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竞争的影响分析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竞争的影响分析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竞争的影响分析

WORD格式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

竞争的影响分析

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

2016 年9 月

目录

一、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6)

(一)理财产品现状 (6)

1. 理财产品整体情况. (6)

2. 各家银行情况. (7)

(二)理财资金投资现状 (9)

1. 理财资金投向整体情况. (9)

2. 各家银行情况. (10)

二、对存款竞争的影响 (11)

(一)存款和理财的关系 (11)

(二)理财发展对存款的影响 (13)

1. 理财对存款的支撑作用是理财业务迅猛发展的源头

(13)

2. 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存款与理财协调发展 (14)

3.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进,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

影响也将是持续的。. (16)

三、对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 (17)

(一)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表内外整体负债的最重要

来源 (17)

(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

(20)

(三)保本理财产品的发展不利于改善银行负债结构22

四、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 (24)

(一)非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净息差无直接影响. (24)

(二)保本理财产品因会计处理方式可能导致银行净息差

低估。 (25)

五、对业务收入结构的影响 (25)

(一)非利息收入及占比提升,收入结构出现分化. . 27 (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成中间业务主增

收项 (28)

(三)非保本理财的发展促进了中间业务收入的改善31 (四)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成主流 (32)

六、对风控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34)

(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34 (二)银行理财不承担信用风险,但要对客户负责. . 35 (三)市场风险管理能力是理财业务核心力的体现. . 37 七、资产管理业务将影响国内银行市场份额的划分 (38)

(一)资产管理业务通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来维护表外资

产市场份额的稳定。 (39)

(二)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

(40)

(三)资产管理业务引发的表外扩张将成为未来银行市场

竞争的关键。 (40)

八、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快净值型产品转型 (42)

(一)净值型产品转型是监管导向。 (42)

(二)净值型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3)

(三)净值型产品是国际市场的通行惯例。 (43)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

竞争的影响分析

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管理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业

务,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脱媒、分业监管的环境下逐步发展

起来的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具有与传统银行业务完全不同的

运作规律和风险管理方式。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向

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客户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本着为客

户财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按照与客户的约定对其资产进行投

资管理,并收取管理费及业绩报酬的活动。银行资产管理业

务基本不占用资本金,商业银行在资产运作中只担任理财咨

询、受托投资、代客投资等职能,不承担主要风险,依靠收

取固定佣金或手续费来获得业务收入,这些都是与银行表内

业务完全不同的特征。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推动

下,银行理财产品2015 年年末余额已达23.5 万亿,成为国内居民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之一。随着理财产品余额规模

的不断增长以及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已经

对国内银行的整体经营和市场竞争产生实质影响,提高了商

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国际银行发展经验角度还是

我国未来金融变革方向来看,资产管理业务都将成为银行未

来核心业务。

一、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一)理财产品现状

1. 理财产品整体情况

2015 年,全国银行业理财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5 年末,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426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余额

23.5 万亿元,较2014 年末增长8.48 万亿元,增幅56.46%;2015 年全年日均理财余额19.54 万亿元,较2014 年增长 5.79

万亿元,增幅42.11%。

从发行对象方面看,银行理财产品以个人理财产品为

主。截至2015 年末,个人客户理财产品(含私人银行理财

产品)资金余额13.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

56.59%;机构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7.2 万亿元,占全部理

财产品资金余额的30.64%;同业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 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12.77%。

从产品收益类型方面看,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浮动收

益型为主,产品余额17.43 万亿元,占全市场的74.17%;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余额为 3.64 万亿元,占全市场的15.49%;保本保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 2.43 万亿元,

占全市场的10.34%。

2. 各家银行情况

从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情况看,国有控股银行与股份制银

行资产管理业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有一定差异,具体如

下:

一是国有控股银行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股份制银行

产品规模增速更快。国有控股银行中,工商银行约占整个银

行理财产品规模的11.13%,建设银行约占 4.7%,中国银行

约占 6.1%、农业银行约占 6.8%,交通银行约占 6.2%。股份

制银行中,光大银行约占 5.2%、招商银行约占7.8%与兴业

银行约占 6.1%。2015 年产品规模分别增加约43%、92%与72%

(图一),涨幅明显高于国有控股银行。

图一:2015、2014 年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二是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控股银行保本产品规模增速

