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一、前言
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苏州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
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苏州市1991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
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地区生年
份
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产总值/元
199
4178 1
199
6360 2
1999258
3
199
12639 4
199
15784 5
199
17474 6
199
19713 7
199
21733 8
199
23592 9
200
26692 0
200
30384 1
200
35733 2
200
47693 3
200
57992 4
200
55667 5
200
62526 6
200
69151 7
200
78875 8
200
83696 9
201
93043 0
201
102129 1
201
114029 2
201
123209 3
数据来源:2014苏州市统计年鉴(一)苏州市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苏州国民生产总值于1991-2013年平均每年上涨大致一百亿元,且速度快,趋势趋于平稳。第一产业总值上涨较为缓慢,所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占GDP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总值呈持续上涨趋势发,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比重适中上升较快。
图1 苏州市1991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
苏州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并于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随着工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型化发展,重工业得到了长久发展。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19819亿元。
新兴产业成为亮点,全市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3%,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苏州市第一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持续良好发展,第一产业在历年的增长保持平稳,其中在2003-2004年间,下降为和。1995年-1999年间维持在亿元左右,以后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万吨,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928家。
第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生产总值得到一定提升,所占苏州市GDP比重有下降。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加速,逐步形成了具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三)苏州市第二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但工业环节发展处于产业链低端。
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维持在稳定较快发展,发展迅速,在1991—2000年间,产值保持在平均每年100亿元的增长中,在2001—2013年中,平均每年增长500亿元,并逐年递增,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
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工业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占有较少,这是苏州市工业附加值较低的主要原因。苏州市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制造业基地,加工贸易出口比高达%。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多处于委托加工的阶段,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端,产品附加值较低,距高端化的工业结构存在差距。
按照历年汇率,1978年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美元,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1402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8142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GDP排名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是%;又有2013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苏州市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13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9896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