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来源:本站日期:2012-10-26 16:44:58浏览次数:2066
为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2年初,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高度强调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高校成立专门领导组,积极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并从学校内涵、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国际合作等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2012年10月8日,山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2012〕4号)(上述三份文件原文参见校办网页“文献资料·方针政策”栏目),结合山西省内高校特点,提出六点意见。
我校于2012年7月9日和8月10日分别颁布了《太原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实践育人的实施意见》(校教〔2012〕6号)、《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办法(试行)》(校教〔2012〕8号)、《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校教〔2012〕9号)三份文件,将实践育人工作推上理论和制度的高度。
政策解读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全新育人格局——教育部思政司有关负责同志谈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
作
近日,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思政司有关负责同志。
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这一文件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作出全面部署,对实践教学、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类型的实践活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等方面也作了相应规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性文件。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先后四次作出重要指示。
这次制定《意见》是在以往多个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新指示、教育规划纲要的新要求和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情况,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着力整合各方资源,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最终的印发稿。
《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这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新的历史起点,将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问:《意见》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加大经费投入等。
请问《意见》最主要的创新点是什么?
答:《意见》共15条,分别从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加大经费投入等。
该文件最主要的创新点,就是紧跟形势要求,重在提出实际举措,重在抓好系统整合。
提出实际举措表现为该文件“出实招、求实效”。
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效应”依然突出等薄弱环节,《意见》第二、第三部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着力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该项工作的多项硬性措施,加强了分类指导,增加了可量化的工作标准,增强了可操作性,确保工
作能落到实处。
抓好系统整合表现为该文件“促合力、重保障”。
《意见》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了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形成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开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工作局面。
这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均有创新、有突破,将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问:《意见》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起点上,《意见》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突破。
对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意见》规定,各高校一要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二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三要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四要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五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的实践环节。
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意见》规定,各高校一方面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创业模拟活动。
问:除实践教学环节外,《意见》对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还有哪些要求?
答: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三项主要内容。
除实践教学外,《意见》还要求,各高校一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程,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持,突出抓好国防生军政训练等;二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各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等基本要求,倡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重要节点有主题,重大活动有影响,常规活动有品牌。
另外,对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意见》一是要求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二是要求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支持引导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三是要求高校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全面开花的态势。
问: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意见》的贯彻落实?
答: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500万,做好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努力。
《意见》第三部分对实践育人的组织领导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力图切实推进和落实这项工作,强化各部门责任意识,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保障《意见》的贯彻落实,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形成合作机制。
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部队及共青团组织等要加强沟通和联络,积极支持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
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好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费,加大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投入。
三是加强考核管理。
教育部门要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督促高校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要求。
问:《意见》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学生实习实践作何考虑?
答:企事业单位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基地,我们一贯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
《意见》对加强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统筹性安排,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高职实训基地。
《意见》还指出,企事业单位支付给学生的相关报酬,可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
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强调了国家对企事业单位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支持。
要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要不断在税收、保险等政策层面上进行完善,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实践育人工作的责任。
国家相关部门在税收政策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安排。
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对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由学校出资自办、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对其从事营业税暂行条例“服务业”税目规定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协商协作,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我们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和完善全社会共同支持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格局。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专家点评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总结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9月22日,教育部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重庆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
会上,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重庆市“六个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作了专题介绍。
上海教卫党委、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沈阳大学等高校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就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推进“六个一”活动构建育人新模式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
近年来,重庆市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以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为主的“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明显。
一、党委、政府直接推动,构建育人新格局
列入党政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亲自指导、亲自部署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强力启动和推进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整合育人体制。
由20个市级部门、单位和40个区县组成市级联席会议,并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办公室。
每“一”项实践项目由相关市级部门牵头负责,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并建立了部门、单位班子与个人结合的工作考核机制。
创新社会实践制度。
建立了大学生带薪实习制度,大学生骨干“三进三同”制度,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军队共建制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完善实践保障体系。
市财政每年划拨高校专项补贴5000余万元,保障活动资金。
全市建立大学生学工基地100多个,在28个区县建立了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基地,各高校与乡镇、企业、社区联合建立500个定驻基地。
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为推进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二、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创建育人新途径
社会组织育人。
已有3。
7万余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40个区县、87个市直机关、392个国有企业和41个民营企业带薪实习,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和企业共有3113家;已组织近18万人次到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与工人一起做工,学以致用;已组织33万新生参与学军活动。
社会基层育人。
重庆市将机关干部“三进三同”教育活动向大学生延伸,目前,已集中安排1。
3万余名大学生、分散组织22万余人参加“三进三同”活动。
社会建设育人。
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参与“森林重庆”建设和保护长江“母亲河”工作,已组织28万人次大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植树283万余棵,植树面积3。
4
万余亩。
全市54所高校建设64片“大学林”。
社会现实育人。
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围绕“五个重庆”、“十大民生”、“唱红打黑”、“缩差共富”等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
三、破解知行合一难题,取得育人新成效
理想信念更加清晰坚定。