明显放慢。国有控股银行方面,工商银行保本产品规模出现

了明显的负增长,降幅为56%;建设银行降幅为1%;中国银

行保本产品规模增速为25%;农业银行规模增速为8%。股份

制银行方面,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 3 家银行保本产品

增速分别是102%、52%与 52%。详见图二。

图二:2015 年各家银行保本产品规模变化幅度

数据来源:wind 三是在产品转型方面,股份制银行净值型产品增速普遍

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净值型产品增速。国有控股银行仅工商银

行的净值型产品出现翻倍增长的情况;股份制银行方面,兴

业银行出现了120 倍的增长,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长幅度

也分别超过50 倍和 5 倍。净值型产品规模上,招商银行更

是达到9368 亿元,规模接近工商银行净值型产品的 2 倍。

详见图三。

图三:2015、2014 年各家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二)理财资金投资现状

1. 理财资金投向整体情况

2015 年末,理财资金投向各类资产余额23.67 万亿元。

从资产配臵情况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余额12.93 万

亿元,占比最高,为54.63%,且呈现占比与余额双升态势,

余额较2014 年末增长 6.03 万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余

额 4.43 万亿元,较2014 年余额增长0.24 万亿元;非标准

化债权类资产余额 3.07 万亿元,占比 12.97%,规模下降0.27

万亿元;占比排名第四的是权益类资产,2015 年末投资余额

2.49 万亿,较2014 年末提高 1.31 万亿元,占比由2014 年

7.51%提升至2015 年的10.52%。2015 年末理财资产投资情

况。详见下表。

表一:2015 年各家银行理财资产投资情况变化

序号资产类别2014 年末占比2015 年末占比占比

变化

余额余额

1 债券及货币市场 6.9 43.75% 12.93 54.63% ↑

2 现金及银行存款 4.19 26.56% 4.4

3 18.72% ↓

3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3.3 20.91% 3.07 12.97% ↓

4 权益类资产 1.18 7.51% 2.49 10.52% ↑

5 金融衍生品0.08 0.50% 0.18 0.76% ↑

6 代客境外理财投资QDII 0.05 0.30% 0.0

7 0.30% ↑

7 其他资产0 0.00% 0.046 0.19% ↑

8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0.04 0.25% 0.353 1.49% ↑

9 信贷资产流转项目0.03 0.20% 0.1 0.42% ↑

10 商品类及另类投资资产0 0.02% 0.001 0.00% ↓

总计15.77 23.67 100.00%

数据来源:wind

2. 各家银行情况

从各家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情况看,各家银行在银监会引

导下,依据自身投资优势,逐步将资金投资品种由非标债权

资产(包括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

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

融资等)扩大至更多市场化投资品种。在此过程中,国有控

股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是国有控股大行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

比例较高但各行差异明显。2015 年,工、农、中、建、交五

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平

均为 57%,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多 2.4 个百分点。交通银行理

财资金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高达72.83%,而与之相比,

建设银行理财资金由于大量投资了存款,导致投向债券及货

币市场工具占比仅22.1%。

二是股份制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与资本市场联动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资本市场2012 年至 2015 年平均

占比依次为 3.77%、4.98%、7.21%,10.95%;而五大国有控

股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平均比例依次为 1.01%、1.16%、2.52%,6.78%。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异军突起,

截至2015 年年末,该行理财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占比高达24%、已经“逆袭”非标资产成为该行理财资金配臵的重点品种。

三是股份制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降幅较国有银

行更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由2014 年17.19%,降至 2015 年的 10.35%,降幅 6.84 个百分点;五大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平均比例由2014 年的 21.9%,降至2015 年的 17.05%,降幅 4.85 个百分点;

