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摘编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臣闻: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①翼巍巍之功,周召②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③,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摘编自《贞观政要》)

【注】①元凯:“八元八凯”的省称,后泛指贤臣、才士。传说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凯。他们都为舜效力。②周召:指周公和召公,两人辅佐周成王,勤勉忠诚。③四岳、九官、五臣、十乱:都是古代的贤臣。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之群臣A罕能贞B白卓C异者D盖求之E不切F励之G未精H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庭院,与《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中的“庭”意思相同。

B.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

C.入贡,一指向朝廷进献土产方物,二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文中指前者。

D.勖,勉励,与《种树郭橐驼传》“勖尔植,督尔获”中的“勖”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发现蒲地百姓努力耕种,从不偷懒,子路的手下人也都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对子路赞不绝口。

B.魏征将治国和治家作类比,证明国家要安宁,帝王有福运,一定要依靠忠良之臣的辅佐的观点。

C.八元和八凯受到舜帝的重用,得以建立赫赫功业;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勤勉

忠诚,美名远扬。

D.美玉明珠、孔雀翡翠等出自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但仍能传到中原,是因为中原人对它们的喜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

②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

(5)德才兼备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代良臣?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注]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材料二: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九苏秦》)

[注]阴符:传说是姜子牙著的一部兵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苏秦A既约六国B从亲C归赵D赵肃侯E封为武安君F乃投G从约书H于秦(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指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B.愿,指希望,与《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中的“愿”词义不同。

C.不行,指不被采纳,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中的“不行”词义不同。

D.窃,指暗地里,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赞美秦国,东西南北都有很好的条件,有田地肥美、人民富

庶等优势,是天然府库,是天下的强国。

B.秦惠王感谢苏秦很郑重地从很远的地方来到秦国在朝廷上指教他,但是又委婉拒绝了苏秦劝他称帝来治理天下的主张。

C.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非常狼狈,呈现出要回家的神色。但回到家里,家人不理睬他,他感慨: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啊。

D.苏秦的家人不赞同苏秦,他们认为周人的习俗是经营自己的产业,致力于工商业,以谋取其中的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5)苏秦为什么发奋苦读《阴符》?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来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痰,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含人草制。乙卵,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疼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阔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辆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巴,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解。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戍,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衰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泓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客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颇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内G何H可复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人狱,

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4分)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拉、灵;今承德音,乃尧、彝之不逮也!(4分)

14.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3分)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贾谊《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用法相同。

B.前,指上前,与蒲松龄《狼》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前”用法不同。

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

D.成绩,指成功的业绩,与常用短语"成绩斐然"中的“成绩”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奉命出使的江德明认为李及年事已高,不应该在事务繁重的杭州担任知州。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14.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3分)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 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 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 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 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20.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摘编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臣闻: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①翼巍巍之功,周召②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③,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摘编自《贞观政要》)

【注】①元凯:“八元八凯”的省称,后泛指贤臣、才士。传说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凯。他们都为舜效力。②周召:指周公和召公,两人辅佐周成王,勤勉忠诚。③四岳、九官、五臣、十乱:都是古代的贤臣。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之群臣A罕能贞B白卓C异者D盖求之E不切F励之G未精H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庭院,与《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中的“庭”意思相同。

B.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

C.入贡,一指向朝廷进献土产方物,二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文中指前者。

D.勖,勉励,与《种树郭橐驼传》“勖尔植,督尔获”中的“勖”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发现蒲地百姓努力耕种,从不偷懒,子路的手下人也都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对子路赞不绝口。

B.魏征将治国和治家作类比,证明国家要安宁,帝王有福运,一定要依靠忠良之臣的辅佐的观点。

C.八元和八凯受到舜帝的重用,得以建立赫赫功业;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勤勉忠诚,美名远扬。

D.美玉明珠、孔雀翡翠等出自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但仍能传到中原,是因为中原人对它们的喜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

②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

(5)德才兼备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代良臣?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今之群臣”为句子主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开;“盖”表揣测,用在句首,其前断开;“求之不切”和“励之未精”句式对称,都是“罕能贞白卓异者”的原因,两者中间需要断开,综上应在ADF三处断句。译文:然而今天的群臣,洁身自好、才能出众的人非常少有,恐怕是因为朝廷求贤之心不急切,鼓励劝勉他们不精诚的缘故。

