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复习重点

固废复习重点
固废复习重点

固废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分类:

按照污染特性可将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废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凡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不属于危废)

根据固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三类。(工矿业固体废物:各种工矿企业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生活垃圾: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垃圾)

☆2、危险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三化原则:

(1)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容量。(前者的实施主要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后者则是在废物排出之后对废物进行分选、压缩、焚烧等加工工艺)

(2)资源化: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

(3)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分离、焚烧、生化好氧或厌氧分解等方法),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全过程管理: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

实行全过程管理的五个环节:

第一阶段:清洁生产,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换产品等来减少或避免固废的产生;

第二阶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固废尽量进行系统内回收利用;

第三阶段:对已产生的固废进行系统外回收利用;

第四阶段: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第五阶段:固废最终处置。

采用解决固废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的3C原则;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5、清洁生产: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

第二章

1、城市垃圾收运三个阶段:搬运贮存、清运、转运

2、城市垃圾收集清运方式

收集方式:

⑴混合收集:混合收集是指统一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废物的方式。

⑵ 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

⑶ 定期收集:定期收集是指按固定的时间周期对特定废物进行收集的方式,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的收集。

⑷ 随时收集:对于产生量无规律的固体废物,如采用非连续生产工艺或季节性生产 的工厂产生的废物,通常采用随时收集的方式。

☆ 清运操作方式:

(1)移动容器模式: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卸空后再将空容器运回远处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优点:能将不同地点的垃圾分别进行清运,可以避免不同垃圾的二次污染,方便后期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装、卸车时间,卫生状况较好;

缺点:由于大型容器装载是易导致较低的容积效率,在远距离运送废物时,容积利用率是影响操作费用的主要因素。且其耗时较长,所需人力物力也较多。

(2)固定容器模式:在垃圾收集容器放置点,将容器中的垃圾倒入垃圾转运工具中,卸空后将空容器放置在原处,垃圾转运工具继续前往下一个放置点,或将垃圾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

优点:操作比较灵活方便,车辆可大可小;

缺点:现场装卸垃圾,卫生条件较差。

☆3、收集点容器数量计算

容积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生量:

P Y C R W ???=

W ——城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t/d 。

R ——范围内居住人口数,人

C ——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 t/(d ?人)

Y ——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1.1-1.15

P ——居住人口变动系数,一般取1.02-1.05

垃圾日产生体积:

ave

max ave ave V K V D Q W V ?=?=

Vave 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3/d;W 为垃圾日产生量,t/d ;Q 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0.7~0.9;Dave 为垃圾平均容重,t/m3;K 为垃圾产生高峰时的体积变动系数,取1.5~1.8;Vmax 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日产生最大体积,m3/d 。

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f

f max max ave ave ??=??=

V V T N V V T N Nave 为平均所需设置的垃圾容量;V 为单个垃圾容器的容积,m3/个;f 为垃圾容器填充系数,取0.75~0.9;T 为垃圾收集周期,d ;Nmax 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4、转运站设计、选址

转运站设计应考虑因素:垃圾储存容量、地址选址、转运站类型、卫生设备、出入口以及其

他附属设备,将其作为目前或未来某些资源回收利用的场所。

转运站选址注意点:

A、转运站选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置。

B、转运站应尽可能设置在城市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比较多的地方。

C、转运站最好位于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危害和影响较少的地方,例如离城市水源地和公众生活区不能太近。

D、转运站应尽可能靠近公路、水路干线等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方便垃圾进出,减少运输费用。

E、转运站最好位于便于垃圾中转收集输送,运作能耗最经济的地方。

F、转运站选址应考虑便于废物回收利用及能源生产的可能性。

5、危废收集运输注意点

收集:

(1)危险废物一经产生,应立即将其妥善地放进专门保存该种危险废物的特种装置内,并加以保管,同时及时科学的进行进一步贮存、处理或处置。

(2)存放危险废物的容器应根据废物特性选择,特别要注意二者的相容性。

(3)危险废物的保证应当安全可靠,包装是必须经过周密检查,严防在搬移、装卸或清运途中出现渗漏、溢出、抛撒或挥发等情况,以免引发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

清运:

A、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等须经过主管单位严格查验审批,签发危险废物清运许可证,同时清运人员也应进行相关培训。

B、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须有特种危险物标志或危险符号,利于人们辨别,并引起注意。目前可以参照使用我国铁路部门制定的12种危险物品的标志方法。

C、清运车辆、船只和飞机执行任务时。需持有清运许可证,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

D、为了保证危险废物清运的安全无误,必须实现规划科学合理的清运方案,并且必须对万一危险废物发生泄漏、倾泻等情况,做出各种应急措施。

E、危险废物清运过程应该采取周密的监督机制和制度。

F、如果再清运过程发生泄漏、倾泻等意外情况,应当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尽快通知当地环保、公安部门。

第三章

1、固废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脱水

(1)压实: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适用对象:适合处理如冰箱与洗衣机、纸箱与纸袋、纤维、非金属细丝等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小的物质。

(2)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3)分选:将固体废物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4)脱水:含水率超过90%的固废,必须脱水减容,以便于包装、运输与资源化利用。

☆2、固废压实程度的度量:空隙比与空隙率、湿密度与干密度、体积减小百分比、压缩比与压缩倍数

3、破碎工艺:

单纯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破碎工

艺。P55

4、分选(分选方式:选择依据/指标)

(1)人工分选(回收纸张、玻璃、橡胶等物品)

(2)筛分:颗粒大小(用于分离粗、细粒物料)设备:固定筛、滚筒筛、振动筛

(3)重力分选:等降比,即密度(在运动的或流动的介质中按颗粒的相对密度或粒度进行颗粒混合物分选)

①重介质分选:适用于几种固体的密度差别较小及难以用跳汰法等其他分离技术分选 ②跳汰分选:主要用于混合金属的分离与回收

③风力分选: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按密度差异分选

④摇床分选 ⑤惯性分选

(4)磁力分选:比磁化系数

传统分选:主要用于供料中磁性杂质的提纯、净化以及磁性物料的精选

磁流体分选法:应用于城市垃圾焚烧厂焚烧灰以及堆肥厂产品中铝、铁、铜、锌等金属的提取与回收

(5)电力分选:导电性(静电分选适用于各种塑料、橡胶、纤维纸、合成皮革和胶卷等物质的分选)

☆5、固体废物中的水分主要包含几类?采用什么方法脱除水分?

包括: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

采用浓缩法分离间隙水;采用高速离心机脱水、负压或正压过滤机脱水脱除毛细管结合水;用加热法脱除表面吸附水;用高温加热法、冷冻去除法去除内部水

第四章

1、什么情况下应用化学浸出,有哪些浸出方法

用于处理成分复杂、嵌布粒度微细且有价成分含量低的矿业固体废物、化工和冶金过程的废弃物。

中性溶液浸出(中性浸出液是水和盐)、酸性溶液浸出(简单酸浸、氧化酸浸、还原浸出)、碱性溶液浸出(碳酸钠溶液浸出、氨浸)

2、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固化:在危险废物中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包容化:用稳定剂/固化剂凝聚,将有毒物质或危险废物颗粒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

3、稳定化/固化处理效果评价指标:固化体的浸出速率、增容比、抗压轻度

(1)浸出速率

n e n e t m m v )(V A 0

Mn —第n 个浸提剂更换期内浸出的污染物质量

M0—样品中原有的污染物质量

Ae —样品暴露的表面积

V —样品的体积

tn —第n 个浸提剂更换期的时间

(2)增容比

2

1V V C R V1—固化前危废体积;V2—固化体体积

4、稳定化技术方法

(1)重金属离子的稳定化: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

(2)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解毒处理:臭氧氧化解毒、过氧化氢氧化解毒、氯氧化解毒 ☆ 5、固化技术方法(使用对象)优缺点P125

(1)水泥固化(重金属、氧化物、废酸)适用于无机类型废物,尤其是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废物,低、中放射性废物以及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焚烧飞灰等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