但是总体来看,各家银行对于非标债权资产的依赖程度在逐

渐下降,理财投资回归资产管理本源趋势明显。

二、对存款竞争的影响

(一)存款和理财的关系

一是存款和理财的资金性质有所不同。存款是商业银行计息负债的主要构成成分,其资金来源在全额资金管理的体

系下,统归司库自营管理,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基本保障,

用于支持分行贷款、总行投融资、分行融出等各项生息资产,

通过创造净利息收入支持银行利润。而理财产品用于支持理

财资产,其资金的性质是代客投资,独立于司库,无法直接

支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过创造非利息收入支持银行利

润。

二是同业在管理中普遍对二者差别对待。建设银行采取了与商业银行核心存款口径相似的“一般性存款”口径,将

表内理财由存款口径中剔除;中国银行全部理财均不在分行

核算,其实质与商业银行核心存款管理一致;工商银行、交

通银行在存款考核中也未合并理财业务,但是对理财单独制

定了收入考核目标,并匹配了与理财销量挂钩的营销资源费

用。

三是考核政策差异影响资产管理业务发展。2015 年,不同机构的理财业务发展出现明显分化。股份制银行增长速度

大幅快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同业对比中发现,大型商业

银行仍普遍施行表内核心存款为主的考核政策,分支行往往

在存款与客户需求之前徘徊,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

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则已转向至全口径的客户金融资产考核

和更加灵活的中收导向激励机制。部分同业机构已加速从

“表外银行”向“表外投资银行”转型。

(二)理财发展对存款的影响

2015 年10 月23 日,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等不再设臵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各类利率全

部自由浮动,利差保护时代已成往事,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差

赚钱的高盈利模式将不复存在。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如

何适应新金融环境,将面对巨大挑战。从根本上说,如何形

成市场化利率和市场化利率的调整是更关键的改革。

1. 理财对存款的支撑作用是理财业务迅猛发展的源头

2008 年至 2011 年 7 月,受“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理财产品规模开始迅速扩

张。除宏观经济环境原因外,银行表内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

也是理财业务扩张的重要原因。一是银行将理财产品作为网

点争夺客户资源的重要工具,将他行客户吸引到本行,并获

得滞留存款;二是银行通过发行短期化产品,以较低的成本

吸引客户,同时银行希望理财产品大多集中于月末、季末关

键时点到期并转化成存款,以支持存款增长。2011 年7 月,银监会明确建议控制期限在7 天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

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锐减,主要品种转向 1 个月以上、3 个月以内的中短期产品,但理财产品的到期日仍集中于月

末或季末10 日内,辅助存款业务发展的作用并未改变。

2. 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存款与理财协调发展

一是存款偏离度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款与理财

硬性绑定,理财业务目标回归到满足客户需求和平衡自身流

动性管理需求。2014 年 9 月 12 日,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三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

项的通知》(简称《通知》),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八不得”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虚假增存行为,从根源上约束存款

“冲时点”行为。《通知》的下发也改变了银行理财产品月

末或季末集中到期的现象,引导商业银行将产品期限的设计

回归到客户实际需求和平衡流动性管理的轨道上来。经过此

次调整,一方面规范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缓解月末、季末

存款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降

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最重要的是解除了理财在月末、季末

被存款绑架的非正常发展模式,理财产品作用由银行经营调

节工具逐渐转向客户保值增值的方式。

二是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提高了银行负债管理能力和存款的稳定性,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定位形成较大冲击。

2015 年6 月2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大额存单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作为推进改革的

重要手段,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除存款外利率管制已全面

放开(截止2015 年6 月),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升,

分层次、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基本形成。大额存单的

定价优势加强了存款的定价弹性,拉近了存款与保本型理财

产品的价格差距。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大额存单定价明显

高于一般储蓄存款,具有各期限品种丰富,可以转让、提前

支取和赎回、可以办理质押的优势,对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形成较大冲击。但由于大额存单销售起点较高(个人投资人

认购起点为30 万元,机构投资人为1000 万元),定价与理

财产品相比不具备绝对优势,银行保本型产品依然具备较强

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取消贷存比,削弱了银行对存款的依赖程度,理财

与存款的硬性绑定基本解除。2015 年6 月 24 日,国务院常

务会议通过了《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删除贷存比不超过75%

的规定,将贷存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此

举从根本上缓解了银行高息揽存的压力,降低了货币利率的

季节性波动,提升了货币传导效率。与此同时,取消贷存比

使得银行大力推动理财产品向存款转化的动能削弱,理财业

务服务于存款业务发展的监管指标导向因素已经消除。

四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存款与理财定位更加清晰,未

来将作为两个平等的通道共同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2015 年 10 月24 日,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

限限制,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能力和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成为

未来改革的方向。与存款业务相比,理财业务在使用SHI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基础利率等市场利

率作为产品定价基础,实现利率有效传导方面具有先天优

势。

3.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进,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也将是持续的。

一是形成市场化利率和市场化利率调整为更关键改革。

是否能形成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提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定价能力,是形成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部分。连接货币市场、

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是银行形成风险定价参

照利率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完整的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可

