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造影剂的分类
造影剂可分为两大类,则原子量高、比重大的高密度造影剂和原子量低、比重小的低密度造影剂。

高密度造影剂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硫酸钡:一般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由纯净的医用硫酸钡粉末加水调制成混悬液。

硫酸钡的浓度通常以重量/体积(W/V)表示,根据检查的部位和目的不同,所用硫酸钡的浓度也不同。

2、碘制剂:碘制剂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以及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1)无机碘化物:一般用12.5%的碘化钠水溶液。

可用于瘘管、尿道、膀胱或逆行肾盂造影。

用于膀胱造影时,可稀释1倍的浓度。

(2)有机碘化物:亦为水溶性碘制刑,种类繁多,又分为:
①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按结构分为单酸单体和单酸二聚体。

单酸单体的代表药物有泛影葡胺(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静脉肾孟造影。

用于不同器官时,其浓度亦不同)、碘他拉葡胺等。

单酸二聚体的代表有碘克沙酸。

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肌体的耐受性差。

②非离子型:如碘苯六醇(iohexol)、碘普罗胺(iopromide)及碘必乐(iopamidol)等。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较离子型毒副作用小,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经血管的造影检查。

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低,肌体的耐受性好。

③非离子型二聚体:如碘曲伦(iotrolan),多用于椎管内脊髓造影。

(3)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40%的碘化油主要用于支气管、瘘管及子宫输卵管造影。

碘苯酯为脂肪酸碘化物,是一种油状液体,因其对组织的刺激性小,故适用于椎管及脑室造影,近年来已渐被非离子型二聚体的碘曲伦代替。

第二部分:我院常用造影剂种类及其药动学特点
1.硫酸钡
硫酸钡分子量233.43,比重4.25~4.5,硫酸钡粒径约为1.0~1.5 μm,理论上硫酸钡作血管造影剂,可以显示更细的血管。

另外,氧化铅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二等毒物,虽然钡剂亦被列为二等毒物,但硫酸钡盐则无毒,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或碱中,因而不会产生有毒的钡离子,临床也常用硫酸钡粉末做钡餐造影。

因此,应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重金属的毒性反应。

本品口服或灌入胃肠后不被吸收,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

进入支气管后大部分咳出,小量进入肺泡,沉积于肺泡壁,或被吞噬细胞吞噬运送到肺间质和淋巴系统,但速度十分缓慢,故不宜于做支气管造影。

2.锝-亚甲基二磷酸盐
锝-亚甲基二磷酸盐为骨显像剂,99mTc-MDP对于炎变的骨生成区有亲和性,2小时后血药浓度为5%,3小时为3%,24小时后小于0.5%,血液中药物70%以上经尿液排泄。

被吸收的药物体内半排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都大于1年。

静脉注射后,它自血液中清除为三室模式,半衰期分别为(6.13±1.06)分钟、(46.8±9.2)分钟及(398±71)分钟。

自血液至骨骼的转移速率为(0.0163±0.0038)/分钟,骨骼至血液的转移速率为(0.0043±0.0019)/分钟,骨骼至软组织的迁移速率为(0.0497±0.0061)/分钟,软组织至血液的迁移速率为(0.0515±0.0064)/分钟,血液至尿的迁移速率为(0.0133±0.0031)/分钟。

静脉注射后3小时骨骼内的聚集量达到峰值,约为注射剂量的40%~50%可持续2小时以上,在骨的半衰期约24小时。

软组织内的聚集量于30分钟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因此,最理想的显像时间为静脉注射后3小时左右。

它与血浆蛋白和红细胞结合少,加速了尿排泄与骨骼摄取,增加了骨骼/软组织的比值。

注射后3~6小时内经尿排出50%以上,基本不经肠道排泄。

3.碘海醇
血管内应用临床应用本品于成人及儿童的尿路造影和心血管造影,以及成人的大脑血管造影,外周及各种动脉造影、静脉造影、数字减影和CT增强扫描。

蛛网膜下应用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的脊髓造影,以及应用于蛛网膜下注射后进行脑池CT扫描检查。

