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幸福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幸福感近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关于学生厌学、网瘾、跳楼自杀、打架斗殴甚至抢劫、杀人事件。

不禁沉思,现在的孩子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不幸福吗?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
恶性事件?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
一、中学生的幸福在哪里
当代中学生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在很多大人的眼里,他们是“幸福的一代”,那么学生自己又是如何认识幸福感的呢?有多少学生能感受到幸福,哪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
我曾经在一个52人的班级作过调查,分析显示,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只有30.38%,两成的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状态不佳。

90%的学生把能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作为幸福感的第一条指标。

由此看来,学习压力大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统一的标准。

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它不仅敏感地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的关注与感受,同时,它还与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如乐观、适应性等有密切的联系。

何为中学生幸福感?中学生眼中的幸福即为中学生的幸福感。

但是,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处在13-18周岁之间,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往往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多变的阶段,很难理解真正的幸福。

通过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幸福感有以下主要特征:①学习成绩中上;②得到老师的认可;②和谐的人际关系。

可见,中学生的幸福感与大众的幸福感不同,他们很少会把物质生活考虑在幸福感的因素之内,而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思想品德课与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可见,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格完善、身心愉悦、个性充盈、幸福和谐的“人”。

一句话: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然而,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置学生素质、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将非选拔性考试科目打入冷宫;“后进生”成为教育的“盲点”或“弃儿”,失去发展的机会和前进的信心;评价方式单一,学习成绩成为最重要的标准,学生的很多兴趣特长得不到肯定;等等。

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她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有幸福的人。

思想品德课,是一种显性的德育课程,除了有一般课程所具有的知识的传递外,更重要的是围绕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教育,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成长,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和优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种特点使得思想品德课教育更应该关注个人的生活品质,注重个体未来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说,幸福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思想品德课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更多地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感悟,幸福的体验。

如何让学生热爱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幸福感也就成为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主题。

三、如何共建共享幸福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视学习为一种需要,一种愉快,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在学习中品味幸福和快乐;就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知、情、意、行
融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成功体验,拥有幸福人生。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呢?我想,除了要有幸福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良好的授课心境
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幸福的课堂是由上课的教师来创设的,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在上课时保持愉悦的心境。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伴随有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厌恶、憎恨等,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授课心境。

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不仅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而且由于良好的心境的渲染作用,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感兴趣,学生被教师的好心情传染,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而协调,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增益。

反之,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中授课,则会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动则训斥,甚至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不仅造成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知识信息难以输入,而且使学生也受到你坏心情的影响,闷闷不乐,毫无幸福可言。

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那是学生渴求的,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愉悦的心境融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这将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心灵力量”。

所以,老师们,当你走进课堂之时,首先请你准备好你的好心境。

2、民主的教学方式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日益成熟,以及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
自主性:相信自我,追求平等,热衷于显示自己的能力,对教师的说教非常反感。

如果在“道德教学”中只是依托教材,借助一定的事例,演绎出道德结论,并把记住道德结论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这种封闭的“注入”式教学,教师的重心只放在“注入”的技巧上,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那么教学就只能是“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学游泳”。

无论怎样,都不可能让学生从“做中学”中体会到成功与幸福。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尊重他们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力。

所以,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会幸福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讲“世界文化之旅”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我设计了以下活动:①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别收集某个国家的有关资料,如风俗习惯,代表建筑,著名人物等;②成果展示,并说出与我国的不同之处;③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合作中增进了了解与友谊,体会到另一种幸福——同学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3、丰富的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它融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等于一体,涉及道德品质的熏陶、政治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提高等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方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硬性灌输,学生会觉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样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将音乐、广告、漫画、散文、诗词等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让课堂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课堂也因此而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欢声笑语。

音乐是生活的调节剂,音乐会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音乐也是学习的调节剂,音乐能使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一个MP3和一个迷你音箱
是我上课时常随身携带的东西。

在讲授“感悟青春”时,我播放欢快的音乐《舞动的青春》;在学习“我爱我家”时,我播放煽情的《让爱住我家》;在讲授“同学、朋友”时,我播放《同桌的你》、《朋友》……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心灵的幸福。

在当代经济生活中,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不少还脍炙人口。

广告短小精悍、活泼生动、寓含哲理,如若仔细推敲,市面上很多广告,特别是公益广告,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加以巧用。

例如:在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我用视频播放了学生熟悉的《宽容是一种美德》,这样就自然引入了宽容这个主题的探讨,学生也惊奇地发现课堂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4、幸福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实践的重要一环,从关注学生幸福的角度出发,课堂评价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在幸福教育背景下,课堂评价更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由冷静客观到充满人文关怀,重视师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评价的最终目的,促使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建共享幸福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课堂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

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巧妙机智“激”、恰到好处“评”学生,能够使学生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烈心理。

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
如:“你说得很有道理”“太棒了”“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肩、头,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学生悬崖勒马,平时纪律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积极上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在那一句句赞美声中幸福一堂课。

老师们,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勤于播种希望,播撒阳光,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学习是幸福的,上课是幸福的,和老师交流是幸福的,同学之间相处是幸福的……在幸福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