉美国家独立较早,有很强的城市传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水平非常突出的地区。
由于拉美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采取依赖借贷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发展战略,导致到上世纪8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
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普遍推行的经济模式。
在前期,经济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不久这种经济模式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到了90年代的后期,拉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当然,债务危机还与其严重的产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相脱节有关。
可以说,过分依靠国际力量,超过本国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经济政策,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其背后的负面作用很大,也制约了发展的潜力。
韩国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增高企业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
战后30多年,韩国引进国外技术3000多项,所花资金占同期的55%,对的达%。
台湾
注重更新传统技术。
对于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和传统工业实行。
大规模推广水稻、甘蔗、玉米、大豆、水果的优良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收复明显效果,农业机械、遥感、核能、计算机、生物调节剂等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加坡
优化,由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发展。
1965-1973年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的,建立起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工业,1974-1978年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
1979-1989年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出口产品中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所占比例从1965年的%下降到1982年的%。
香港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以出口为主导发展加工业
多元化外向型发展模式:各主要经济部门走向国际化
•一、新兴工业国(地区)形成及其基本经济特征
•(一)新兴工业国(地区)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认为是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代表首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三个新兴工业国。
•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兴工业国和地区——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还有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
•(二)新兴工业国(地区)基本经济特征
•1、经济增长时间长、速度快。
•拉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8—10%高速增长;
•90年代经济进入适度增长期%,仍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2%。
•亚洲“四小”20世纪90年代,经济以6—8%速度增长。
•2、出口贸易增长迅猛,经济对外贸依赖程度高。
•如亚洲“四小”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高达100%。
•3、工业化程度较高,产业不断升级。
•如拉美新兴工业国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属资源开发型的
•产业贸易结构。
原来向石油倾斜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商品出口多样化、高级化。
•4、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对西方国家以来程度减轻。
•二、新兴工业国(地区)发展模式与金融危机
•(一)新兴工业国(地区)发展模式(“拉美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样板,然而:
•墨西哥1982年、1994年发生两次严重金融危机;
•东南亚1997年、1998年出现了面积大、时间长、影响最大的金融危机。
•(二)对“发展模式”的再认识
•1、金融危机内部原因
•(1)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
•如亚洲“四小”政府主导型经济样板,当经济全球化浪潮来临时,政府未能及时调整策略。
•(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如政府补贴鼓励企业投资,但资金却大量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形成泡沫经济。
•(3)强调产品升级,放弃本国(地区)比较优势。
•如放弃了劳动力、资金密集型优势,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印尼航空航天科研集中,吸收投入,并未创造效应。
•(4)汇率制度缺陷
•如实行“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形成僵化的管理方式,应该多币种。
•(5)过早实现金融自由化。
•如放松黄金外汇管制(允许民间进口黄金)、利率自由化。
•2、外部原因
•(1)出口能力下挫,经常项目赤字严重,国际收支失衡。
•(2)国际间产业结构梯度转移,使东南亚国家产业面临需求的短边约束。
•这是因为:
•A:发达国家,技术领先,新兴产业占领发达的市场,当产品在发达国家为成熟期,再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此时,新产品产品需求>产品供给,替代品少,具有一定的卖方垄断优势,技术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
•B:另一方面,该产品技术不断扩散,全世界生产这种产品能力大大提高,新产业主要的竞争优势转向“成本因素”。
•C: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吸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把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
•还对其他国家出口,但该产业市场已经饱和,发展中国家生产该产品已不具有技术垄断优势,极易被其他产品替代。
•这就是产业结构梯度转移。
•D、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主要是利用当地较低的成本优势,以发展中国家为生产基地,向其他国家出口相对成熟的产品。
•E、随着东南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其劳动力成本相应提高,跨国公司通过“撤资”转移投资场所,导致资本外逃。
•F、资本外逃,会引发本币汇率下跌,若为了维持盯住汇率制度,政府必须大量抛售外汇,国际储备迅速减少。
•G、国际投机家兴风作浪,会降低政府对汇市的干预力度,直至政府最后不得不放弃盯住汇率制,使本币大幅度下跌,发生货币危机,导致人们信心下降,形成银行挤兑,若银行呆、坏帐严重,流动性不足,引发银行危机,全面爆发金融危机。
•H、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发生投资过热、经济过热,导致进口过多,贸易赤字,过多依赖外资的流入,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崩溃,经济就陷入严重困境。
•此外,还与汇率机制、资本市场开放、国际游资冲击等有关。
•三、新兴工业国(地区)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需要稳步进行,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二)经济增长要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三)金融开放度要与国内(地区内)金融体制相适应。
四、新兴工业国(地区)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兴工业国(地区)经济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在传统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改善
参与国际分工,制成品占世界制成品出口比重近10%,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
•2、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如亚洲“四小”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占50%以上,现在出口电子元件、计算机等产品引人注目。
•(二)新兴工业国(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1、新兴工业国(地区)亚洲“四小”已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来源,通过它们国际金融中心进行资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压力,为扭转长期单纯依赖发达国家资金市场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2、新兴工业国(地区)亚洲“四小”生产国际化有了很大发展,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产业
结构的调整以及国际分工的发展,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及自力更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