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非智力因素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非智力因素是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开发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造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冯·布劳恩是本世纪发展航天技术的关键人物。
德国出生的他,自幼对天文学感兴趣,1920年随家迁居柏林。
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1925年他得到火箭先驱h·奥伯特所著《进入行星际之间的火箭》一书,因不懂数学而读不下去,但凭着对航天的兴趣而发愤学习,后来他到美国,成为美国发展航天、登月火箭的主力。
除了冯·布劳恩,还有比尔·盖茨也是由一个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后来最终成为“微软大亨”。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新课程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尽量创造出学生学习这一科兴趣的良好环境,教学尽可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学完《电磁振荡、电磁波》这一章后,可以利用学科活动时间举办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电路结构专题讲座,许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境界。
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动脑筋,在主动学习,不管他们提的问题如何,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让他们用愉快的心情享受成功的快乐,借此建立起和睦亲切的师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由爱老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创造出最佳求知境界。
二、从意志着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缺
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碰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作为教师千万别责备
他们,要多给予鼓励,并及时指导他们的问题所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学会探究未知知识,要改变“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做法。
让他们自己动手,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讲到胡克
定律就可以让学生具体操作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许多组数据观察总结得出关系,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通过自己亲自做获得的知识,记得牢,也容易应用。
但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和障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用意志去克服,要让他们知道举世闻名的诺贝尔不是一下子就发明了炸药的而是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经历无数的失败才成就后来的辉煌的。
在现行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已经适当加入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这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
三、目标激励,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育史的大量事实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热情的、有目的的、又合乎规律的期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信任和鼓励。
例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在沙莉文老师的鼓励下她没有气馁,她不仅学会了感受生活,而且还学会了说话、演讲、写作。
并以其
勇敢的方式不屈不挠的心震撼了世界。
这是信任和鼓励的力量。
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当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要针对班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分层次激励,对成绩很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会在老师期望的目光中茁壮成长的。
总之,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内在动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物理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金钥匙”,适时目标激励,才能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促进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来我一直欣赏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而新课程改革的深意也在此,所以我呼吁所有的教师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