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的分布与生活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狭温性贝类:对温度适应幅度窄,仅分布在北 方或南方沿海,如砗磲只分布在南海;大连湾牡 蛎只分布在北部沿海。其它如:香螺、珍珠贝、 水字螺等。
1
3.广盐性贝类: 对盐度适应能力强的 贝类,如近江牡蛎、多 形饰贝。多形饰贝不 仅可以生活在正常海 水中,而且可以生活 在咸淡水甚至是淡水 中。
二、贝类的垂直分布
4.狭盐性贝类:对盐度的适应幅度较窄的贝类, 如鲍、珍珠贝、砗磲、密鳞牡蛎。
垂直分布
高潮线生活的种类:粒结节滨 螺、黑荞麦蛤、纵带滩栖螺。
潮下线生活的种类:毛蚶、栉孔 扇贝、皱纹盘鲍,香螺、荔枝 螺、马蹄螺等。
(一)游泳生活型
能抵抗波浪和海流的冲击,能自由游泳生活。 头足类——流线型体形,两侧有鳍平衡。 柔鱼游速很快,能作较长的远途迁移,能矫健地追 逐鱼群。 枪乌贼在急游时,鳍部紧贴身体,腕部互相紧合成 为流线型,通过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可以游得象箭一 样快。
企鹅珍珠贝 (Pteria penguin)
5
2、底内生活型:多为双壳类,埋栖在基质内部。
软泥基质:泥蚶、缢蛏等,一般埋得深,有些可达1M。
泥砂或砂泥滩基质:菲律宾蛤仔、紫石房蛤、西施舌等
沙滩基质:鸟蛤、文蛤、中国蛤蜊、日本镜蛤等
营埋栖生活的贝类, 有以下特点:
体型:埋栖越深者,体型 就越细长。埋栖浅者,体 型宽短。
二、贝类的食性
贝类幼体以浮游藻类、底栖硅藻为食。稚贝、幼贝和成贝 有草食、肉食和杂食等,有的还有食性转变形象。 *滤食性:双壳类(硅藻、原生动物、卵、孢子、有机碎屑等) 1、草食性:主要食料为大型海藻,如褐藻的海带,裙带菜,绿 藻的石莼,红藻的紫菜等。如鲍。 2、肉食性:以其它贝类、无脊椎动物甚至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直接捕食、麻醉、缠绕等方式获得猎物。 3、杂食性:
水管:埋栖越深,水管就越长; 埋栖浅者水管较短,或无(如泥 蚶)。埋栖过深的种类,如缢蛏, 其埋栖深度高达70厘米,要使得 呼吸,取食正常进行,需要水管 70厘米,这样身体负担不了,所 以缢蛏足部变成扁平状,能附着 于洞壁作上下的活动,因此水管 毋需太长。源自文库
(四)凿穴生活型
1、穿凿岩石、珊瑚或其它动物壳的种类:如双壳 类的住石蛤、光石蛏、开腹蛤、海笋、铃蛤,腹足 类的延管螺等。一般双壳类穿凿力强。能使基质成 蜂窝状。可能是机械作用+酸腐蚀。
短口螺吸食贻贝的体液,齿口螺寄生在扇贝的耳 旁、牡蛎的壳缘或者锥螺的厣上。
内寄蛤寄生在锚海参的食道中或者吸附 在它的体表上。 大岛恋蛤用足丝附着在蝼蛄虾腹面上。 骑马齿蛤亦与一种虾营共栖生活。
第三节 贝类的摄食和食性
一、贝类的摄食方式
(一)舐食:鲍、泥螺、田螺、蜗牛、石磺等匍匐 生活的贝类,具发达的吻、齿舌或颚片和唾液腺。 用齿舌刮取薄层并舐食。 (二)滤食:双壳类主要摄食方式。在外套膜、鳃 的唇瓣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滤食。有水管者还能 靠水管摄取底栖藻类及沉淀下来的有机碎屑。
4
该类型贝类,足部非常发达,足的底部比较宽 阔,趾面很平,利用它可以到处自由爬行,匍匐 摄食。
(2)固着生活型:贝壳固着后,余生不移动。一 般有比较坚固的壳。牡蛎用左壳固着,海菊蛤用右 壳固着。足退化,无水管,多套膜触手发达。再如 猿头蛤、襞蛤、蛇螺等。
君主海菊蛤
翘鳞猿头蛤
拟猿头蛤(Pseudochama)是以右壳固着在岩石 表面
(三)捕食
以玉螺、骨螺为代表的腹足类和以章鱼、枪乌贼为代表的头 足类为肉食性,是捕食者。
捕食性的腹足类常常具有下列特征:感官较发达,能迅速发 现食物;吻发达,齿舌的齿片数减少,但强而有力,颚片 退化或消失;唾液腺发达,能分泌蛋白酶。