体腔内应用适用于各种体腔检查,包括口服。

如关节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疝囊造影;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涎管造影以及各种使用口服水溶造影剂进行的胃肠道检查等。

通过静脉注射到体内的碘海醇,于24小时内几乎全部药物以原形经尿液排出。

注射后一小时,尿液中浓度最高。

无代谢物产生。

健康志愿者接受静脉内注射碘海醇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化学参数及凝结参数与接受注射前的数值差别甚微,其改变无临床意义。

大鼠、兔及犬静脉注射时主要从尿中排出,小部分(大鼠5%,犬1%)从粪中排出,尚未发现任何器官吸收的现象,也未在动物中检测到任何代谢产物。

本品蛋白结合率少于2%或几乎不与蛋白结合。

4.碘比醇
临床应用于:(X线)尿路静脉造影、动脉造影、头颅和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CT)、静脉血管数字减影。

碘比醇注射液通过血管注射,药物分布在血管内和间质中。

药物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以原形状态快速从尿液中排出(8小时达98%),半衰期为1.8小时。

肾衰病人,经胆道途径排出。

碘比醇是可以透析的。

5.碘佛醇
碘佛醇注射液,适应症为适用于:(1)成人心血管系统的血管造影,适用范围包括脑动脉,冠状动脉、外周动脉、内脏和肾脏动脉造影、静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2)头部和体部CT增强扫描及静脉排泄性尿路造影;(3)儿童心血管造影、头部和体部CT增强扫描及静脉排泄性尿路造影。

血管内给药的正常受验者的碘佛醇药物动力学属于一个开放、两室模式,按一级动力学排除(快速的药物分布α期和较缓的药物排除β期)。

根据12位志愿受验者的血液廓清曲线16人接受50ml、6人接受150ml本品显示,两种剂量的生物半衰期均为15小时,并无证据显示不同的剂量有不同的排泄率。

经血管注入后,碘佛醇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有肾脏功能障碍的病人的排泄半衰期会延长。

无肾功能异常时,使用50ml剂量后的平均尿排泄半衰期为118分钟(105~156),使用150ml剂量后的平均尿排泄半衰期为105分钟(74~141)。

给药后,2小时后尿中药物浓度达峰值,24小时后排泄超过95%的注射剂量,粪便排除可忽略。

碘佛醇没有明显地与血清或血浆蛋白结合,无明显的代谢、去离子作用或生物转化。

碘佛醇可能通过简单扩散越过胎盘屏障。

尚不知碘佛醇分泌到乳汁中达到何种程度。

经血管注入碘佛醇后,造影剂流经的血管将变成不透光,内部组织从而可在X线上显影,直至发生明显的血液稀释。

碘佛醇在快速静脉注入后的30-60秒内可在肾实质内显影。

在肾功能正常时肾盏和肾盂在1-3分钟内显影,最佳对比在5-15分钟内产生。

碘佛醇通过放射线有效性的增加而增强CT扫描。

密度增强的程度与注射剂量中的含碘量直接相关。

快速静脉注入后便立即达到血内碘质峰值,其后5至10分钟内快速回落,血管间隔的半衰期大约为20分钟。

这是由于血管内外液体间隔间的稀释引起血浆浓度最初的快速回落而造成的。

大约10分钟可达到与细胞外间隔的平衡,此后以指数级回落。

碘佛醇的药物动力学在正常和异常组织中都是可变化不定的。

造影增强作用在弹丸式注射后(15至120秒)达到峰值。

因此,最大增强作用可在注射后30至90秒内的一系列连续两至三秒的扫描(即动态CT扫描)中观察到。

6.碘帕醇
碘帕醇注射液,适应症为:神经放射学,脊髓神经根造影术,脑池造影和脑室造影术;血管造影术:脑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造影术,心血管造影术,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术,周围动脉造影术和静脉造影术。

大脑动脉,周围动脉及腹部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泌尿系造影术:静脉尿路造影术。

CT检查中增强扫描。

关节造影术,瘘道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碘帕醇注射后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除。