(2)A.“意思相同”有误,文中加点的“庭”是官署的意思,“至庭”指“进入官署”。《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大意是“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指“庭院”。两句里“庭”意思不同。

故选:A。

(3)B.“证明国家要安宁,帝王有福运,一定要依靠忠良之臣的辅佐的观点”错,文中“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魏征将治国

和治家作类比,证明了君子“知人”的重要性。

故选:B。

(4)①虽:虽然;美:优点;庸:哪里。译文: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虽然三次称赞他做得好,(但)哪能说尽他的优点呢?

②然则:既然这样;惟:只能;曩代:前朝。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像四岳、九官、五臣、十乱这样的贤臣,难道只能生活在前朝,却唯独当今没有吗?(5)从材料一孔子三次称赞子路的话“恭敬以信矣”“忠信而宽矣”“明察以断矣”可知,德才兼备的人想要成为一代良臣,就臣子本身来说,为政要做到恭敬、忠信、宽仁和明察;从材料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治不切,励之未精故也”来看,就帝王而言,要求贤若渴;从“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来看,帝王要知人善任;从“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来看,要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答案:

(1)ADF

(2)A

(3)B

(4)①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虽然三次称赞他做得好,(但)哪能说尽他的优点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像四岳、九官、五臣、十乱这样的贤臣,难道只能生活在前朝,却唯独当今没有吗?

(5)①就臣子本身来说,为政要做到恭敬、忠信、宽仁和明察。②就帝王来说,要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孔子经过蒲地,进入其境内,说:“子路做得好啊!以恭敬来取得信用。”进入城里,说:“子路做得好啊!忠信而宽大。”进入官衙,说:“子路做得好啊!经过明察来做出判断。”子贡拉着马缰绳问道:“您还没有看见子路处理政事,却三次称赞他做得好,他的善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孔子说:“我看见他的善政了。进入蒲地境内,看到田地都整治过了,杂草都清除了,沟渠都挖深了,说明他以恭敬取得了信用,所以老百姓很努力种田。进入城里,看到墙壁房屋都很坚固,树木生长茂盛,这说明他忠信而且宽大,所以老百姓不会磨工偷懒。进入官衙,官中清净闲适,下面办事的人都听从他的命令,这说明他能明察做出判断,所以政事有条不紊。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虽然三次称赞他做得好,(但)哪能说尽他的优点呢?”

材料二:

我听说:父亲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就无法使家庭和睦。君主不了解自己的臣子,就无法治理好国家。而要使天下太平,皇帝有福运,那就一定要靠忠臣辅佐。尧、舜、文王、武王在古代的典籍中被称赞,都是因为他们有知人的才能,使贤才多会聚于朝廷。八元、八凯辅助舜帝,建立赫赫功业,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成就一代帝业,美名传扬。既然这样,那么像四岳、九官、五臣、十乱这样的贤臣,难道只能生活在前朝,却唯独当今没有吗?这只是在于国君求与不求、喜好与不喜好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像那些美玉明珠,孔雀翡翠,犀牛大象,大宛的宝马,西夷国的,它们要么没有手足,要么是无情之物,出产在蛮荒的地方,离中原地区有万里之,但是还是有人源源不断地把这些东西带进来,为什么呢?是因

为中原地区的人们喜好它们罢了。况且做官的人都心怀陛下的盛德,享受君主赐予的俸禄,如果君主用道义引导他们,他们怎么会不尽职尽责呢?我认为如果用“孝”来引导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像孝子曾参、子骞那样。如果用“忠”来引导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像龙逢、比干那样。用“信”来引导他们,就可使他们像尾生、展禽一样。用“廉”来引导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像伯夷、叔齐一样。

