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领导驻村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驻村调研报告
【篇一: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发展,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驻村工作组通过下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驻村工作组把拖清村里实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按照家家到、户户访的要求(因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白天走访大部分村民都不在家,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利用晚上时间入村走访,对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了电话走访,并将市里开展“三提三创”情况进行了宣传),拖清了村的实底:该村位于泰华粮库以东,总人口586人,其中党员23人(35岁以下党员只有3人,年龄结构老化),“两委”班子成员5人,原村书记因长期在外做生意主动辞职,目前村主任主持工作。
因早期泰华粮库、高速公路占地等原因,全村耕地面积少,人均占地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养殖等,去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
村集体惟一经济来源是6000元的土地承包费,但征收困难、严重入不敷出,想为村民办实事力不从心,村干部工资长期拖欠,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
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设、经济收入、环境卫生、道路建设、教育就医、库区补助、农村养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帮扶工作
工作组在调研走访、摸清实底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汇总各方面情况,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帮扶思路。
班子建设上,一是协调青云街道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尽快按程序确定村书记,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
二是每月一次连心恳谈日,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了解村民意愿。
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除隔阂,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且改变村干部因循守旧、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现状。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青年、妇女和农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改变现有党员年龄
偏大、观念落后的问题。
四是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在投资维修原
有房屋的基础上,利用村委东侧闲置空地拓建办公场所,对村委大
院进行改造,因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在村委大院改造时,包村工作
组组长同志自己捐献了10吨水泥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切实做到
工作有场所、活动有场地。
收入增加上,一是确定了莲藕种植项目
增收一号工程。
村东村民种植的杨树林地是河道填土造地,土层浅薄,树木生长困难,无法成材,土地利用价值低,决定把该宗约90
亩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莲藕池,同时利用藕池发展泥鳅养殖,充分
利用资源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盈余、
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目标。
目前地上附着物已清理完成,正开
工建设。
二是发展务工经济,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村民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创业经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困难救助上,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尽
可能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积极拓宽社会
救助渠道,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有2户特困家庭,因家中主
要劳动力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而难以维系,工作组组
长李瑞同志多方协调,争取东方时代广场对2个家庭进行长期固定
救助,每月分别给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赋闲在家的女儿进入
东方时代广场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缩短了工作组与群众
心与心的距离。
民生实事上,一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村线路
整网工程,改变目前供电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状。
二是结合城乡
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净化环境,改善
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
工作推进上,在落实好市里
要求的“1+3”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联党员、党员包农户”
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
扎实推进。
三、思想认识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是市委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
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生命线,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
干
部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增“底气”、聚“人气”,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了人气,干部讲的话才用人听,干起事来才有人跟,困难面前心
才齐,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兴旺发达。
包村联户也是一项很
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与群众坐在一起,唠一唠家常话,不仅能缩短
心与心的距离,也能学到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在机关难以提
高的本领,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篇二:驻村调研报告】
关于福龙乡凤朝村的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办到所联系的福龙乡开展调研,我负责凤
朝村,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发现,福龙乡凤朝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
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凤朝村基本情况
福龙瑶族乡凤朝村共有38个自然屯,722户,2834人,是我市比
较贫困落后的一个行政村。
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岩溶区,交通、人
畜引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
入仅为1050元。
二、凤朝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甘蔗、稻谷、玉米、桑蚕为主。
劳务输出
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
据对农
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
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凤朝村两委班子自2011年换届改建以来,班子成员团结奋战、一
心为群众着想,想尽办法找项目,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
如村
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卫生室的建立、有线电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
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因此,村民群众对
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予以充分肯定。
但从群众的走访中,
目前在农村青年人在村里不多见,大多数人去城市谋
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
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
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
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
又由于村干部的
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
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四)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
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
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
虽然很多家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
调
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
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
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一些具有赌博色彩的
活动便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三、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来村为群众讲解农业科普知识。
向移民
局申请打井,解决部分耕地无法浇灌问题。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村里公益事业的建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农村阳光农廉
制度进行。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
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
有实效。
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
(五)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
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
总之,要完成这些实事,要靠上级各职能部门、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功能,通过上级的扶持,使村级组织
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村级干部队伍健康建设与发展,使全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篇三: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岳普湖县三中定点帮扶村——岳普湖乡4村
调
研
报
告
岳普湖乡4村驻村工作队
2012年3月6日
结对帮扶岳普湖乡4村的调研报告
(岳普湖县三中定点帮扶驻村工作队)
调研目的
根据《岳普湖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
动的通知》精神,以实际行动转变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提升服务群
众能力,全面把握和着力解决群众对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大局稳定,推进民生,实现该村经济发展
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调研对象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库热村民、农民党员、村两委班子。
调研方式
一、开展大走访活动。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开展,确立两名驻
村干部之外,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岳普湖县岳普湖乡4
村,通过走家入户、村民交谈、广泛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
意见建议,切实了解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二、走进农户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
通过利用党日活动开展惠民政
策宣讲的同时,与村干部逐一入户,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
区第八次党代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
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与此入脑、入心,深层次地了解掌握社情
民意。
三、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进行沟通。
通过与村两委
班子成员、农民党员、宗教人士经常性地交流与沟通,提出推进各
项工作的好建议和意见,能够推进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在一定程度
上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提高村干部办事
效率。
同时,把村民、村干部提出的问题,分类梳理,能够在村里
解决的在村里解决,不能在村里解决的,通过协调沟通给予解决。
调研内容
一、基本情况;
岳普湖乡4村村地处岳普湖乡东部,东边与铁力木乡2村交界,南
边岳普湖乡2村交界,北边与岳普湖乡库热村交界,西边与岳普湖
镇3村交界。
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个是汉族小组),农户165户,总人口713人(其中汉族汉族户数8户,人数18人),党
员41人,村干部7人,“四老”人员13人,3个清真寺,3个宗教人士。
土地总面积为
4.9万亩,耕地总面积为3850亩(其中30年制承包地1650亩,商品地2200亩)。
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二、该村目前的状况;
村干部团结协作,一心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强。
通过对村容进行一番
村部改造,实现了村貌更新,村部硬化,基本改变了村部的“脏、乱、差”现象。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
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
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
干部的工作责任
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
明显转变。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该村离乡政府较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到村部4公里的路程没有油路没有痛,对该村的发展带来不便。
2、虽然该村投入了一大笔巨资改建了15个温室大棚,但由于技术
滞后,市场信息闭塞,销量效果不好,低落了农民的积极性。
3、学生来回问题。
该村原有的学校与6村学校合并,学些离该村有
4公里左右,每天学生从家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左右,尤其是冬天
学生来回问题更加突出。
4、有些家庭的用电问题。
有些家庭比较偏僻拉电线不规范,存在安
全隐患。
四、该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经济基础较好。
该村土地肥沃,水量充足,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多,班子团结向上,运转正常。
2、发展红枣业前途可喜。
该村目前的红枣面积1700亩(其中已结
果的红枣面积850亩),1012年计划增多的红枣300亩,计划从红
枣业增加人均收入410元。
3、村民现有的家畜1700头,发展畜牧业前景十分乐观。
4、该村靠近新县城,有着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
民短期收入,也具有经商的条件。
5、喀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
五、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根据该村
实际,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
步实施。
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
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
加强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小康
先进村”。
1、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
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
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
思想,学技术,长本领。
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外地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
配合市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重点建立红枣、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
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组织机关干部不
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6、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
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
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