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参及式教师培训教程
第一单元
数学教学的回顾思考
第一部分 : 展示个人以历
目的:初步感受参及式教学方式,相互了解、认识,为培训过程中开展充分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活动 1 :自我介绍。
目标:制作“ 名片牌” ,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姓名、工作单位、民族、毕业院校、教龄、兴趣爱好等)
活动 2 :描绘个人经历图
第二部分:回顾数学教学
目的:形成反思数学教学态度,建立合作、研究、反思的学习模式;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对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 1 :发现问题
目标:列举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回想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历,围绕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谈自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 1 )在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及技能、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及创造精神等课程目标,你最关注哪些?你认为这些目标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有哪些?体现较差的有哪些?
( 2 )现行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各有哪些?活动2 :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目标:分析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认识教师作为学生发展促进者角色的重要性
1 、教师角色的描述: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学习资源的供应者
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教学活动的主宰者
课程计划的执行者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动机的激发者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及者
课堂行为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课程的研究者、决策者。
课堂气氛的营造者
2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你在教学中扮演哪些角色?
这些角色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
3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正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4 、走进促进学生发展角色的教师,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 学生、发展、过程” 上
首先,要关注学生,心里有学生。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
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
一、从教师及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从教学及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及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及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第二单元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及创新
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两部分:
1 、课程标准总纲
它对一定学段课程所进行的总体设计,是一种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时数、课外活动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
2 、各科标准:它是根据总纲,来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
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思考以下问题:
《标准》及《大纲》相比,在理念分析,内容性质分析、陈述方式分析和目标陈述技术分析等方面有那些变化及创新?
一、标准的理念分析
(一)、经验本位课程观
1 、对知识本位课程观的反思。
( 1 )掌握知识及发展能力的失衡
( 2 )数学基础知识及数学整体性相矛盾
( 3 )、学术性及实践性相冲突
2 、对经验本位课程观的考察:
从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变为经验本位课程观,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 1 )教师及学生的关系从单向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
知识本位课程观下的数学课程及学习者的关系
数学课程教师学习者
经验本位课程观下的数学课程、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2) 数学课程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活动过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及合作交流(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1 、传统教学程序:教师讲述学生练习
2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观点: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3 、其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2 )能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
( 3 )能创设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情境。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以往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输入(题目)和学生的输出(答案)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 探索自主建构” 及“ 合作交流” 。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大纲》中的评价是一种定量的评价
测量的基本的手段是考试。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观察、谈话、学生作业、平时测验。
《大纲》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标准》中的评价是定性及定量相结合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 形成多方评价 .
评价方式 : 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活动报告等。《标准》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标准》的内容性质分析
《标准》是度量数学课程内容性质选取数学质量的准绳:它度量是学生的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及具备的数学能力,度量的是提供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度量的是数学教学评价的质量。
(一)、数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性、挑战性及整体性。
(二)、《标准》强调的是大多数学生所具备的基础学力。
(三)、《标准》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及改进教师教学。
《四》、《标准》提倡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三、《标准》的陈述方式分析
《标准》陈述方式有利于体现《标准》的严肃性及统一性,有利于标准的宣传,交流及传播,有利于教师的阅读、理解及接受。《标准》的具体陈述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