然而今天的群臣,洁身自好、才能出众的人非常少有,恐怕是因为朝廷求贤之心不急切,鼓励劝勉他们不精诚的缘故。如果用公正忠诚去勉励他们,用建功立业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各尽其职,各安其位,就能够推行他们的主张。处高位就观察他们举荐的人,财富巨大就观察他们养育的人,闲居时就观察他们的喜好,学习时就观察他们的言语,穷困时就观察他们不接受的东西,卑贱时就观察他们不去做的事情。根据他们的才能来选择官员,审察他们的能力来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用“六正”去勉励他们,用“六邪”去警戒他们,那么,即使不严厉地对待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振奋,不用苦口婆心地劝勉,他们自己也会努力。

【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注]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材料二: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九苏秦》)

[注]阴符:传说是姜子牙著的一部兵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苏秦A既约六国B从亲C归赵D赵肃侯E封为武安君F乃投G从约书H于秦(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指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B.愿,指希望,与《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中的“愿”词义不同。

C.不行,指不被采纳,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中的“不行”词义不同。

D.窃,指暗地里,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赞美秦国,东西南北都有很好的条件,有田地肥美、人民富庶等优势,是天然府库,是天下的强国。

B.秦惠王感谢苏秦很郑重地从很远的地方来到秦国在朝廷上指教他,但是又委婉拒绝了苏秦劝他称帝来治理天下的主张。

C.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非常狼狈,呈现出要回家的神色。但回到家里,家人不理睬他,他感慨: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啊。

D.苏秦的家人不赞同苏秦,他们认为周人的习俗是经营自己的产业,致力于工商业,以谋取其中的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5)苏秦为什么发奋苦读《阴符》?

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从全句看,“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和“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的主语分别是“苏秦”“赵肃侯”和省略主语“苏秦”,全句由三个句子构

成,所以,D和F处应该断开;从“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的内部看,“苏秦”是主语,A处不能断开,“既约六国从亲”的意思是“约定六国合纵联盟之后”,B处不能断开,“约六国从亲”与“归赵”是两件事,C处应该断开。综上应在CDF三处断句。译文:苏秦约定六国合纵联盟以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于是把合纵的盟约送到秦国。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达十五年。(2)D.“词义相同”错误。窃:暗地里;私意,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句意:他的兄长、弟弟、嫂子、妹妹、妻妾都暗地里嘲笑他;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

故选:D。

(3)C.“呈现出要回家的神色”错误,“归”通“愧”,“状有归色”意思是一脸羞愧之色;“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啊”错误,“秦”是苏秦自称,意思是“我”。

故选:C。

(4)“①弊”,穿破;“黄金百斤”,百斤黄金;“去”,离开。译文: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完了,钱财资费用光了,只能离开秦国回家。

②“释”,放弃;“不亦……乎”,不是……吗?“宜”,应该。译文:如今您放弃根本而从事口舌之事,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的吗?

(5)由原文“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炊,父母不与言”可知,苏秦游说秦惠王没有成功,被家人嘲笑。

由原文“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可知,他认为先前读的书没有使他取得荣华富贵。

由原文“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可知,《阴符》相传是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含有可以游说当今君王的谋略。

答案:

(1)CDF

(2)D

(3)C

(4)①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完了,钱财资费用光了,只能离开秦国回家。

②如今您放弃根本而从事口舌之事,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的吗?

(5)①苏秦游说秦惠王没有成功,被家人嘲笑。②他认为先前读的书没有使他取得荣华富贵。③《阴符》相传是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含有可以游说当今君王的谋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秦王回答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材料二: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向鬼谷子先生学习。在外地游历多年,苏秦极其穷困地回到家里,他的兄长、弟弟、嫂子、妹妹、妻妾都暗地里嘲笑他,说:“周人的习俗,大家都经营自己的产业,致力于工商业,谋取其中的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如今您放弃根本而从事口舌之事,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暗自伤心,就关上门整天不出来,拿出自己的书,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埋头读书,接受了书本知识,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时,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一年后,悟出了揣摩人心理的诀窍,说:“凭借这个,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苏秦约定六国合纵联盟以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于是把合纵的盟约送到秦国。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达十五年。

【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来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痰,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含人草制。乙卵,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疼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阔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辆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巴,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解。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戍,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衰高曰:“朕