给狗用药后,7-10小时内93-95%的药量经肾脏和0.5%的药量经胆囊排泄。

在人体,药量的90%以上在24小时内通过肾脏排出。

血中浓度半衰期,消除相,狗约为60分钟,而人为90-120分钟。

鞘内注射后在90-150分钟内达血浆浓度峰值,并且于24小时内全部排出。

在动物和人体内碘帕醇均无明显的代谢。

7.碘克沙醇
碘克沙醇为注射用造影剂,适用于锥管内造影、心脑血管造影、静脉内尿路造影。

其作用原理是结合碘在血管或组织内吸收X射线造成影像显示。

碘克沙
醇对心血管参数以及股血管血流的影响较少,但是对高龄肾功能不全冠脉介入患者使用时应注意。

碘克沙醇在体内快速分布,平均分布半衰期约为21分钟。

表观分布容积与细胞外液量(0.26 l/kg 体重)相同,这表明碘克沙醇仅分布在细胞外液。

没有检测到代谢物。

蛋白结合率低于2%。

平均排泄半衰期约为2小时。

碘克沙醇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经肾脏排泄。

健康志愿者经静脉注射后,约80%的注射量在4小时内以原形从尿中排出,97%在24小时内排出。

只有约1.2%的注射量在72小时内从粪便中排泄。

最大尿药浓度在注射后约1小时内出现。

在所推荐的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有剂量依赖性的动力学特征。

8.碘普罗胺
碘普罗胺注射液,适应症为用于诊断用药。

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300mg/ml)用于血管内和体腔内。

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 增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动脉法/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静脉尿路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关节腔造影和其他体腔检查,不能在鞘内使用。

碘普罗胺注射液370(碘浓度370mg/ml)用于血管内和体腔内。

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 增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动脉法/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别适用于心血管造影,静脉尿路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关节腔造影和其他体腔检查,不能在鞘内使用。

碘普罗胺在生物体中的特点类似于其他高亲水性、生物学惰性、通过肾脏排泄的化合物(例如甘露醇或菊粉)。

经静脉给药后,由于碘普罗胺注射液分布于细胞外间隙并随后清除,所以碘普罗胺的血浆浓度快速下降。

稳态时总体分布容积大约为16L,大约相当于细胞外间隙容积。

蛋白结合可忽略不计(大约1%)。

没有证据表明碘普罗胺能够通过完整血脑屏障。

动物研究显示可以少量通过胎盘屏障(在家兔胎儿中发现的剂量≤0.3%)。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过程中经胆管和/或胰管给药后,碘对比剂在全身吸收后于给药后1至4小时达到峰值血浆浓度。

以平均剂量大约为7.3g碘给药后最大血清碘水平大约为经静脉给药后达到的最大血清水平的1/40。

不论剂量大小,碘普罗胺的终末清除半衰期约为2小时。

在检测剂量范围内,总的碘普罗胺清除率平均为106±12ml/分钟,与肾脏清除率102±15ml/分钟相似。

因此,碘普罗胺几乎全部通过肾脏排泄。


药后3天内只有大约2%的给药量通过粪便排泄。

经静脉给药后3小时内大约60%的剂量通过尿液排泄。

12小时内回收的剂量平均≥93%。

24小时内基本完全排泄。

ERCP经胆管和/或胰管给药后尿碘血清浓度于7天内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碘普罗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与剂量呈比例关系(例如Cmax、AUC)或不具有剂量依赖性(例如Vss、t1/2)。

9.碘化油
碘化油为X线诊断用阳性造影剂。

用于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鼻窦、腮腺管以及其他腔道和瘘管造影,也用于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及肝恶性肿瘤的栓塞治疗。

口服后和植物油同样在肠道碱性消化液作用下吸收入血液内,但部分碘化油可在肠道内脱碘,并呈无机碘状态吸收。

肌内注射后较长期贮留在局部组织内,持续而均衡地释放碘进入血液,注射含碘30%的本品2ml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6μg/ml~8μg/ml)达2年以上。

