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摘要:残疾人辅助器具是伴随残疾人终身,改善和补偿其已丧失功能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手段,也是回归社会的桥梁。

通过对江苏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及相关单位的调研,拟从残疾人的分类以及残疾人辅具的分类出发,阐述了我国残疾人辅具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并对促进我国辅具的发展的重点提出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辅具器具发展现状
Abstract: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ith assistive devices is disabled for life,improve and compensate for lost function in the most effective and direct method,is also the bridge for return to society.Through to Jiangsu Province disabled person recover center and Coherent unit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planned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auxiliary starting,elaborated on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ssis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auses,and promoting China´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ssistive devic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Disabled;Aids apparatus;Development Status
辅助器具是指能够有效的防止、补偿、减轻或替代因残疾造成的身体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

具有代偿失去
的功能,补偿、恢复和改善残疾人减弱的功能的作用。

如果不能及时合理的利用好相关的辅助器具,则可能会对残疾者带来终身的遗憾。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当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4亿,其中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我国还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需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

此外,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者每年约增加100多万,其中大部分也需要康复服务。

1 残疾人的分类
为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和资料的互相比较凡是已经有国际统一标准的,尽量和国际统一标准取得一致。

但是由于各国对残疾认识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划分的分类也尽相同。

美国把残疾人划分11类,日本划为9类,我国则划分6类,即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言语听力残疾以及多重残疾。

2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发展现状
2.1 残疾人辅具种类的划分
残疾人辅助器具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国家标准规定分类,将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

二是按使
用人群分类为:肢体残疾人辅助器具,听力残疾人辅助器具,言语残疾人辅助器具,视力残疾人辅助器具,精神残疾人辅助器具,智力残疾人辅助器具。

三是按使用用途分类为:移动类辅助器具,生活类辅助器具,信息类辅助器具,训练类辅助器具,教育类辅助器具,就业类辅助器具,娱乐类辅助器具。

2.2 辅具的发源及在我国发展现状
国际上辅助器具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源于妇女服用一种化学药名为“酞胺哌啶酮”的药物,又名“反应停”而导致胎儿畸形,称为“海豹肢畸形”。

而随后的人口老龄化也是促使人们对辅助器具重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纵观各国辅助器具的发展历史,康复辅具的研究开发均从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研究和生产开始。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领域制定和发布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辅助器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过程。

但总的来说辅具发展仍较缓慢,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3 我国辅具发展缓慢的原因
3.1 历史及社会原因
国外的辅助器具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而我国起步时间现对较晚。

同时除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以及运行体制都还不完善,如辅具配制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辅助器具发展缓慢的原因。

3.2 现在从业人员发展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我国现在辅具的中坚力量大部分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从业人员,同时我国辅助技术专业在大专院校没有广泛发展起来,专业技术人员显得极其匮乏。

现在从事辅助器具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发展起来的,甚至很多很多人原来专业与辅助器具完全没有关联性。

3.3 高层级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由于现在一线技术人员都是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出来的,因此这些技术人员专业面相对较窄、基础较差,在实际工作中缺点就容易暴露出来,很难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4 缺乏创新意识
社会进步使得人们对辅具功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希望从各个方面都能恢复或达到健全时的水平,如植入式神经康复装置、与生物材料相结合的植入式骨整合假肢等及仿生制造等。

我国现在各省假肢厂与研究中心都为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把发展的重心
集中于基建,相对于研发的经费投入则相对不足,主要是对技术上依赖“拿进来”,而不是眼光放于“走出去”。

各高等学校由于以论文为核心的评价制度难以推动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实用产品。

4 促进辅助技术的发展重点——专业人才的培养
但凡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必须以科技创新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依托。

我国的康复辅具技术在近10年来发展较快,生产辅助器具的企业除了采取合资的形式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外,也开始在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快速提升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大发展,在加强产品的研发意识的同时,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使其专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能得到提升。

因此,注重第一生产力掌握者的培养是我国辅助器具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我国开发高科技辅具已见成果[M].辅具浏览,2008.
[2] 罗永昭,孙为.建国以来我国假肢的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