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最苦与最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D.“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1.(2018河南洛阳洛宁期中,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1955年,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是带着这种决心,钱学森开始了他在国内从事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A.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B.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答案(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2)所选的人物及事例要能够支撑中心论点;(3)不能只有名人而无具体事例。围绕这几点,从中选择一个人物作答即可。答题格式:人物+事例。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论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指定的段落,找出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如第②段结尾一句话,第④段第一句话,然后将其精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答案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文章第③段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对自己人生没有责任心”两方面,强调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
1 5最苦与最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圣贤( xián)恩惠(huì)赔礼(péi)背着(bèi)
B.俗语( sú)安分(fēn)大抵(dǐ)循环(xún)
C.监督(jiān)契约(qì)排解(jiě)招揽(lǎn)
D.推卸(què)趣味(qù)愉快(yú)乃至(nǎi)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请写出这两则材料的共同主题: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答:
(3)(★★☆)请你围绕这两则材料的主题,写出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诗句或名言:____
2.[2017四川邻水期末,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答: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
蓝天中学开展有关“中国梦”的话题讨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梁启超的梦: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拯救衰弱落后的国家。
②莫言的梦: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1)以上材料各自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4.答案(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对自己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来组织语言,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意思对即可。
3.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_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广东新会人,______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______》。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2)我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围威军威,网友纷纷点赞。
(3)(示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解析(1)通读两则材料,弄清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语句认真揣摩,即可明确这两则材料字里行间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
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
D.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又洞察细微。
(2018四川南充中考.18-2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都德。作者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C.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通过写斯科特及其队员未能最先到达南极且在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的高尚精神。因为这样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那次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跨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
(2)注意所写内容在句式上与“民族充满希望”保持一致。
(3)开放性试题,所写内容与身份一致,紧扣主题即可。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阅读材料,从中发现并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3)所写的诗句或名言符合题意,蕴含“爱国情感即可.
2.D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1.答案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3.答案梁启超饮冰室主人思想饮冰室合集
解析不要写错别字。如将“粱”误写为“粱”,将“饮”误写为“钦”。
1.C“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2.D“如何能躲?”加强语气,强调责任是推脱不了的,后面没有回答,所以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1.答案(1)爱国(或家国情怀)
B.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这一民生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终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答:
(2)请围绕青少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少年怀揣梦想则民族充满希望,少年实现梦想则___________
(3)“中国梦”有大有小。请分别以“市民”和“中学生”的身份说说各自的梦想。
①市民:
②中学生:
1 5最苦与最乐
1.C A.背bèi B.分fèn。D.卸xiè。
2.D A.应把冒号删除。B.应把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C.句号应在引号外。
答案(1)①爱国、有胆识;②执着追求。
(2)(示例)国家繁荣昌盛
(3)(示例)①希望物价能再降一降。
②我想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科学家。
解析(1)了解说话人所处年代及其生平,然后总结作答。梁启超清朝末期民国初期,他希望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爱国、有胆识显而易见;莫言,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活在当代,他希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执着追求文学梦的精神显而易见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加给他的ຫໍສະໝຸດ Baidu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
材料二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