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泓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客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颇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内G何H可复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人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4分)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拉、灵;今承德音,乃尧、彝之不逮也!(4分)

14.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极恶”“穷凶”为并列关系,都作“杞”的谓语,“穷凶”后断开;“百

辟疾之”是主语,“若仇”是谓语部分,句子结构完整,“若仇”后断开;“食其肉”是“思”的内容,作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

(2)C.“意思相同”错误。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与:给,给予/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与:同盟,结交。

故选:C。

(3)A.“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错误,根据原文“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可知,“吾必再入”是卢杞认为他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被委以重任。

故选:A。

(4)①徐:慢慢;诚:确实;至当:极为恰当的。句子翻译为:(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

②累日:这些天以来;乃……也:这是……啊;逮:比得上。句子翻译为:这些天以来,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不上的啊!

(5)根据原文“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可知: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

根据原文“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不然,乱何由弭”可知: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

根据原文“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可知:夸赞德宗圣明,将卢杞赶了出去。

答案:

(1)BDG

(2)C

(3)A

(4)①(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

②这些天以来,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不上的啊!

(5)①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②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③夸赞德宗圣明,将卢杞赶了出去。

参考译文:

新州司马卢杞遇大赦,调任吉州长史,他对人说:“我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没有多久,唐德宗果然任命他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命起草这个诏书,他拿着诏书告诉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做宰相期间,导致皇帝流亡在外,天下满目疮痍,怎么能够突然之间把他升迁到大郡去呢?希望相公坚持上奏。”卢翰等不听,改为让其他舍人来起草诏书。乙卯(十九日),制书发出,袁高拿着制书不肯下发,并且上奏说:“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唐德宗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说:“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使百官失去次序,已为天地神灵所知晓,为华夏和蛮夷各族所共同唾弃。倘若陛下对巨奸施加宠幸,必定会失去万民的心。”丁巳(二十一日),袁高再次在正殿向唐德宗论奏此事。唐德宗说:“已经再次更改了对卢杞的赦书。”袁高说:“赦书只是宽宥他的罪行,陛下不应该任命他当刺史。”陈京等也就此事争论不止,也都说:“卢杞当政的时候。百官常常就像有

兵器放在脖子上。现在再一次起用他,那么奸党都会个个摩拳擦掌东山再起。”唐德宗大怒,随侍诸人纷纷向后倒退。进谏的人们也都向后退缩。陈京回头说:“赵需等人不要退缩,这是国家的大事,我们应该拼死来抗争。”唐德宗的怒气稍稍平息。戊午(二十二日),唐德宗对宰相说:“给卢杞一个小州刺史(的官职),可以吗?”李勉说:“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即使大州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让天下的百姓失望了,那要怎么办呢?”壬戌(二十六日),唐德宗以卢杞为澧州别驾。(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又对李泌说:“朕已经同意袁高的奏议。”李泌说:“这些天以来,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不上的啊!”唐德宗非常高兴。卢杞最终死在澧州。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春季二月,李泌上奏诉说自己衰老,独自担任宰相一职,精力耗尽,既然不能听凭他离开相位,请求再任命一位宰相。唐德宗说:“朕深切地知道你特别辛苦劳累,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罢了。”唐德宗不慌不忙地和李泌谈论自己即位以来的宰相,说:“卢杞忠诚清廉强干耿直,人们说他奸猾邪恶,朕一点都不觉得他是这样。”李泌说:“人家说卢杞奸猾邪恶而唯独陛下没有觉察到他奸猾邪恶,这正是卢杞被称为奸猾邪恶的原因啊。倘若陛下觉察到了,难道还会有建中时期的动乱吗?卢杞因为个人恩怨杀了杨炎,将颜真卿排挤到了必死之地,激怒李怀光使之叛乱,全仗着陛下圣明,把他赶了出去,人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上天也后悔所造成的灾祸。要不是这样的话,动乱怎么能够消弭呢?”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节选

自《涑水记闻》卷六)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贾谊《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用法相同。

