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民初的主要文艺期刊



小说月报 1910 妇女时报 1911 自由杂志 1913 游戏杂志 1913 香艳小说 1913 中华小说界 1914 消闲钟 1914 小说丛报 1914 礼拜六 1914
王蕴章 包天笑 童爱楼 王纯银 胡寄生 沈瓶庵 李定夷 徐枕亚 王纯银
32
言情小说的热潮
三鼎足——


徐枕亚: 《玉梨魂》 (1913)《雪鸿泪史》(1915) 《余之妻》《双鬟记》 《兰闺恨》《刻骨相思记》 李定夷:《霣yun玉怨》(1914)《茜窗泪影》《红粉劫》 《鸳湖潮》《湘娥泪》 吴双热:《孽冤镜》(1914)《兰娘哀史》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焚剑记》《绛纱记》《碎簪记》 天虚我生:《玉田恨史》 蒋箸超:“比来言情之作,汗牛充栋,其最落窠臼者,大率 开篇之始,以生花妙笔描写艳情,令读者爱慕,不忍释手, 既而转入离恨之天,或匆聚匆散,或乍合而乍离,抉其要旨, 33 无非为婚姻不自由发挥一篇文章而已。”
根基扎实,10岁就能作诗填词
在无锡乡村小学教书的三年中,与租住地的一个美丽 而知书达礼的陈姓寡妇,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 。
27
《玉梨魂》

1912年在《民权报· 副刊》连载,1913年出版单行本, 总销售量达10万册,曾改编为话剧、电影。 情节内容:主人公何梦霞,是无锡某乡绅家的教师,和 这家的年青寡妇白梨影相爱。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只能 “法乎情止乎礼义”。白梨影不能再嫁,便介绍她的小 姑筠倩与梦霞订婚。何梦霞仍爱梨影,而筠倩因婚姻不 自由而寡欢。不久,梨影、筠倩相继夭亡,梦霞东渡日 本。辛亥革命后归国,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阵亡。 主题意义:以“有请人难成眷属”的“终天之恨”,展 现了民初“情与礼”、传统与现代的意识紧张。
9
3、王钝根: 《礼拜六· 赘言》1914/6/6
《礼拜六》主编王钝根(1888-1950)



而必名礼拜六也:余曰礼拜一礼拜二礼拜 三礼拜四礼拜五人皆从事于职业,惟礼拜 六与礼拜日,乃得休暇而读小说也。 读小说省俭而安乐:买笑耗金钱,觅醉碍 卫生,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 安乐。 以小银元一枚,换得新奇小说数十篇,游 倦归斋,挑灯展卷,或与良友抵掌评论, 或伴爱妻并肩互读,意兴稍阑,则以其余 留于明日读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坐,一 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 不亦快哉。
2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
1.在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滋
长繁荣起来的。
2.内容和形式上仍沿袭传统心理和传 统模式的。 3.功能上侧重趣味性和娱乐性的。 4. 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习惯,体现市
民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 。
3
范伯群(1931—)浙江省湖州市人
4
二、通俗小说的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的通俗文学从来 就是以小说为主。在中国
鲁 迅:《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 范伯群: 林培瑞:《上海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



18
1、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有了上海的租界,有些才子便跑到上海来。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 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 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 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 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 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坷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 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23
小结:繁荣的原因
1.社会的控制力量减弱 2.文人靠文字谋生 3.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小说归入市民文化
24
四、民初通俗小说的类型



言情小说 与徐枕亚 社会小说 与李涵秋(谴责小说) 黑幕小说 与向恺然 武侠小说 与平江不肖生 侦探小说 与程小青 历史演义 与蔡东藩
25
1、言情小说
古代等级分明的文类体系
中,通俗小说是指宋元以 后兴起的白话章回体小说, 其对立面是文言笔记体小 说。
5
三、境遇
1.五四前“真空”时期繁荣,一度独占文 坛 2.五四时遭到新文学批判
6
第二节 民国旧派小说
一、民初的文学观念:趣味与消闲

爱 楼:《游戏杂志· 序》 李定夷:《消闲钟· 发刊词》 王纯根:《礼拜六· 赘言》
28


《玉梨魂》特点:
1)骈散结合的文体。“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2)开现代通俗言情小说先河 3) 古典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技法的融合,显示其 过度性
29
《玉梨魂》的四六文体

