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1卷(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1.A “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原文第2段“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只有“典”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2.C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原文第3段第二句可知,这些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

而出现的。

3.D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

过于绝对。

4.A 欲断句,先明其意。“高丽入贡使者”句意不通,排除C、D项;由于主语承前省略,可知“(宰相)被贬至蕲州安置”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

5.D 太子只能有一个,所以“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的说法错误。

[评析] 当代社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设置这道考题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要求。考生应该关注这类考题,积累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6.B “杀二宦者”错,原文为“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7.答案(1)(5分)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译出大意给2分;“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1)帝:名词用作动词,称帝。苟:连词,表假设,如果。死:为之死,“死”的为动用法。

(2)不吾索:即“不索吾”。面责: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庶或:大概,或许。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不听。孙傅升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贬谪他安置在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论议虽然偶尔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

指责实在过分,许翰也被罢黜。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原因,孙傅说:“祖宗的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军队败退,士兵们掉进护龙河中,尸体把护龙河都填满了,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遣送。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把他们的首级送给金人,欺骗金人

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拼死跟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

8.答案(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虚写,写的是诗人出发之前的想象之景。

9.答案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鉴赏思想感情,首先要明确诗句大意,诗歌尾联的大意是:勤于王事不敢嫌道路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偷偷回到家乡。然后通观全诗,把握感情。前六句极言北庭环境的艰苦,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虽有勤于王事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但思想上还是爱国情感占上风。

10.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理解型默写,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提示,准确填写。

11.答案(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6分)第一问(2分):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4分):

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每答出一点给2分。

(3)(6分)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每答出一点给2分。

(4)(8分)具体分析(6分):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

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每答出一点给2分。

说明效果(2分):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解析(1)A.对三孬的性格特征评价不当,三孬并没有“搬弄是非”,而是陈述实情。B.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性格特征在这些细节中并没有体现。D.说麻婶的女儿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概括不当,麻婶的女儿主动还钱给马兰花是因为心地善良、有责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