能有待债券市场和国债发行机制的更多改革。不断完善新的

基准利率体系,使央行货币政策管理工具由数量政策变成价

格政策,使利率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中间目标,使货币政策

的传导机制更加畅通,也是利率市场化最必要和最基础的部

分。放开利率管制,完善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货币当局

能通过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才

算实现了全面利率市场化。

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生态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需要长期负债来源,

长期债券融资替代短期贷款的贷款端金融脱媒越来越成为

主流;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储蓄行为转为投资行为,愿意

承担更高的风险去获取更高收益,存款端的金融脱媒正成为

普遍共识。利率市场化将极大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

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并拓宽个人金融资产投资渠道。

三是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下可兑换将

进一步发展,资本流动的自由度也将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既是资金成本也是资本的投资收益,利率的变化与汇率

的变化都将成为未来资本的流向变化敏感的因素,反之资本

的流向也会影响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演

变,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由此带来的资本

流向变化,不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利

率。当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这种连锁反应,也给了我国货

币当局一个调节输入性货币政策影响的重要工具,由此也增

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对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

(一)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表内外整体负债的最重

要来源

单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说,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仅指

表内负债,主要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吸收存

款、应付债券、其他负债等资产负债表科目。吸收存款是商

业银行负债的最重要来源,在国有控股大行中超过80%,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中该占比也超过60%;同业和其他金融

机构存放款项在近年已经成长为负债的主要增长点,特别是

以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同业业务突

出的银行,其同业负债的权重超过两成以上;应付债券和其

他负债在负债来源中占比基本都在5%以下。

表二: 2015 年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

吸收存款应付债券其他负债同业负债工商银行86% 2% 3% 9%

农业银行88% 2% 1% 8%

中国银行83% 2% 2% 13%

交通银行75% 3% 1% 20%

邮储银行98% 0% 0% 1%

中信银行69% 6% 1% 23%

光大银行72% 8% 1% 20%

华夏银行80% 4% 1% 16%

民生银行71% 5% 1% 24%

招商银行78% 5% 1% 15%

兴业银行53% 9% 1% 38%

广发银行70% 5% 0% 25%

恒丰银行66% 11% 3% 20%

北京银行63% 11% 2% 24%

徽商银行68% 15% 1% 17%

注:数据来自于WIND,邮储银行 2015 年年报还未披露,采用2015 年9 月末数据。

近三年来,随着理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如果把表内负

债和表外负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理财业务已经成为继吸收

存款、同业负债以外的第三大表内外负债来源, 除邮储银行

的理财负债占比低于5%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理财负债在整个负债来源(含表内外负债)中基本达到

10%-20%。

对银行来说,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在募集期和兑付后,

理财产品将形成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同时,丰富的理财产

18 / 43

品线也是商业银行吸引客户资金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客户来

说,现阶段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预期收益型产品,其风险

收益特性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非常相似,客户的资金无论

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还是续做存款,客户群体基本是一致

的,而与信托、基金、股票等投资手段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所以理财产品能成为客户进行投资的重要渠道,也成为银行

表外负债的最大来源。

过去十年,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从24 万亿增长到11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8%,而理财业务从2004 年诞生

以来,在2008 年迅速突破 1 万亿元,2013 年末突破10 万亿元,2015 年底规模达到23.50 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

