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中小学自主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合川市清平中学

中小学自主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组(江洪执笔)研究目的:

听说读写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四大块,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体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实践环节,长期以来,方法多样,效果也参差不齐,如何探索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化个人经验为系统体制,成为无数语文界人士长期为之殚精竭虑的大事,本文拟结合电子多媒体技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作文教学。

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写作意识、自主写作兴趣和自主写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

写作方法。

寻求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自主写作能力的策略

研究策略:

一、对自主性的强调,是自主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

自主写作:(中小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写作(作文),不受教师或外在其他因素的限制、束缚、干扰,“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胡适之语),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愉悦氛围中放飞心灵,抒发感情,表达真切的体验和感悟。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实验者,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乐写——爱写——会写。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其中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次作文愿不愿意写,取决于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

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文是表达,是书面形式的表达。表达有三

种情况:一种是出于自己的某种需要,非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不行,这是一种完全主动的表达。第二种是被动中有很大主动因素的表达,如命题作文,参赛作文等等。第三种是完全被动的表达,如代写书信等。“主动”就是自主。没有自主,哪有主动?

让学生自主,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不要因希望提高学生的某一篇作文水平而"拔苗助长",或者"越俎代庖"。学生也不要怕写不好作文、完不成作业而"找窍门",指望别人辅导,或者摘抄别人的文章。二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有需要,有兴趣,才能更好地自主。

以下摘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东北师大陈旭远)

从学习策略方面看,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思维,有的学生喜欢用视觉通道来学习,有的学生则善于运用听觉通道吸取知识,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因此,学习策略也具有明显个性倾

向性。从学习的倾向性看,在学校或者班级中,学习成绩相当,学习同样刻苦的两个同学,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不同的,前者可能倾向于外部动机,后者可能来自于内部动机。从学习环境角度说,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同学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则喜欢吵闹的学习环境。综上所述,学习方式明显带有个性化的色彩,它是在特定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逐渐形成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者带有个性化的特征。 1.教育自身的需求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接受一传递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背后所隐含的假设是,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是把头脑中储存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把知识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中。由此带来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学习习

惯,形成过分强调接受、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简化为一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一些知识,至于动手、动脑种种活动与自己的学习无关,被人为地排除在学习之外。这种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教师为改变这种状态,不得不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在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结果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得很苦,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没有兴趣的地方。这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因此,改革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2.社会发展对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人类社会步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便以不可抵御的态势席卷全球,信息化社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量的膨胀,诚如布朗教授所说:“我们正遭遇到信息的狂轰滥炸,每时每刻我们都正遇见前所未见的事物,每时每刻,听到前所未闻的观点。”①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知识,重新思考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