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黄丽红
写在课前的话
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引起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肌发生缺血。当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电图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能
掌握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要点,并能知晓熟悉ST段下移的常见的类型及其诊断意义。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因硬化而管腔狭窄,从而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发生缺血。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就会影响心室的复极过程,反应在心电图上就在相应的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T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进行的。当心肌缺血时,根据心室壁受累层面不同,出现大致两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大概有两种变化。
我们知道正常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内膜面开始向心内膜面推进,也就是说内膜面的复极要明显的晚于心外膜。同时,我们也知道一旦缺血就会影响心肌的复极过程。那么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异常具体有
哪些呢?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当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心肌复极较正常时更为延迟,以至于最后的心内膜下心肌复极时,已没有其他与之相抗衡的心电向量存在,致使心内膜下的心肌复极显得异常突出,产生了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当下壁心内膜心肌缺血时,在Ⅱ、Ⅲ、aVF导联上可出现高大的正向T波;当前壁心内膜心肌缺血时,在V3~V5导联上可出现高大的正向T波。
当心内膜面的心肌发生缺血时,在相应的导联上产生异常的高大的T波。应牢记其特点:首先,其方向与QRST波群主波方向是一致;其次上升支和下降支对称。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是另外一种心肌缺血类型,其复极顺序与心电图表现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迥然不同;
心肌的复极顺序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逆转。那么是怎么的逆转呢?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不同之
处有哪些呢?
心外膜面发生心肌缺血时(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心肌复极顺序发生逆转,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出现了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向量,心电图上即表现为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T向量。当下壁心外膜心肌缺血时,在Ⅱ、Ⅲ、aVF导联上可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当前壁心外膜心肌缺血时,在胸前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关于心肌缺血的两种基本图形改变,还有几个方面需要在分析心电图时加以注意。首先T波改变虽然可由心肌缺血引起,但是非心肌缺血时也可能发生T波改变。在临床诊断某一些疾病时,一定要结合病人的病史,结合病人的具体的情况综合判定。其次,由于影响T波形态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临床上ST段的变化对于诊断心肌缺血其意义比T波价值更大。最后,应当注意只有当ST段下移必须≥0.05 mV才有诊断意义。因为在正常人心电图上,ST段也可以出现易位的情况。
(三)ST段下移
常见的ST段下移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水平性的下移,即R波顶点垂线与ST段交角等于90°,ST段下移时间持续0.08 s以上。第二种类型叫下斜型的下移,即R波顶点垂线与ST段交角大于90°。最后一种类型是上斜型的下移,所谓上斜型的下移是指通过R波的顶点做一条垂线,垂线和ST段交角小于90°。在这三种ST段下移的类型中,其中水平型下移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最大,相对来讲也最敏感;其次是下斜型的下移。
在临床上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虽然也是心肌缺血,但是ST段不是下移,而是出现了上移,多见于变异性心绞痛时。变异性心绞痛往往发生在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上,属于透壁性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抬高,酷似心肌梗死时的“损伤电流”型改变。变异性心绞痛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随着心绞痛的消失ST段随即回落;最长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4 小时。
二、ST-T改变的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ST-T的改变最多见于冠心病。除冠心病以外,尚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低血钾、高血钾)、药物(洋地黄、奎尼丁)等也可引起ST-T改变;心室肌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还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功能性ST-T改变,见于过度呼吸、无力型体型的青年人、饱餐后、恐惧不安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应能掌握不同部位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的特点,即内膜下心肌缺血、外膜下心肌缺血的T波的变化情况;并能熟悉ST段下移的三种常见的类型及其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