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 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学会正确处理利已与利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社会属性
B.复杂多样性 C生产活动性 D.精神属性
2. 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
B.一般的、非特有的
C.特殊的、短暂的
D.比较常见的
3、吴锦泉,一名普通村民,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
但他为村里修桥铺路,去福利院资助孤儿,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向称量出高尚。
吴锦泉老人的善举告诉我们)。
A.先人后已是美德
B.先已后人是本能
C.利已必损人
D.利他必损已
4,“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的,能。
”鲁迅先生这句名言揭示的是( )。
A.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D.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5.有人常常把追求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的体现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会导致自私
C.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6.郎平的一生献给了排球,袁隆平的一生献给了水稻,屠呦呦的一生献给了青蒿素,他们在为国家获得无上荣誉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收获了()。
A.极高的地位
B.社会的尊重
C.巨大的财富
D.生命的延续
7. “自我保存”的本能说认为人是自私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
A.是人的本质属性 B 不排斥舍生取义、会已救人的行动
C.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
D.不是为了自己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D.个人利益与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是不对的
9. “个人是大海中的-滴水。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个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C.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D.个人比社会更重要
.10.两位民警为抢教违规穿越铁路遇险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天天。
在这一事例中,被救者的行为体现了(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他人的帮助
B.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极端个人主义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D.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不久就死了。
大的是约8岁的女孩,取名卡马拉,回到社会后,难以改变狼的习性。
经过辛格悉心照料与教育,卡马拉2年学会站立,6年学会行走,7年学会45个单词,17岁死的时候智力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
依据材料回答11- 12 题。
11.从印度狼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脱离了社会,其人性也随之消失
B.人脱离社会生存是没问题的
C.长时间脱离社会,回归社会后是没问题的
D.人在动物界生存也是可行的
12. 依据材料的内容,从哲学上看人的两种属性是( )。
①人的自然属性②人的主观属性(3))人的客观属性④人的社会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二、是非题(以下各题中认为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我们应该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
2.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利己必然损人,利他必然损己.
4.从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可以看出,人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三、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目正确要求的选项)
1.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这里的哲理是(),
A.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由个人组成的,其在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及集体努力的结果
C.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决定的作用
D.个人利益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也不能脱离个人利益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