64.27%的增长速度惊人。近三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依

然保持着超过40%的增长。

图四:商业银行理财年度余额与存款年度余额

数据来源:wind 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规模(AUM)角度来说,需要把表

内负债和表外负债放在一起衡量,两者都是商业银行收入的

重要源泉。因此,理财产品、吸收存款和同业负债正在成为

商业银行的三大重要负债来源,在存款业务、同业业务的增

长乏力后,理财产品正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进行负债管理的最

重要抓手,得理财者得天下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

(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

理财产品作为一种崭新的财富储存工具,可以把定期存

款的财富储存职能从其货币属性中分离出来,使定期存款转

变为交易属性更强的活期存款,银行负债结构将得到改善。

从理财产品的大类来区分,可以把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

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风险更低,

保证本金安全,对银行来说需要纳入表内负债进行管理。保

本型理财产品随着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将会逐渐消亡。非

保本型理财产品是目前理财产品的主流品种,不保证本金安

全,应该是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

近三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推

进,国有控股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发展理财业务的主力

军,其表内负债结构获得了较大改善,存款的活化率越来越

高。商业银行也借助理财产品这一抓手,与券商、基金、保

银行新系统上线总结

银行新系统上线总结 :上线银行系统银行新系统上线心得新系统上线工作总结2016金三上线工作总结 篇一:银行系统工作总结 银行系统工作总结 xx年x月x日,我进入了xx银行,成为xx银行的一员,从事柜员岗位。大半年来,在支行各级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赢得客户的信任,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现将半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刻苦钻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一是积极主动参加集中学习。每周我都主动参加支行组织的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刻苦钻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二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学。工作之余,我每天都要自觉加强学习,先后学习了银行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从业之德,珍惜岗位,珍惜荣誉,在思想上不断筑牢防腐思变的防线,在人行组织的案防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入职以来,以银行反假币资考试为契机,认真学习,最终通过该资格考试。三是我行新系统上线期间,我放弃回家机会,利用晚上时间主动练习,以较短时间掌握了银行核心系统操作功能,为顺利完成日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做好柜台存储业务。从四月份进入xx银行系统以来,我深感起步晚、底子薄,更加主动、更加仔细做好每一笔业务。半年多来,我先后办理近万笔业务,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无重担差错,深得客户信任。二是积极完成支行下达的任务。工作之余,我广泛动员各方关系,宣传我行政策,积极吸引他们来我行办理存贷业务。每逢节假日和重要节日,我会主动向客户表示节日的问候,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联系。10月底,该客户有一笔资金到账,我更是积极联系,主动上门拜访。真诚取得对方信任,最终促使该该客户又在我行存款xx万。三是坚持值好每一班。半年多时间来,我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坚持值班制度,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没有发生一起迟到、早退、脱岗事件。二,廉洁从业,淡泊名利,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坚决不乱伸手,不乱想,知足常乐。自觉学习银行安全及风险防范的相关文件,时时刻刻给自己敲响警钟,不忘安全,牢记使命。工作中,坚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维护银行和客户利益,不断服好务、管好自己,做一个合格的银行人。 总之,半年多来,我已融入xx银行这个大家庭,真诚热爱这里共事的氛围,真心喜欢这里的做事文化。半年多来,虽然我逐渐在融入,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深知,与支行领导要求相比,与同事相比,我还存在不少差距。新的一年,我将更加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启示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新趋势及启示 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二是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

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三是服务手段先进科技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 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VisionBanking Suite Core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深化“大集中” 、“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 、“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二、系统功能说明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活动 1.1 商业银行的自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外部因素的结果。首先,国家放松了控制,开放银行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包括中间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市场竞争也促进了中介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就要面临着同业竞争。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日益呈现出“夕阳产业”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被迫进行新的业务创新,以创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再次,中间业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在利率和汇率,在这经济环境的企业频繁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其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后,银行有自己的优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实用信息技术。 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缔结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发展中间业务研讨会上,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中间的风险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技术、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客户的竞争,如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1.2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 (1)可以扩展到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扩大业务规模。 (2)商业银行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3)能发挥多种经营,“捆绑式”的效果,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他业务,并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直接的利润,但也与其他业务,第二市场的互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品种繁多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传统的银行,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范围。而西方国家他们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贴现商业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创新。 2.2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1993年到1996年之间,美国的银行业务从912亿美元增长至12.188万亿美元,占银行资产从78%提高到142.9%,其中七大银行的商业贷款超过一倍多,五大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同一时期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中,在美国银行资产和负债资本额为7800亿美元,总资产为45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平均增速为54.2%,平均每年超过9%的年均总资产和21.6%的总资产增长率。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

