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仅注重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而且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对技术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现根据我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规范操作的参考。
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执行课标情况
1.课程开设方面。
各校能够按照《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开设和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开足课时。
并将课程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中,能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管理、考核。
2.师资情况。
各校基本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通用技术教教师队伍。
并且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通用技术培训以及网络培训等。
3.学习评价。
各校能够针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确定通用技术评价方式方法。
对不同的模块内容实行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求。
4.硬件设施方面。
多数学校配备了通用技术试验室,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必须的设备、设施,配备一定数量的设计制作材料。
有条件的学校还配备了选修内容的实验设备,提高了选修模块的开设质量。
(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通用技术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广大教师克困难,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许多教师通过创设简单的教学导入情境,将技术类的知识生活化,拉近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如用案例法教学,运用一些典型案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结论。
用讨论法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用辩论法教学,组织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开展辩论赛。
用体验法教学,体验法就是学生亲历意义的产生过程,感受探索发现和经验积累的乐趣,内化教学内容的方法。
较常用的是技术试验法教学,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技术试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多种教法的运用丰富了通用技术的课堂。
3.引导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
亲历过程是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亲历产生需求、方案构思、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和优化综合等一系列技术过程。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4.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
”
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学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大亮点,有意识的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入到课堂内容中,坚持“技术应当造福人类,应当以人为本”的技术观,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5.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丰富,实例图片较多。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本中的实例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等。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案例换成学生自己的一些优秀作品,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针对教材的内容体系存在某些有争议的地方,许多教师收集、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另外,由于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学校创造条件配备了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为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提供了机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中学生的技术设计体验不足
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与传统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很多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技术哲学课”。
这种做法有背于通用技术的课程标准,不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
学习技术理论对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作用是很大,理论可以使学生认清技术的本质。
只有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有效的进行技术设计与技术实践。
但是,学生不经历设计活动,没有自己的设计作品,学习过程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话,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课堂沉闷。
更主要的是这与课程标准提到的“要精心选择
范例及与学生实际设计相符的操作内容”“在学生的技术学习中,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技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基本的训练”重视学生设计实践的理念相矛盾。
2.学习评价设计不到位
通用技术课程有效顺利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在普通高中是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大多数学校和通用技术教师对课程的具体实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缺少一套比较全面、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不利于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3.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多数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背景构成不合理,许多教师一般只是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内容,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同时,部分学校通用技术教师配备数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另外,通用技术没有配备技术试验室试验员,授课教师兼管专用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强度。
4.技术实验设施、设备使用不足
许多学校教学辅助材料缺乏,是一个困扰通用技术教学的问题,部分学校甚至缺乏相关的常规教具。
因通用技术课程由一定的实践性,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材料有特殊要求。
仅讲授教材,技术课变成了理论课,教师感到困惑,学生无法接受。
据调查,个别学校通用技术试验室很少使用。
5.通用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部分学校不重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没有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生和教师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一“任务驱动”型
1.界定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运用该方法构建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形式,就是从一个典型的技术学习“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教书技术设计的能力。
2.操作例举
以《撰写产品使用说明书》教学设计为例,“任务驱动”课型。
课前要求学生搜
集一部分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环节组成: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将课程规定的知识内容分解,巧妙的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从一个实际问题或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
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教师引导其将任务进一步剖析,使之明确和具体化,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源、参考方法等,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地补充各自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使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同时教师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
当任务完成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正确引导,修改不足。
其次,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适当的点拨,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3.基本要求
(1创设有趣味性的情境、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与兴趣,提出一个恰当的能够应用该阶段所学技能与知识的任务,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2任务要系统有度。
教师要启发和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分解,关注任务的操作性,形成一定具体活动。
(3要充分开展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
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修正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要进行多元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要组织交流,相互介绍中间的成果或者最后的作品。
通过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是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
(二“合作探究”型
1.界定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内容及相关技术试验活动为依据开展探究活动;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操作例举
以《设计课题的确定》为例,教学过程总体分为以下五步:
(1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明确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事物特点的理解。
小组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筛选,进一步明确问题。
(3探究问题: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已有经验,对确定的设计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并讨论交流。
应激励学生深入挖掘知识要点,提出高质量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4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5评价问题:各小组首先组织自主评价,然后表述本组问题、探究过程及解决情况,
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总结探究经验,优化本组结论,教师总结提升。
3.基本要求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和实践。
(2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3小组交流时,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使困难学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三“项目实践”型
1.界定
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是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作品制作和展示为主要教学活动,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
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体验性等特性,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操作实施例举
以“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为例,学生要实现自主设计,首先要对“结构形状”“结构受力状态分析”“材料性能”“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等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必须要先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原理。
然后进行以下教学过程,第一,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结构形式,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结构画出1:1的加工图,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加工制作方法。
第三,要求学生通过预承重技术试验,细致观察结构的形变及受损部位,记录、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完成设计实验报告。
3.基本要求
(1需要将各种观点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高中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2要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自我管理技能、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3需要调和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的差异,使更多的学生在完成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体验成功。
(4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并使其感受技术的价值。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相关教学资源
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把握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
间的联系;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结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细致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遵循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⑴设计技术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⑶设计合理的技术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⑷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交流和评价。
⑸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探究的任务,以及相应的评价量规表,板书内容。
3.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教师要创设一种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技术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都得到发展。
4.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
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5.丰富学生技术学习的体验
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
为此,教师应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技术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6.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课堂教学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和鲜明的课程特点,其学业评价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综合、实践、应用、创造和开放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
教学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
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查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评价促进学习。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
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4.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评价中不追求仅仅给学生的学业下精确的结论,更不要通过学生的互相比较来确定学生的等级分数。
不要以一份卷子定成绩,也不要以成败论成绩。
即使是失败的作品或不成功的设计,只要学生通过体验得到发展,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成绩。
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促进他们的发展。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1.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过程性评价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举措。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随机化;评价工具简单化;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学习模块有不同的特点和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选择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操作、调查、作品评析等多种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通用技术学业的过程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技术学习状况的关键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形成对学生技术素养的认识,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出改进建议,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学业等级或分数作结论。
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活动档案袋的记录、表现性评价以及访谈等。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测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般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中的小测验和单元检测非常相似,但是更加侧重于检测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调整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