捕食性腹足类常具有强大的攻击力量,象玉螺、骨螺在吻的 腹面有穿孔腺,能分泌酸性液体溶解瓣鳃纲贝壳,然后用 齿舌锉食其肉。
四、吸吮
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具有特殊的构 造用以吸吮寄主的营养物。如短口螺吸 食贻贝的体液或吸食牡蛎的血液。它们 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等通常有不同程度 的退化。
光螺寄生于棘皮动物体壁上,其壳 仍存在,足已高度退化,它的吻特别发 达,以利于吸食寄主的体液及组织
10
幻灯片 57 微软用户2 微软用户, 2013-02-26
砗磲与虫黄藻共生:砗磲外套膜中有一种特殊的玻 璃体结构,能将光线聚合使虫黄藻大量繁殖。
许多贝类有群聚现象: 腹足类推的短滨螺、锈凹螺等; 双壳类的牡蛎、贻贝等。可集体产卵、受精; 有的在繁殖季节群聚,有的群聚以更有效的防止敌 害,提高成活率。
牡蛎堆(牡蛎山)
8
双壳类的内寄蛤、大岛恋蛤;腹足类的内寄螺, 圆朴螺等是典型的寄生种。有的寄生于棘皮动 物。
大多数贝类采取过滤取食方式
9
1、外套膜的作用:开闭可调节水流的出入。水流 进入进水孔,流速降低,水流带入的沙和碎片等悬 浮颗粒沉淀于外套膜皱褶处,依靠外套膜表面纤毛 的运动得以排出。 2、鳃的作用:分选过滤和运送作用。 3、唇瓣的作用:运送和选择作用。
滤食性种类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口呈简单 的横裂状,较大,鳃具有食物运送沟。
开腹蛤(Gastrochaena)等凿穴生活种类的壳的前端 存在锯状切齿,形成一个磨擦面,利用机械运动钻 穴 ,根据不同的种或是由后缩足肌的收缩、壳的前端
上下运动而凿穴
2、穿凿木材的种类:
船蛆(Teredo navalis)
石蛏(Lithophaga)的外套膜可以分泌一种酸性粘液软化 珊瑚骨骼或其它钙质贝壳而形成穴道,而其自身的钙质壳由 于表面有角质层的保护而不受影响
足部:埋栖越深者,足部越发 达,如缢蛏;相反的,埋栖浅 者,足部不发达,如蚶、蛤仔 等。
6
贝壳:埋栖越深者,受害机会越小,壳光滑而 薄。埋栖越浅者,受害机会越多,壳变厚。另一 方面从活动上来看,埋栖越深者,为了呼吸与取 食需要作上下较长距离的移动,如果壳太厚,对 其移动是一个严重负担,因此必须要有薄的壳才 能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2)腹足纲中异足类、被壳翼足类和裸体翼足 类,或足分化或制造浮囊
3
无壳(裸体)翼足类动物
“冰海小精灵”(Clione limacina)
海 若 螺
翼足类:蟠虎螺(Limacina helicinia) 厚唇螺(Diacria trispinosa)
角明螺(Oxygyrus keraudreni)
就整个贝类来说其垂直分布很 广,如在青藏高原5470m左右有 霍氏萝卜螺存在;而掘足类的 某些种类则生活在万米以下的 海域;但大部分水生贝类生活 在浅水域,海洋贝类中很多生 活在潮间带;海洋中的经济贝 类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水下40m左 右的浅海。
第二节 贝类的生活类型
(一)游泳生活型 (二)浮游生活型 (三)底栖生活型 (四)凿穴生活型 (五)寄生、共生和群聚
法螺肉食性种类的齿舌 上细齿的数目减少,但 硬度增加,齿舌末端有 倒勾、棘等,适合于切 割及撕裂食物
微软用户
芋螺的齿变成了单针状, 中央具沟,末端具倒刺、 基部有毒腺,其分泌物可 以麻醉及杀死捕获物,甚 至能使人致死
有一些肉食性腹足类具 有钻孔取食的习性,如 中玉螺、骨螺、红螺 等,足端腺体可分泌酸 性物质,以溶解壳的有 机质及钙质成分