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综述 (5) §2 系统总体结构 (6) §2.1 系统运行环境 (6) §2.2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7) §2.3 应用逻辑结构 (8) §3 核心系统技术结构 (9) §4 综合前置系统构架 (10) §5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11) §5.1 技术设计思想 (11) §5.1.1 三层结构,从面向交易过渡到面向客户、面向服务 (11) §5.1.2 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11) §5.1.3多渠道接入平台系统的采用 (12) §5.1.4 银行服务形式“产品化”及产品定制 (12) §5.1.5 服务模块组织“构件化”、“构件封装”及构件驱动平台 (12) §5.1.6 “引领式”操作模式、流程定制及流程再造 (13) §5.1.7 批处理控制平台,增强批处理的并发程度,缩短批处理的时间 (13) §5.1.8 标准的外部系统接口 (14) §5.2 业务设计思想 (14) §5.2.1 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及核算主体定义 (14) §5.2.2 支持全天候“7X24小时”不间断营业 (14) §5.2.3 支持多分行,支持多级清算 (15) §5.2.4 “全功能柜员” (15) §5.2.5 客户信息集中,统一的客户授信体系,实行额度管理 (15) §5.2.6 加强了内控体系,强化柜员权限管理,完善的系统安全性和灵活的交 易授权机制 (16) §5.2.7 灵活的计息模块,支持“利率市场化” (16) §5.2.8 灵活的收费模块,支持银行自主地制定收费政策 (17) §5.2.9 提供“以客为尊”的一站式服务 (17) §5.2.10 合理利用计算机优势,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17) §6 系统功能要点逻辑设计 (18) §6.1 运行平台和交易组装 (18) §6.1.1 核心交易平台的总体结构 (18) §6.1.2 核心交易平台设计要求 (18) §6.1.3 核心构件库的组成 (21) §6.1.4 构件形成及使用原则 (21) §6.1.5 交易驱动设计结构 (22) §6.1.6 交易驱动设计要求 (23) §6.1.7 交易驱动实现方法 (24) §6.2 报文接口及拆组包 (31) §6.2.1 主报文格式 (31) §6.2.2 系统拆包流程 (31) §6.2.3 系统组包流程 (31)

国内银行的核心系统

银行名称核心系统状况 中国工商银行自主开发,由CB2000升级为NOVA,正在建设第四代新系统 中国农业银行自主开发,部分由高阳开发,现在正在选型国外核心产品进入业务分析中国银行自主开发,现在由FNS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自主开发,后由IBM开发 山东农信联社2009年9月选用建行版IBM/CBOD上线新一代系统 厦门国际银行自主开发,先考虑选型Temenos T24 杭州银行(杭州商业银行)自主开发,现考虑选型再造 招商银行自主开发 招商银行纽约分行Temenos T24 上海银行Temenos T24 华夏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神码+自主改造 东营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输出 中国进出口银行神码+SA+时代银通 浙商银行网星升级为中信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网星+SA+时代银通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太极 内蒙古农信联社太极 青岛银行银湖+IBM 香港东亚银行DCSA+神码 国家开发银行神码 宁夏农信联社神码 重庆农信联社神码 中国光大银行由南天升级为联想亚信 南京银行联想亚信 江苏银行联想亚信 盛京银行联想亚信 厦门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宁夏银行联想亚信 上海普通发展银行联想 威海市商业银行联想 江苏银行扬州分行联想 绵阳市商业银行联想 广东发展银行长天 天津银行2001年长天+2002年中太 大连银行中太 石家庄商业银行华腾 焦作商业银行华腾 交通银行由南天对公+联想对私升级为IBS+高阳 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南天 平顶山商业银行南天 深圳发展银行高阳 工银亚洲控股高阳 宝鸡商业银行高阳 咸阳商业银行高阳 渤海银行中联(IBM570/AIX/DB2) 北京银行中联 烟台商业银行中联 徽商银行由南天升级为中联 浙江省农信联社中联 阳江市农信联社中联 阜新商业银行中联 柳州商业银行中联 福建省农信联社中联 平安银行中联 汉口银行中联 富滇银行中联 白山市商业银行中联 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中联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本文认为要解决中间业务的现状,第一,提高对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加强综合业务人才培养:第三,积极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新品种开发;第四,在健全机构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据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1、业务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竞争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理、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缺乏吸引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 2、中间业务的服务档次低、新技术应用少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硬件条件,服务项目以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为主,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可见,我国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与产品还停留在较低档次上。另外,除了服务品种的低档次之外,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

2020年(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于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于的问题 (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于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可是,其中有相当壹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均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于的问题 和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于规模仍是质量

等方面均存于许多问题,主要体当下: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9.6652.4632.28120.56 收入 营业收入 746.6496.57403.59595.312242.07 净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3.51.95135.425.38 比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见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IT系统对银行业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指南针之于航海的重要性来相比.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电子化的会计和结算系统;二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电子化交易处理系统,当时开始把存贷款、结算和中间业务做入核心业务系统;三是金融IT技术的创新,使得目前流行着以实现全行“一本帐”,包含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内容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处于急剧变迁进程中的中国银行业,其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引进也是方兴未艾,目前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均建成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外,主要股份制银行甚至保险公司也在尝试引入该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构成可以用下属框图简单示意。 时至近日,对于什么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国内银行业也有一个缓慢变迁的过程,这大体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会计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作电子化或者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以为该系统只是从手工记帐到