醉歌方终,病魔旋扰,深闺闻耗,神为之伤, 祗以内外隔绝,瓜李之嫌,理所应避,不获亲 临省视,稍效微劳,中心焦灼,莫可言宣。闻 君之病,中酒也。然中酒者,病之所由起,而 伤情者,则病之所由来也。鲜红一掬,此岂可 以儿戏者。情海茫茫,君竟甘以身殉,而捐弃 此昂藏七尺乎。呜呼,君亦愚矣。
8
2、李定夷: 《消闲钟· 发刊词》1914/5


嗟嗟南部烟花,余香犹在,东山丝竹, 真相荡然,花国徵(zhi)歌,何如文 酒行乐,梨园顾曲,不若琴书养和,仗 我片言集来尺幅,博人一噱,化去千愁, 此消闲钟之所由刊也。 世上非想非非想作如是观,人家上乘上 上乘得未曾有,不必苛求实事,寓言八 九,只须省除浮文,一字贬扬,尽凭如 椽之笔,五花错杂,敢说不朽之编,作 者志在劝惩。
30
作品影响
徐枕亚的继室刘氏,是清代最后一科状元刘春霖的女儿。刘氏寓居北 京,在深闺中读得《玉梨魂》,极羡慕徐的文采,托人了解了徐的近况, 得知他妻子病亡不久,就托父亲的朋友作媒,由徐娶为继室。徐枕亚做了 状元公的女婿后,伉俪情深,红袖添香,创作情思喷涌不绝,既创办清华 书局,又编《小说丛报》,还用同一题材,写成《玉梨魂》的续本《雪鸿 泪史》,销路竟然不亚于前书。但好景不长,徐枕亚的母亲是个古板凶暴 的封建女人,经常虐待刘氏,再加上徐枕亚又常年在上海工作,家中婆媳 关系无法调和,刘氏不久就郁郁病死。从此,徐枕亚借酒浇愁,不再有写 作兴趣了。 1934年,上海民兴舞台排演《玉梨魂》,徐枕亚观后作了《情天劫 后诗六首》,含泪咽悲,至为情深。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1917—1927)


第一节、对通俗文学概念的重新厘定 第二节、民国旧派小说 一、民初的文学观念:趣味与消闲 二、民初的主要文艺期刊 三、民初通俗文学繁荣的原因 四、民初通俗小说的类型 第三节、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一、对民初通俗小说的批判 二、新旧文学的雅俗分流 三、通俗小说在演变中的创作
7
1、爱楼:《游戏杂志· 序》
1913/11/30



祖德宗功,上下五千年,其肇造之初,不过游戏之偶而已。 游戏不独其理极玄,而其功亦伟,邹忌讽齐王谏也,宋玉对 楚王问也,或则战胜于朝廷,或则自宽其谴责,莫不借游戏 之词,滑稽之说,针砭乎世俗,规箴乎奸邪也 当今之世,忠言逆耳,名论良箴,束诸高阁,惟此谲谏隐 词,听者能受尽言。故本杂志搜集众长,独标一格,翼藉淳 于微讽,呼醒当世。 今日所谓游戏文字,他日进为规人之必要,亦未可知也,今 日之供话柄,驱睡魔之游戏杂志,安知他日不进而益上等, 诸诗书易礼春秋宏文之列也。
1
第一节、对通俗文学概念的重新厘定
一、概念: (P 70)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 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 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 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 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 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 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 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 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 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 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 性文学。
19

佳人才子的书盛行的好几年,后一辈的才子的心思就渐渐 改变了。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 的,佳人只为的钱。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钱,是应该的,才 子于是想了种种制伏婊子的妙法,不但不上当,还占了她 们的便宜,叙述这各种手段的小说就出现了,社会上也很 风行,因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 不再是才子+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 是才子+流氓。
商务图书馆 妇女时报社 申报馆 中华书局 广益书局 中华书局 国华书局 国华书局 中华图书馆
11
民初的主要文艺期刊

