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类似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篇】类似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ONFH)是骨科常见且难治性疾病。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早期及准确诊断是提高保存自身关节疗效的
先决条件,也对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起重要作用。1认识ONFH 提高确诊率
必须强调,ONFH为股骨头血供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ONFH其病理改变类似。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对ONFH的定义为:股骨头坏死系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部分发生股骨头塌陷及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目前在我国存在扩大诊断及错误诊断的倾向,主要原因系部分专业医师对ONFH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其诊断标准了解较少。当然,少数所谓专治股骨头坏死的民营医院的商业利益,故意扩大诊断,过度治疗,也应引起注意。
1.早期股骨头坏死(0、Ⅰ期)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少数患
者可主诉有轻度髋部不适,体检时强力内旋髋关节可诱发股骨沟部疼痛。因此Ⅰ期ONFH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对高危人群(髋部外伤、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长期大量饮酒等)行MRI检查,以及对一侧髋关节诊断为ONFH的患者行双髋MRI检查,依此,相当数量的ONFH患者可在Ⅰ期得到明确诊断。MRI对Ⅰ期ONFH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96%~99%)和敏感度(99%)。
典型ONFH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带包绕脂肪信号,T2WI出现双线征(double line sign),T2WI抑脂像或STIR 序列出现片状或带状高信号(图1),此异常信号改变多数位于闭合的骨骺线以近,但部分ONFH的坏死信号带可穿透骨骺线至股骨头远端,少数可穿透股骨颈部。约20%的ONFH 不出现T2WI的双线征。如在股骨头颈及转子部出现骨髓水肿,提示坏死病灶进展到围塌陷期。
图1 典型的股骨头坏死MRI图像(a)T1WI带状低信号;(b)T2WI双线征;(c)T2WI抑脂像示带状高信号
2.诊断早期ONFH最可靠的MRI图像为T1WI蜿蜒曲折的低信号带。北京市SARS骨坏死专家诊疗组依据上述图像诊
断的176例ONFH以及否定ONFH诊断的363例的应用皮质激素的SARS患者,经7年随访,至今仍未发现一例过度诊断,也未发现一例漏诊,证明此图像对ONFH诊断的特殊价值。MRI显示股骨头信号非同质改变,只要无带状低信号,就不应诊断为股骨头坏死。
3.CT扫描对Ⅰ期ONFH的诊断作用有限,MRI出现阳性改变到CT扫描清楚显示病灶的间隔多数患者为6月~1年。CT 可清楚显示Ⅱ期ONFH病灶,典型的改变为硬化带包绕坏死灶,部分ONFH的坏死灶内显示斑点状或片状骨化(图2)。Ⅲ期ONFH的CT扫描可显示股骨头病灶皮质骨断裂(冠状位、矢状位、或轴位重建)。因此,CT扫描对清楚显示病灶范围、部位、修复情况及鉴别Ⅱ、Ⅲ期有重要作用。
X线片的阳性改变较CT扫描还要延迟,多数病例X线片出现阳性改变在MRI确诊后的1年,少数患者可晚到2~3年,而且X线片的病灶显示均不清楚,因此,普通X线片对Ⅰ、Ⅱ期ONFH的诊断价值有限。但蛙式位X线片对显示新月征有其特殊价值。
图2 CT显示坏死灶明显,硬化带形成(a,b);X线片坏死灶显示不清(c)。
2勿将正常变异误诊ONFH
1.滑膜疝凹(Synovial herniation pit),引起滑膜疝凹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发育异常的股骨头颈交界区反复撞击髋臼缘引起局部囊性变;二是滑膜或滑液压入此处。多数患者无症状,仅是偶然行MRI检查时发现。典型MRI图像改变头颈交界处T1WI圆形低信号(<5mm),相应区为T2WI高信号,CT扫描为囊形变(图3)。多数患者不需治疗。图3 男,35岁,髋臼股骨撞击症,左股骨头颈交界处滑膜疝凹。(a)T2WI 抑脂像示圆形高信号;(b)CT扫描示左髋头颈交界区囊形变。
2.骨岛。为松质骨内的致密骨,MRI各序列均呈低信号,X 线片及CT扫描显示为高密度影,容易鉴别。
3.圆韧带中心化(fovea centralis)。髋关节矢状位MRI扫描常显示股骨头关节面的较大缺损区,呈圆形,此为圆韧带附着区,部分中心化的圆韧带附着,类似股骨头坏死塌陷,但
在冠状位及轴位的MRI却无此改变,容易鉴别。
3类似ONFH MR改变的髋部疾病
髋关节有多种疾病的临床及MRI图像与ONFH类似,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检查,可作出鉴别。
1.暂时性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ITOH)。此病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均可发病,多见单髋受累。典型的临床特点为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髋关节疼痛和跛行,关节活动轻度受限。MRI的T1WI为弥散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范围累及整个股骨头、颈,甚至扩展至大转子(图4)。与ONFH不同的是ITOH无低信号带和双线征。X线片显示转子部骨量减少,因此鉴别不难。ITOH为自限性疾病,经非手术治疗4月~1年可完全恢复,包括MRI图像。图4 女,45岁,突发性左髋疼痛,无诱因,诊断为暂时性骨质疏松症。(a)T2WI示股骨头颈及转子间弥散性高信号(冠状位);(b)T2WI示股骨头高信号(轴位);(c)T1WI示股骨头低信号;(d)X线片示股骨头颈及转子部骨量减少。
2.软骨下不全骨折(SIF),此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见,
常伴股骨头骨质疏松。临床特点是在行走时无明显诱因突发髋部剧痛,不敢负重行走,体检可见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屈曲活动受限。MRI示股骨头外上部(前或后)软骨下不全骨折,T1WI为片状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抑脂像显示围绕病灶的骨髓水肿(高信号)。CT可见相应MRI改变区的骨小梁断裂或稀松(图5)。
图5 男,49岁,右髋突发疼痛,不能行走,诊断软骨下不全骨折。患者有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史。(a)T1WI示股骨头外上部(箭头)低信号;(b)T2WI示对应部位高信号(箭头);(c)CT扫描示右股骨头上部骨折线。
3.骨软骨病变(OCL),多见于青少年,髋部有反复撞击或轻中度创伤史,无明显ONFH的诱因。髋部中度疼痛,位于腹股沟部。内旋活动受限。MRI显示病灶T1WI低信号,T2WI 高或中信号改变,位于股骨头前或中部关节面下,CT显示软骨下骨硬化,有时可见骨软骨碎骨片(图6)与ONFH不同。少数患者骨软骨片从关节面剥脱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此时会出现髋关节交锁症状。图6 男,19岁,反复军事训练后,左髋疼痛,内旋活动受限,诊断为左股骨头OCL。(a)T1WI示左股骨头上部低信号区,穿透软骨下骨板;(b)T2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