更为便捷的会计体系的变动,可以使得每天交易终了的批处理更快捷可靠。目前,如果一家银行已经完成了数据集中,但却未在其之上运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应用组群的开发,那么这种核心业务系统实际发挥的效能,不会好于会计系统的信息化,这是十分狭义和被动的“一本帐”概念。 第二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交易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交易处理系统,认为该系统不过是自动生成的、强制留痕的数据系统,可以便于银行进行交易过程的监控。这种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认识仍未能覆盖交易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流程设计,而仅仅关注了交易过程这一个环节。 第三阶段:核心业务系统=“一本帐”+“一个中心” 所谓一本帐,是从银行战略管理视角,借助核心业务系统从财务、风险、产品和服务等对本银行有全方位的把握;所谓一个中心,是从金融服务视角,进行市场细分、产品设计和营销创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创新、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多种应用组群的系统,被视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第三种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理解,更能发挥金融技术对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如果探究近年来金融业大变革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推广。据统计,近五年来95%的金融创新实现都是来自于信息技术,使得以大致胜的法则正在被改写为以快致胜,以新致胜。为了简洁地勾勒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作用,我们列出以下一些形象化的等式。 1、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信息分层理论+打造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建设可以分为自行开发、局部或整体引进以及外包等多种选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现实需求,找出最佳性价比方案。J.P.摩根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分析表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可分为M1-M2-M3三层构架,M1层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硬件以及银行专用机具;M2层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人机接口组成;M3层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策略规划、应用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其中,银行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对M1和M2层的投资,能够快速提升银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集中在M3层次,在前两个层次的投入收获一般仅仅表现为全行的技术培训。因此,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小型银行也许可以考虑M1、M2层外包,集中精力建设M3层,才能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性价比,并使得本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构建在未来更具有充分的可塑空间。 2、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组织体系 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企业不可替代的能力,由于金融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人力资源和组织体系一起被称为核心竞争力的金三角。理论上狭义的IT部门仅仅负责金融基础设施,广义的IT部门并不独立存在,但遍布于中台和前台,有效的金融信息技术必然意味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架构的改变,尤其是总分行之间关系的转变(核心是分行成为成本控制和营销中心,总行成为决策和利润中心);以及人力资源构成的转变(更多地引入金融技术人才和法律人才等。) 3、产品服务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从以帐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活动中,信息化一直作为后台支持存在,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客户和市场的机会,因此在部分业务部门人员眼中,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是花钱而不是赚钱。数据集中后的银行还面临着数据中心与总、分行,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应用软件开发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试图满足所有客户所有需求的银行是不存在的。只有依赖数据集中,计算产品、客户的利润贡献度,以及对机构、渠道、客户经理的利润贡献或成本进行财务分析,才能确定应该提供和放弃的金融服务,应该争取和放弃的细分市场,以及应该采取的服务姿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a10966508.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最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中间业务;对策 论文提要:商业银行积极稳定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摆脱存贷利差日益减小,利润趋微困境的需要,也是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冲击的理性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重视不够、业务范围狭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自2006年11月15日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本土商业银行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坚守和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发新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今,这个重担便落在了中间业务身上。其原因在于: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发展还非常滞后,在存款利息不断减少、化对银行生存空间不断挤压、传统业务经营风险日益加 大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中间业务指的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银行是企业,以提供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资产品种单一、质量低下、筹资高;同时,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存贷利差越来越小,利差收益提高困

难,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维持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而且通过增强服务创造效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2、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达8%,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这必然影响银行盈利。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优势,有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资本,增强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阵地。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代理、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我国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1995年颁布的《商业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和企业投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