B.前,指上前,与蒲松龄《狼》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前”用法不同。

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

D.成绩,指成功的业绩,与常用短语"成绩斐然"中的“成绩”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奉命出使的江德明认为李及年事已高,不应该在事务繁重的杭州担任知州。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14.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3分) 10. DEG 【解析】“告”是及物动词,“旦”作它的宾语;“不答”的主语也是王旦,但可承前省略,故应在“旦”与“不答”后断开。“秦州”作“至”的宾语,不是“将吏”的定语,故应在“秦州”后断开。(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 B 【解析】“不同”不对。蒲松龄《狼》“狼不敢前”中的“前”也是上前的意思,二者词义相同。

12. C 【解析】“有一名禁军轻视他是文人,白昼公然在集市上抢劫”不对。从原文中只能看出秦州文武属官轻视李及,看不出那名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因而“白昼公然在集市上抢劫” 。

13.(1)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少的郡中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诚” “何伤”各1分,句子大意2分。诚:假如,假使。何伤:何妨)

(2)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定能严格遵守曹玮的制度不变罢了。(以” “但”各1分,句子大意2分。所以:……的原因。译文中是意译。但:只,仅)

14.材料二中众人都认为李及严格忠厚有操守。①在材料一中李及不用超常礼仪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报复不惧威胁,表明李及有操守,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优点,表明他忠厚;②不满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且从不举行宴饮游乐,不在杭州购物,表明他的严格谨慎。(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及字幼幾,是郑州人。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举荐他有才能,被提拔为兴化军知军。升任枢密院直学士,外任杭州知州。当时宦官江德元在内廷掌权,他的弟弟江德明奉命出使,经过杭州,李及待他很冷淡。属吏惊讶地说:“江使者兄弟,想要使大臣尊贵或低贱,简直易如反掌。如今大人不用超常的礼仪对待他,大人即使不企求福分,难道就不怕他报复吗”李及说:“这样对他已经足够了。”不久江德明对(李及的)属吏说:“李公年纪老了,何不找个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却

要待在这事务繁重至极的杭州呢”属吏跑去告诉李及说:“果真如此,江使者的话可怕啊。”李及笑着说:“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后来江德明也无法中伤他,世人(因此)推崇李及的操守。李及天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的优点。(他)对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不满,未曾从事宴饮游乐。没有在杭州购物,只买过一部白居易诗集而已。超然客公众号

材料二:

曹玮在秦州任职很久,多次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皇帝问王旦谁可接替曹玮,王旦推荐枢密院直学士李及,皇帝于是任命李及为秦州知州。众人都认为李及虽然严格忠厚有操守,但不是守卫边境的臣子,不能够接替曹玮。杨亿把众人的议论告诉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了秦州,文武属官心里也瞧不起他。恰逢一名驻守禁军白昼在市中抢夺妇女的银钗,小吏抓住他,向李及报告。李及正坐着看书,召见禁军,令他上前,稍加责问,那名禁军承认罪责。李及不再交付法官审讯,马上命令将他斩首,(然后)照样看书。文武属官都大吃一惊。不几天,(李及的)声誉就传到了京城。杨亿听说后,又去拜见王旦,详细陈述此事,对王旦说:“从前相公初用李及,外朝认为李及不能胜任职务,如今李及竟有如此才能器度,相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啊!”王旦笑着说:“外朝的议论,太容易满足了。禁军戍守边疆,青天白日在集市公然抢劫,主将(即李及)将他斩首,这是平常之事,哪里称得上优异的政绩呢我任用李及,本意不在此。曹玮担任秦州知州七年,羌人畏惧屈服,边境之事,曹玮已处理得够好了。派遣他人接替曹玮,一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这就)破坏了曹玮成功的业绩。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定能谨慎守护曹玮的制度不变罢了。”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 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 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 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 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20.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16. FIK 17. B 18. C

19. (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

(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

20. 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句,“有相伐者”是“诸侯”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做下一句的状语,“者”后断开;

“尚耻之”省略主语“我们”,“耻”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做谓语,宾语是“之”,结构完整,“之”后断开;

“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断开。

故FIK三处断开。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 “四方之志”的“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四方之志”指志向远大。

B.“意思相同”错误。保存/问候,探望。句意:我的坟墓也要筑(或保存)在这里/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意思不同。