第一节 贝类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贝类的生活类型 第三节 贝类的摄食和食性
第一节 贝类的地理分布
一、贝类的水平分布
腹足纲分布最广,瓣鳃纲其次,其余完全生活在 海洋里。
1 、 广温性贝类:对温度适 应力强,从热带至寒带海区 均 有 , 我国南北沿海 有 广 泛 分布。如 牡 蛎 、 菲 律 宾 蛤 仔 、 船蛆、泥蚶、文蛤、缢 蛏、单齿螺、短滨螺。
第二章 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第一节 贝类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贝类的生活习性 第三节 贝类的摄食和食性
思考题
1、说明贝类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特点。 2、贝类有哪些生活类型?各型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 3、说明贝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
The End today!
11
第三讲 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李海云 hyli@scau.edu.cn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2013年3月
课件制作笔者花费大量时间,仅供教学参 考,资源说明如下:
1、付京花教学课件 2、董艳珍教学课件 3、网络其它无名氏课件 4、大量网页 5、少量彩图为本人所绘,如牡蛎生活史等
第二章 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7
凿穴生活的种类一般有发达的水管,以此能够摄取 食物和进行呼吸;由于借助外界物体的保护,故勿 需贝壳来保护身体,因此壳退化,不能完全包被身 体。足在成体时一般较退化。
海笋对港湾建筑破坏很大,船蛆则因穿凿船舶以及 贝类养成器(木桩养成器),成为航海、舰艇、渔船 及贝类养殖的大敌。
(五)寄生、共生和群聚
(3)附着生活型:贻贝、扇贝、珠母贝等双壳纲 动物,足退化,足腺发达,分泌足丝附着,环境恶 化时,切断足丝,贝壳开合运动到适宜地,重新分 泌足丝附着。
牡蛎(Ostrea)是以左壳固着在岩石或海底木桩上
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附着生活的双壳类是用足丝固着,如贻贝(Mytilus)
2
适应这种类型的体制一般是左右对称,体形呈流 线型或纺锤型。 足特化成腕和漏斗。 外套膜的两侧或后部常有由皮肤扩张而成的鳍。 贝壳退化成内壳甚至消失。
(1)贝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 虫,依靠纤毛和/或面盘在水体 中悬浮。
(二)浮游生活型
不能抵抗波浪和海流的冲击,缺乏自由运动的力 量。海蜗牛可利用其浮囊飘浮在海上营浮游生 活。翼足类依靠变形的鳍足浮游在水面。还有的 种类能依靠唇腺分泌的粘液,在水面下悬体而 行。 该种类型贝壳不发达,足演化为鳍或翼,或者足 部能分泌粘液形成浮囊来适应浮游生活习性。
(3)鹦鹉螺壳分住室和气室,气室被隔开,有管道 相连,可控其气浮于不同水层;船蛸的雌体产卵期 可分泌假外壳,过浮游生活。
(4)深海头足类,利用身体的特殊构造悬浮于水 中,“机会主义”-“守株待兔”
(三)底栖生活型
1、底上生活型:只生活于基质(石、泥、沙、海 藻等)表面。
(1)匍匐生活型:在基质表面做匍匐式爬行活动,如腹足 纲、多板纲动物。足肌发达,足腺发达,感官发达,善伪 装。如各种海螺和石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