(2)石灰固化(重金属、氧化物、废酸)适用于稳定石油冶炼污泥、重金属污泥、氧化物、废酸等无机污染物。

(3)沥青固化法(重金属、氧化物、废酸)可处理低、中放射性废物和浓缩废液或污泥、焚烧炉的残渣、废离子交换树脂等。

(4)塑性固化法(部分非极性有机物、氧化物、废酸)固化低水平有机放射性废物,同时可用于稳定非蒸发性的、液体状态的有机危险废物。

(5)玻璃固化法(不挥发的高危害性废物,核能肥料)高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理。

(6)自胶结固化(含大量硫酸钙和亚硫酸钙的废物)用来处理含有大量硫酸钙和亚硫酸钙的废物,如磷石膏、烟道气脱硫废渣。

6、稳定化/固化处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有害废物经过固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固化体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抗浸出性、抗干湿性、抗冻融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等,最好能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2)固化过程中材料和能量消耗要低,增容要低。

(3)固化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应有有效措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逸出,避免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威胁。

(4)固化剂来源丰富,价廉易得。

(5)处理费用低廉。.

第五章

☆1、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的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好氧堆肥:好氧微生物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厌氧消化: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的过程。 ☆2、好氧堆肥影响因素(P130):供氧量(通风)、含水率、温度和有机物含量、颗粒度、C/N 比和C/P 比、pH

☆3、堆肥腐熟度评价

(1)物理指标

①气味:臭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

②粒度: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疏松的团粒结构

③色度:一般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变黑,腐熟后呈深褐色或黑色

(2)化学指标

①pH :随堆肥的进行而变化

②有机质变化指标(COD 、BOD 、VS )由于有机物的降解,物料中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碳氮比:当C/N降至(10~20):1时,可认为堆肥达到腐熟

④氮化合物:堆肥伴随硝化反应,后期部分氨态氮被氧化成硝态氮或亚硝态氮。

⑤腐殖酸:随着堆肥腐熟化过程进行,腐殖酸含量上升。

另还可利用堆肥耗氧速率、释放俄日氧化碳的速率、堆肥、肥效等特征也可对堆肥腐熟度作出判断。

4、厌氧消化原理

(1)三段理论

①水解阶段:发酵细菌利用胞外酶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将固体物质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细菌再吸收分解成不同产物。

②产酸阶段:水解阶段产生的简单的可溶性有机物在产氢产酸细菌作用下进而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醇、酮、醛CO2和H2等。

③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产酸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CH4和CO2,同时产生H2将部分CO2转化成CH4。

(2)两段理论

①酸性发酵阶段:分解初期,产酸菌活动占主导,有机物被分解成有机酸、醇、二氧化碳等,有机酸大量积累使得pH下降。

②碱性发酵阶段:分解后期,产甲烷菌占主导作用,有机酸和醇等产物被产甲烷菌分解产生CH4和CO2等。由于有机酸分解和产生的氨中和,是PH上升。

☆5、厌氧消化影响因素(P138):厌氧条件、原料配比、温度、PH、添加物和抑制物、接种物、搅拌

6、厌氧消化工艺P139

按消化温度分:高温消化工艺、自然消化工艺

按投料转运方式划分:连续消化工艺、半连续消化工艺、两步消化工艺

7、计算:

废物混合最适宜的C/N比计算:树叶的C/N比为50,与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活性污泥的C/N比为6.3。分别计算各组分的比例使混合C/N比达到25。假定条件如下:污泥含水率为76%,树叶含水率为52%;污泥含氮率为5.6%;树叶含氮率为0.7%。

解:

(1)计算树叶和污泥的百分比:

对于1Kg的树叶:

m水=1X0.52Kg=0.52Kg m干物质=1Kg-0.52=0.48Kg

mN=0.48X0.007=0.0032Kg mC=50X0.0032=0.16Kg

对于1Kg的污泥:

m水=1X0.76=0.76 Kg m干物质=1-0.76=0.24 Kg

mN=0.24x0.056=0.013 Kg mC=6.3X0.013=0.0819 Kg

(2)计算加入到树叶中的污泥量使混合C/N比达到25

C/N=25=[1Kg树叶中的C含量+x(1Kg污泥中的C含量)]/[1Kg树叶中的N含量+x(1Kg污泥中的N含量)]

25=(0.16+0.0819x)/(0.0032+0.0013x)

x=0.33Kg

第六章

☆1、焚烧: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