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理解存在认知差异,实践中的做法和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认知差异作文教学教学实践
一、作文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策略的差异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在课标中,对总目标的表述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学段目标中,则更多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第一条都是着眼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后面的几条才是有关观察、表达等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第三学段则要求对写作的意义有所认识而发展写作兴趣,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为实现总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标的作文教学策略是:”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为培养写作兴趣,课标则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自由表达是一种策略,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也是一种策略,前者是培养写作兴趣,后者是培养写作能力。
二者的统一才是作文教学法的整体。
没有兴趣,会延缓写作能
力的提高,不会表达或表达能力提高慢,也会使兴趣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
在现行的教科书中,对”自由表达”有较多的体现,如每册都有一至二次的没有限制写作内容的”大自由作文”,其他作文也大多放开内容的限制,比如”如果不写…….可以写……”。
对”大自由作文”,实践效果如何呢?我们见到的情况不少是:学生一遇到此类作文,很多是搬用原来写过的作文。
对于”如果不写……,可以写……”一类的作文,如果老师不是再三强调要写类似题材,不少学生还是搬用原来的一篇作文凑数。
对”自由表达”,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体现在日记、读书笔记之类的写作中,作文课则应该有目标有重点地教学,学生的表达应该受到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的限制。
二、”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课标把写作能力分解为”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对四者之问的关系未作阐释。
由于理解不同,实践也不尽一样。
观察,习惯上多指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观察,还应该包括对课文的观察,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结果的表达;观察,还应该包括对自我的观察,即古人所说的”自省”,今人的”反思”。
思考,即想问题,有观察中的思考,把观察和思考、想象联系起来,观察才能深刻。
表现(即表达),有表现前的思考,和表现中的
思考,和表现后的思考。
表现前的思考,有对题意的领悟、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现中的思考,有遣词造句的考虑,有叙述描写和心灵的直接抒发;表现后的思考,有对已经表达的文字的审视与修改。
评价,既是好与不好的判断,又伴随喜欢与厌恶的情感体验,应伴随着观察、思考和表现。
评价伴随着观察,能修正观察的失误,积累更丰富更有写作意义的素材;评价伴随着思考,则能使思考更为深入,选好材,布好局,用好词,写好句,表达真实的感受。
“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做生活与读书的有心人,才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思考是核心,审题时的分析思维,选材时的辐射——聚合思维,构思时的逻辑思维,表达时的联想思维,修改时的比较思维,多角度的思考能力的运用,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
表现是目的,是观察、思考的物化形式,观察、思考的结果最终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表现的过程也是继续思考的过程;评价是”观察、思考、表现”的催化剂,运用得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取材、构思、起草、加工”写作环节与作文指导和讲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是写作环节,不是作文指导环节。
写作指导应包括学习某方面写作知识的指导课、激发兴趣和思路引领的指导课,以及欣赏优秀习作和发现不足、纠正失误的讲评课。
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因为心存忌讳,写作知识指导课已不多见。
现在流行的是体现自由习作精神的以激趣和开拓思路为主的指导课,
而且所谓开拓思路,如上所注,也只是局限于明白写什么,至于怎么写则还较少涉及。
其实,开拓思路,并不单单指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应包括怎样写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有话想说,而且有话会说,还说得好。
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才是真正的思路畅通。
这样的指导,在写作内容上、在表现形式上对学生的有所限制,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其实是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表达。
学生只有学会表达,也才能自由表达。
在开拓思路时,引导学生懂得要写什么,就是指导取材,引导学生怎么表达,就是从构思和起草方面指导。
构思的指导。
以前很重视列提纲,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通过列提纲,理清写作思路。
近年来,好像认为列提纲会限制自由表达,因而列提纲受到了冷落,实践证明列提纲仍应受到重视,应把它作为构思的主要形式之一。
起草的指导,近年来在体现自由表达的习作指导课也已失落。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加强,一是可在学生练习片断后指导,对应该怎么写给予强化;二是学生在起草初稿时给与个别指导。
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大难。
课标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开辟了新的思路。
理念与实践的差异,则需要教师用实践智慧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