好白相 眉语 消魂语 女子世界 香艳杂志 快活世界
1914 1914 1914 1914 1914 1914
陈耕渔 高剑华 戚饭牛 天虚我生 吴双热 庄乘黄
新剧小说社 新学社
22
3、林培瑞《上海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的观点


这类小说的兴起,反映了城市居民在“逐渐现代化的环境” 中经历迅速变革时的烦恼心理。当新城市生活变得沉重的 时候,“读者要赶上世界的愿望就让位于想忘掉自己赶上 世界这一愿望了”。 这派小说的热门主题可以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的发展联系 起来。当晚清维新运动对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给予极大注 意的时候,本世纪头十年前半期第一批爱情小说的共同主 题就是婚姻自由。此后20世纪头十年后期与20年代早期侦 探、黑幕和武侠小说的各次浪潮,则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 政府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同时。在各次浪潮中,逃避现实的 主调是复古主义和幻灭情绪。
31
《情天劫后诗六首》
不是著书空造孽,误人误己自疑猜, 忽然再见如花影,泪眼双枯不敢开。 我生常戴奈何天,死别悠悠已四年, 毕竟殉情浑说谎,只今无以慰重泉。 今朝都到眼前来,不会泉台会舞台。 人世凄凉犹有我,可怜玉骨早成灰! 一番惨剧又开场,痛忆当年合断肠, 如听马嵬坡下鬼,一声声骂李三郎。 电光一瞥可怜春,雾鬓风鬟幻似真, 仔细认来犹仿佛,不知身是剧中人。 旧境当前若可寻,层层节节痛余心, 梦圆一幕能如愿,我愧偷生直到今。

第一本长篇日记体小说,是徐枕亚的《雪鸿泪史》。
第一篇书信体小说,是包天笑的《冥鸿》。 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鸳鸯蝴蝶派都有所创新。代表民 初文坛的水平。它同时创作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五四新文学 的崛起,一种更新的纯文学问世,逼着鸳鸯蝴蝶派完全走向 通俗文学。
15
16
17
(三)、民初通俗文学繁荣的原因


34
2、社会小说

李涵秋(1894-1923)
21
2、范伯群的观点





社会形态和阶级关系为该派小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洋场的建立,都市生活的畸形发展,加之辛亥革命的 失败,社会出现沉渣泛起的颓废局面 二地域文化。 (1)该派执笔者多为苏州人,而苏州是“人文荟萃”之 地,旧学根基的文人多。 (2)苏州有天堂之称,原是地主官僚纸醉金迷的安乐享 用之乡,这些文人对该派的小说主题十分熟悉。 (3)苏州离上海近,有机会到上海。 (4)上海名妓,苏州人很多,同乡之谊。


徐枕亚(1889-1937)
江苏常熟人,先在《民权报》主笔 政,后入中华书局任编辑,后加入 《小说丛报》,使该报成为鸳鸯蝴 蝶派的大本营。徐家事拂逆,平日 喜欢喝酒,擅写哀情小说,成为鸳 鸯蝴蝶派的鼻祖。 代表作有《玉梨魂》 《雪鸿泪史》
26


生平
又名徐觉,常熟人,别号东海三郎、泣珠生。 徐出身于书香门弟,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旧学
20

新的才子+佳人小说又流行起来,但佳人 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 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 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或者因为薄命, 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都成为神 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 到了近来是在制造兼可擦脸的牙粉了的天 虚我生先生所编的月刊杂志《眉语》出现 的时候,是这鸳鸯蝴蝶式文学的极盛时期。 后来《眉语》虽遭禁止,势力却并不消退, 直待《新青年》盛行起来,这才受了打击。
中华图书馆 中国图书公司
12
13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1、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2、礼拜六派: 则得名于一份重要的代表性刊物《礼拜六》。 该刊创办于1914年6月6日。 3、代表人物:徐枕亚、吴双热、张恨水、李涵秋、 吴若梅 、程小青、孙玉声、许啸天、 秦瘦欧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

第一本正面描写和尚恋爱的小说,是被周作人称为鸳鸯蝴蝶 派的祖师苏曼殊写的《断鸿零雁记》。 第一本歌颂寡妇恋爱的小说,是徐枕亚《玉梨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