据调查,认为增进了与工农大众感情的学生占93%以上,认为理想信念进一步明晰和坚定的占92%以上。
知行合一理念深入人心。
认为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市情民情的学生占95%以上,认为收获大并对综合素质提升有帮助的达95%以上。
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今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
5%,比上年同比提高了2。
5个百分点,高于今年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
各高校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必修学分,把社会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和典型案例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探索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长效机制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教育,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注重把实践育人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6月,我校率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断探索形成了课程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创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模式。
我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暑期,分两次进行,每次实践不少于2周。
分数记入学生成绩单。
在课程化推进过程中,还根据教学计划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式和学时比例,使其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施该课程计划以来,至今已覆盖6届学生近2万人,有效地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
二是创新设计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支涵盖思政课教师、团干部、学生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队伍。
教材建设上,出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
教学方式上,以学生暑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前期集中讲授理论、中期加强过程指导、后期强化报告撰写和成果转化指导为辅。
教学内容上,每年设计引导性的全校实践大主题,同时提出百余个参考课题,充分体现教育性和时政性。
在组织模式上,鼓励以团队为主,凸显团队实践的育人功效。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以“五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保障体系和以课程网站、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为特点的课程管理模式,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不断丰富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的流程和内容。
学校以实践教育贯穿始终,按照全年不断线的思路安排工作流程:每年3月开始研究设计实践主题及课题;4月初开始全校性的宣传、动员、培训工作;5至6月学生进行实践筹划准备;7月集中开展理论授课,由思政课教师讲授“实践方法”和“实践报告撰写”两门课程;8至9月督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10至11月开展总结、交流和评比活动,并集中进行成果转化;到12月进入寒假社会实践,直至第二年3月进入新一轮工作。
课程化实施6年多来,我校共组织近3000支团队、3。
8万多人次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08年8月,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让更多大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山红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紧密服务于国家石油石化发展的战略性高校,1953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进行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探索。
近年来,针对学校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实践教学受到冲击的普遍情况,学校立足解决“培养什么、靠什么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建立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共享实验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毕业设计改革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实践教学顶层设计
为做好实践教学顶层设计,学校坚持“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结合辅助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拔尖人才培养等专门培养计划的实施,凸显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搭建实践训练平台,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以实践训练平台的搭建工作为重心,按照“优势整合、内外互补、强化实训”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毕业设计网点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扩充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空间和环境,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工作为抓手,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三级管理、滚动发展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育体系,开展了“毕业设计源于科研项目”、“全学年毕业设计”、“纵横双向质量评价”等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学校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搭建了以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创新实验室为主的实验教学平台,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了两校区“圈层式”校外实习基地和“集团式”综合实习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形成了“以政策引导教学、以激励促进教学”的良好局面。
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工程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
健全机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
西南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建立健全机制为切入点,注重体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性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不同计算11至19个学分。
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四级管理机制,从“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四个层面加强管理,确保任务逐项落实到位;安排了专项经费,学校2011年统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2586。
62万元,其中新增加学生植树造林专项经费50万元。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评估体系,加强考核评估,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质量。
二、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切实增强“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把“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整体推进,扩大了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比如植树,西南大学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先后5次集中组织万余名学生在涪陵区、两江新区等地开展“绿化长江行动”和“西南大学林”建设活动,同时学校每个学院就近与北碚区一个镇或街道对接,建设以学院命名的学院林;还在校内建设了“毕业林”、“国防林”、“师范林”,实现植树活动学生全覆盖。
又比如学工学农活动,我们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建立一批实践基地,让更多的
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学习实践。
学校与四联集团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仅这一个基地就接收了1100名学工大学生。
三、以基层发展需求为结合点,真正实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学校发挥教育和农业的专业优势,实施了“顶岗支教”、“顶岗支农”计划。
在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50多所农村中小学和区县建立了顶岗支教支农实习基地,每年参加实习的本科生1000余人。
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大学生“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仅今年,就组织了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全国536个乡镇、6350个村、6625户农户家中开展“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将基层发展需求与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受到好评。
同时按生源地组建了100余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务基层需要。
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重要途径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杜慧芳
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顶层设计,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我们把志愿精神的培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明确工作机制。
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会同文明办、团市委等有关部门成立工作联盟,制定了实施意见;规范招募和注册管理程序,建立网上管理平台和资料库,进行志愿服务认证;成立了培训基地;完善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评奖体系。
完善保障机制。
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投入,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实现了学生志愿服务意外人身保险的全覆盖。
构建评估研究机制。
成立志愿者工作研究中心,为志愿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
第二,打造品牌,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展示舞台。
我们努力搭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平台,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实现思想成长、全面发展。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组织大学生参与上海科技馆志愿服务已10多年,365天每天有大学生志愿讲解,形成了基地、岗位、项目、活动“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
组织文化志愿者多次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进行交流和演出,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构建志愿服务基地。
建立了复旦大学等13个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志愿服务基地,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和层次。
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鼓励各高校开展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上海海洋大学在居民社区开设科学商店,普及科学知识,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第三,加强宣传,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课堂。
我们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使做一名志愿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打造“海宝一代”,弘扬世博志愿精神。
充分运用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打造志愿精神,使“海宝一代”真正成为世博精神和文化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理念的践行者、国家和城市形象的代表者。
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开展向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发挥优秀典型的教育、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孙雅艳赴云南支教资助3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物品价值达13万多元,通信达2000多封。
创新宣传载体,扩大志愿服务影响。
通过出版工作专著、建立博客、召开论坛、拍摄纪录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志愿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浓厚舆论氛围。
开展“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
中国地质大学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扎实开展以“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为主要内容的“三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朴实作风和过硬本领。
第一,寓教于习练思想,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