注入支气管和子宫输卵管内几乎不被吸收,绝大部分直接由注入部位排出体外。

少量碘化油残留在肺泡内可长达数月到数年之久,引起组织异物反应,形成肉芽肿,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相当缓慢。

进入腹腔内的少量碘化油主要被吞噬细胞缓慢吞噬,一般需数月到数年。

口服碘化油后碘主要贮留在甲状腺和脂肪组织内,随着脂肪分解过程缓慢释碘,其他脏器含量极少。

肌内注射后碘化油主要贮留原处,缓慢释碘进入血液后主要分布在甲状腺和脂肪组织内,并在脂肪组织内形成“第二碘库”。

吸收入血液内的碘化油在脂解过程中释放出碘,血浆内每小时脱碘约12%。

口服后最初几天从尿和粪便中排泄较快,48小时内以无机碘形式从尿中排出约48%,一周后趋于相对稳定,在人体内半衰期约为1.6个月。

肌内注射后排泄缓慢,最初3天仅排出给药剂量的0.41%±0.22%,一周左右达排泄高峰,然后迅速减慢,至7~10周趋于稳定,在人体内半衰期约为5.7个月。

注入支气管内的碘化油在3~4小时内60%~80%从气管咳出,在1~2日内基本排完。

注入子宫输卵管内的碘化油大部分从阴道排出,小部分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缓慢吸收。

第三部分:新型造影剂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
1. 新型顺磁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 [1]
PL-A2-DOTA-Gd 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时程变化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
室模型。

注射后24 h内血液中PL-A2-DOTA-Gd浓度快速下降,24h~72h下降趋势缓慢,72h后趋于平稳。

主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布相半衰期为
0.88±0.08h,消除相半衰期11.83±4.69 h。

大分子PL-A2-DOTA-Gd的分布相半衰期和消除相半衰期分别是小分子Gd-DOTA的7.3和7.8倍;分布容积为
0.28±0.08L/kg。

由此可见大分子PL-A2-DOTA-Gd 能够显著增强血液循环时间,有效地延长了半衰期;PL-A2-DOTA-Gd在组织中的分布为在肾脏中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肺脏和脾脏。

因此PL-A2-DOTA-Gd具有肝脏、肾脏靶向性,是一类较好的肝脏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

同时它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具有溶血性,对比小分子Gd-DOTA,PL-A2-DOTA-Gd的细胞毒性更小,可能对机体的肝脏和肾脏有轻微的损伤作用,但对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没有多大影响。

[1] 齐晨丽.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安全性研究[D]. City:燕山大学, 2015.
2.一种新的肝脏造影混悬剂——TABAC
静注后药物非常迅速分布到肝脏。

其摄取峰区域在注射后15分钟到2小时之间, 与λ线显影结果相符合。

24小时以后, 肝脏含药量只剩注入量的8 % ; 96小时后,该药71 %以上由大小便排出。

各脏器内药量分布图表明, 肝脏含药量比例特别高, 在摄取峰值时, 肝内药量约占注入最的70 %, 心、肺、肾内含药量非常少, 说明药物可以迅速浓集在肝脏。

3.螺旋CT(SCT)
CT 增强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国内常用是60% 泛影葡胺(Urografin)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渗透压高,反应较常见,有时严重,但价格便宜。

非离子型造影剂是三碘苯甲酸酰胺类结构的衍生物。

我院目前采用的是欧乃派克(Omnipaque),其分子式C19H26I3N3O9 ,由于生物安全性高,反应发生率低且轻,所以越来越受到病员及其家属欢迎。

4.磁共振造影剂
按增强类型可分为阳性和阴性造影剂二大类;按造影剂的生物学分布,可分为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分布造影剂、进入细胞内或细胞膜结合造影剂、血池分布造影剂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造影剂,即Gd-DTPA,中文名为二乙三胺五醋酸钆或钆喷酸葡甲胺盐,商品名为马根维显(Magnevi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