C.“僻”都指地处偏远。句意: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D. “非天质之卑”的“卑”,低下。句意: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不是天资低下。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 “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文中“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意思是“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可见吴国是在攻打齐晋两国的过程中消耗兵力,并非齐晋同时出兵会击败吴军。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万乘”“千乘”,万辆战车,千辆战车;“私”,占有;“切”,深深;“为”,替;“恐”,担忧。

(2)“则……也”,判断句;“以”,用;“余兵”,剩下的部队;“临”,攻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结合颜渊、子路(季路)、子贡等人的特点以及出使诸侯所需人才作答。

如材料一中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可见颜渊的特点在“德行”;“政事:冉有,季路”,可见子路“季路”的特长是“政事”;“言语:宰我,子贡”,可见子贡的特长在“言语”。由此可知,子贡擅长言辞,这符合出使的要求。

同时材料一提到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孔子的答语中提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见子贡请教学业之时曾涉及过出使之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 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材料二:

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向南拜见吴王,

对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义在保存鲁国,勇在侵损强大的秦国威势超过晋国,那么成就霸王之业就不必怀疑了。”吴王说:“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不可,您攻打越国回来,齐国也就占有了鲁国。再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他出兵跟从您。这样您就使越国空虚(让越国没有力量背后偷袭),而名义上是率领诸侯一起讨伐。”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道:“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现在先生竟然亲自到这里来!”子贡说:“现在吴王既然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如果吴国不能战胜齐国,那就是君王的福分;假如吴国战胜了齐国,必定又会乘胜调兵去对付晋国。我请求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共同进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吴国这疲败之际,一定能消灭吴国了!” 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部署兵力没有撤回,果真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国晋国争为强者,晋军发动攻击,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渡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其丞相。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混乱,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确实如此。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沈阳市重点学校2024届高三秋季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 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①费先生曾说:“又要西方,又要中国,我两面都有了。”一方面,他提倡学术自立。他认为我们应当注意社会的个性。我们发展社会学也要走自己的路,搞中国式的人民的社会学。社会学绝对不是西化和洋化。另一方面,费先生时刻不忘和世界接轨。当年在评价关于乡村与工业的论文时,他就指出乡村工业这一研究课题具有世界意义。费先生提出的要建立“文化自觉”的观点,就是为了强调:既要培育好、发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反对闭关自守的态度,不能把自我隔离于世界文化之林,而应该努力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 ②费先生在其八十寿辰聚会上,针对当年在伦敦经济学院的老同学艾德蒙·李奇对他工作的批评,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推己及人》一书中,费先生进一步表达了这一世界文化观:“在世界上生活的各个群体,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当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 的,做到‘美人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同’。” ③毋庸置疑,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前者。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王勋《费孝通是推动社会科学中国化的典范》) 材料二: ①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在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他应该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性。十九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 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并且,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摘编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臣闻: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①翼巍巍之功,周召②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③,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摘编自《贞观政要》) 【注】①元凯:“八元八凯”的省称,后泛指贤臣、才士。传说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凯。他们都为舜效力。②周召:指周公和召公,两人辅佐周成王,勤勉忠诚。③四岳、九官、五臣、十乱:都是古代的贤臣。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之群臣A罕能贞B白卓C异者D盖求之E不切F励之G未精H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庭院,与《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中的“庭”意思相同。 B.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 C.入贡,一指向朝廷进献土产方物,二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文中指前者。 D.勖,勉励,与《种树郭橐驼传》“勖尔植,督尔获”中的“勖”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发现蒲地百姓努力耕种,从不偷懒,子路的手下人也都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对子路赞不绝口。 B.魏征将治国和治家作类比,证明国家要安宁,帝王有福运,一定要依靠忠良之臣的辅佐的观点。 C.八元和八凯受到舜帝的重用,得以建立赫赫功业;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勤勉

