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歌歌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校歌歌词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释义: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江万河。

大学学问广阔无际,延伸到整个宇宙天地。

超越形体的称为道,有具体形貌的称为器。

礼制区别人们差异,音乐使民众和谐相处。

明白它们的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大家求真。

学校教育循序渐进,方能培育出治国才俊。

莫言已把握事物本质,更莫言已穷尽真理。

没有变革不需因袭,没有旧事物不需更新。

怎样改革创新?探究事物,做大众的先导。

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要专注于学业,力求思想深刻、识解通明。

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日后成才成功,犹如真金经过熔炉的冶炼。

要胸襟宽广,不偏守门户之见、宗派之私。

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

国立大学的精神
第一章讲的是国立大学的精神。

在旧中国,大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国立大学,即全由国家财政出钱办的,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交大等;一类是教会办的,如燕京、金陵、圣约翰、华西等;还有一类基本以私人为主办的,名为私立,如南开、暨南等。

那么,国立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海纳江河”。

它不同于专科学校,应当各种学科兼收并蓄。

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科繁多,但不外形而上(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即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

在这样的大学里,礼制(即制度)是需要的,因为它将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教学,科研,考试,生活管理等,但同时也需要乐、乐主和同,这里意味着大学内部的各方面又需要和谐,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如此,只有和谐才能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产生合力。

因此理论与实践,原则和应用,礼与乐,秩序与和谐,你要知道它们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你的所见所闻才会全面,人才会变得聪明。

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
第二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
,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

成均古代表示大学,这里是说,浙江有所大学过去叫求是书院。

所谓“求是”实际即启发你去追求真理。

人只有求真,才能善,才能美。

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

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

古诗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

大家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江水是否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

“无曰已是”四句是校训“求是”的真讳,即别认为已很正确,已经找到真理,而要不断去追求,即无曰遂真,而要求真。

“靡革匪因”二句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这里实际有创新的意思。

那么,如何能创新呢?就要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奥秘。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才能真正走在群众的前面。

这里浙大的精神就是要求是,要创新,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浙大的使命
第三章讲的是浙大的使命。

使命是什么?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校时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谓念哉典学,理念“使命”就是学习,但不是死读书,要学会深入思考,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学问是多方面的,我校有文理工农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要兼总条贯,即要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理工的学点文、艺,学文法的学点科技知识。

但又要知至知终,知道自己的根本目的,不能样样涉猎,样样不精。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这样,才能若金之在熔,即经过锻炼,成章乃达,完成漂亮的文章,当然这里意指成才。

但这样的人出校后,你要求发展还要立足于群众之中,所谓尚亨于野,而且要有广阔的胸怀,不要去搞小宗派,只谋一己之利。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世界来认同。

浙大校歌
词:马一浮曲:应尚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1]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2]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3]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4]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5]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6]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7]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8]无曰已是,无曰遂真。

[9]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10]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11]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12]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13]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14]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15]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16]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17]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18]

[1]语出《庄子·秋水》。

黄河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水势浩大,于是欣然自喜。

及见到
北海之浩瀚无边,方知自己的渺小。

北海海神若对河伯说:“天下之水,漠大于海,万川归之,......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多:赞美、夸耀。

[2]无际:无边。

际于天地:边际径接天地,形容学海无边,学问广大。

[3]语出《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4]语出《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又,《史记·乐书》曰:“乐统同,礼别异。

”礼,泛指各种规范。

主:掌管,主持。

[5]不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听,感受。

聪:聪慧。

[6]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成均:周代大学。

浙:浙水,浙江。

[7]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代颜师
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8]语出《周易·坎》:“《象》曰:水洊至,《习坎》。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三国陆绩曰:“洊,再。

重,习也。

水再至而溢,通流不舍昼夜。

重习相随以为常,有似于习,故君子象之,以常习教事,如水不息也。

”经纶:整理过的丝缕,此处比喻规模、气象。

[9]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遂:达到。

[10]靡:没有。

革:改变。

匪:非。

因:因袭,继承。

故,老的,旧的,原来的。

新:更新。

[11]语出《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开物:研究事物,揭示规律。

前民:做大众的先导、榜样。

[12]语出《诗·小雅·甫田》:“烝我髦士。

”髦:俊。

尚:表示劝勉的语气词。

有闻:指博学多闻(另一解释为:知道,懂得,明了)。

[13]语出《书·兑命下》:“念终始典于学,劂德修罔觉。

”唐代孔颖达疏:“念终念始,常在于学。

”《尚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

”《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

典,常,恒久不断。

思:
思考,思维。

睿:深明,通达。

观:观察,审察。

观通,审视事物的各种变化。

[14]文:指人文学科。

质:指理学学科。

农:指农学学科。

工:指工学学科(另一解释:文,文华辞彩。

质,内秀质朴)。

[15]语出《易·乾·文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至:知识的由来与发展。

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兼总:指各种知识兼容并蓄,全面掌握。

条贯:指有条理、有系统。

[16]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
达。

”又,《说文》曰:“章,乐竟为一章。

”章,章节,引申为达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

[17]语出《易·同人》卦辞:“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吝”。

唐代孔颖达疏:“野,是广远之处,借其野名,喻其广远。

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乃得亨通。

“亨,指顺利,没有阻碍;吝,偏执,固守,局促。

宗,宗派。

[18]树,建设,振兴。

同,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