中联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中联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 适应国情与国际接轨 系统综述 VisionBanking Core凝聚着中联集团十余年来为国内外金融业开发核心业务系统、实施解决方案的经验,并随着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不断地自我创新和完善。 在VisionBanking Core十几年间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不变总体指导思想是:借助最先进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吸收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设计、开发适合银行自身特点、符合国际惯例和未来发展方向、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银行综合业务网络系统。 中联公司认真分析了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在总结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吸纳国外银行应用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了与国际完全接轨的最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VisionBanking Core,全面支持了银行业务向产品化经营的转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VisionBanking Core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中,中联公司不仅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软件/硬件技术和思想,更将国内、国际先进的银行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应用到了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之中,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加固了系统的核心,全面整合了银行的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拓展了新的服务品种,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使得新服务的出现有更广泛、更畅通的渠道、更灵活快速的应用开发来实现;同时深化了“大会计”、“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实现了集中核算、集中稽核、集中结算、集约经营的目标,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了计算机在银行系统中的作用,使初期的记帐报帐工具转化为推动银行改革、带动银行业务发展、完善银行管理的科技动力,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中联银行业务IT系统结构图 中联集团银行业务系统的总体架构不局限于核心业务系统,更是全面的银行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神州数码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1、概述 Sm@rtFTS是神州数码银行整体解决方案Sm@rtBanking中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的开发和运行软件平台。自1994推出第一个版本以来,其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优秀的系统扩展能力和友好的开发界面,使得该产品在全国各类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公司推出的Sm@rtFTS是多年来该产品在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上的一个最大飞跃。在这个版本的中,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交易是配置出来的”这个目标,这使得银行业务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今后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繁杂、易错的计算机代码中,而只需通过交易的集成开发环境就可以进行交易的开发和维护。 此外,为适应今后国际竞争的需要,提高系统的扩展能力,在Sm@rtFTS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业务体系架构。 1.设计思想产品经营银行是服务性企业,而产品是有形的服务。银行通过有形的产品经营实现业务目标。 产品信息:产品类别、产品编号、可定义的属性(科目、储种/贷种、存期、利率、汇率、费率、起存额、限额等) 产品经营的过程——定义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过程;产品经营的宽度——产品族的数量;产品经营的深度——产品族中产品的数量。 产品的宽度和深度反映银行生产能力,Sm@rtFTS提供丰富的产品序列,能够满足银行不断增长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客户服务客户管理观念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突破,因为银行是服务于客户的,以客户为中心管理必将大大促进银行的服务水平。通过设置统一客户信息,如客户的静态信息:客户姓名、地址、身份、工商税务等;动态信息:客户帐户、客户财务信息等,管理客户活动;客户关系信息:如客户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客户帐户关系等,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可以对不同的客户开展针对性服务,并且还可以进行许多统计决策分析,如:大客户服务、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分析等。 客户服务是实现产品经营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内容。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是有形的),如果没有对客户负责的人,客户服务是空泛的,柜台服务的接触是短暂、与具体问题相关的,自助设备服务的接触是没有交流的,只有客户经理的服务才是富有人性化色彩的。Sm@rtFTS提供了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支持。 多维会计信息的组织当今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以管理信息为主导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要求核算的精度细,能够对业务进行精确细致的核算;另一方面是要求能从多个角度提供会计核算信息,供决策时参考。举例来说,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要求能够详细核算各个业务分支机构与客户所进行的各笔业务交易,核算这些交易给银行带来的利润和风险。同时,要从多个角度核算银行的业务状况,可能需要同时按多种口径提供会计信息,如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投资方性质、企业财务状况、与银行往来状况等口径提供关于在本行开户企业的统计会计信息。现行单纯按会计科目进行树状分类的会计信息体系实际上是按二维的方式组织会计数据,只能够按会计科目划分口径提供会计统计信息。显然,这样的会计信息体系不能满足这种信息需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在当前中央银行监管不断加强、商业银行自律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业务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狭窄。走与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相吻合的道路,把中间业务发展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差距发展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凭借其优越的地位、信誉、资金实力、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广泛的信息网络和机构网点以及与社会经济联系面广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各式各样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并从中取得一定手续费收入的经济行为。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经营理念有了重大突破,由原来的辅助性业务转变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品种显著增加,业务量扩大,目前中间业务已涉及九大类420多个品种;部分品种赢得了市场高度认可,形成了品牌,如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网上支付,光大银行的“一柜通”;高科技手段摄入,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如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上。 业内人士考证 ,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仅为1%—2%,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际结算的 优势,这一比例也仅有17%,与国外大银行相比差距较大。 世界十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如下:花旗集团为47.12%, 汇丰银行为36.87%,德意志银行为72.51%,美洲银行为43.35%,第一银行公司为49. 24%,维超维亚为46.37%,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为63.92%,瑞士银行为56.83%,巴克莱银行为46.279%,荷兰银行为48.26%。其中,最低的汇丰银行为36.87%,最高的德意志银行为72.51%,平均为51.13%。 三、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创新策略 (一)适时转变经营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