辽宁省朝阳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期,元宇宙成为媒介、文艺等领域讨论的热词,尽管元宇宙还仅仅是一种可能的"构想",被作为元宇宙例证的也大多是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但这充分说明人们对新技术所创造的未来世界的狂喜和担忧。 从技术革新的角度看,目前认为元宇宙最核心的标识是虚拟现实,是一种“新技术”带来的“质变”,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虚拟现实设备所制造的神经、身体幻象带来更真实的沉浸感;二是人工智能使得机器设备更加智能化,人文、社会等领域出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应用;三是生物基因技术更加成熟,人机融合等赛博格(机械化有机体)现

象变得更为日常,这些技术将可运用于帕金森、忧郁症等疾病的治疗。现代以来,新技术的革命必然会对原有的社会秩序产生影响,正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现代社会的形态,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所制造的虚拟空间也与现实世界形成新的融合,或者说互联网嵌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如果未来元宇宙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应用,那么元宇宙究竟是嵌入已有的社会结构,还是逐渐"蚕食/包裹"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不过,技术的革命并不必然带来社会意义上的进步,有时候反而会固化既有的社会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如何改造元宇宙,使其更好地促进社会自由与平等也是应该思考的维度。 基于此,人们对元宇宙有着三重担忧。 元宇宙的未来体验经常被类比为网络游戏,玩家进入游戏空间带来双重主体体验:一是高度自主化的主体,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选择不同的"剧情",如同进入"自由自在"的极乐世界;二是“牵线木偶”般的被动主体,网络游戏里的所有选择都是在既定游戏规则下的可能性,游戏代码和后台数据如同上帝之手一样,使得主体变成了结构主义视野下的丧失主体性的主体,或者说是被意识形态臣服的主体。元宇宙让人们更形象地感受到这样两种分裂的主体状态,自主化的主体幻觉与被系统、算法派定了特定位置的主体。 相比文字、美术、电影、电视所呈现的真实幻觉,元宇宙式的虚拟空间更容易"以假乱真",如同钱学森用"灵境"来翻译虚拟现实,这是分不清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世界;还如2011年以来英国Mini

古代诗歌阅读:辽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辽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②四壁。横槊题诗③,登楼作赋④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⑤,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时文天祥再次被囚,与同乡好友邓剡同被押北上。邓剡因病滞留金陵就医,作词赠别。②寒虫:深秋的蟋蟀。③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④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 ⑤龙沙:指北方沙漠。 15.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和友驿中言别”可知,本词是作者为和好友邓剡临别赠词《驿中言别》而作的和词。 B.开头两句选取辽阔的天地作为意象,将自己和友人喻为蓄势待发的蛟龙,豪气勃发,起势不凡。 C.上片后五句情感脉络分明:悲风流人物之易逝,惊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叹英雄虽继起但复国无望。D.综观全词,作者之“愁”缘于抗元事业失败,身遭囚禁;朱颜易变,壮志难酬;此生归国无望。 16.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不同处。(6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注]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1219至1222年,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点出词人的身份。 B.“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中原人民战乱频仍的生活状况。 C.“天道久应还”一句,词人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于天道,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 D.结尾词人表示“烽火平安夜”便是魂回故乡时,熔铸着家国情怀,回味无穷。 16.有人评价说词的下阕中“妨”“怪”二字甚佳,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① 杨冠卿②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天意高难问。 【注】①贾傅:贾谊,曾被贬长沙,不得志而郁郁而终。②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③“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原句表达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集句诗,即借鉴古人成句来构建新的诗句。本词集用杜甫的诗句,辞情俱佳,意脉贯通,浑然一体。B.本词开篇即可看出词人鲜明的政治倾向,他高度赞美了贾谊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勇气和精神。 C.三、四两句盛赞贾谊作品的艺术成就,作者感叹世人只要读过其作品,就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了。D.五、六两句似一语双关,既指贾谊被贬时“近长沙”的凄恻,也可能含作者此刻的行踪和内心感受。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用笼中鸟儿依恋山林、池中鱼儿向往深渊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的两句诗是“,”。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长江的澄澈和沿途山峰的峻伟峭拔。 (3)小刚演讲时要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史为鉴”的观点,他准备引用古代诗文中的名句,你可以建议他选用“,”这两句。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琵琶行并序》中,作者用“,”的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写一曲终了,但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最终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比如“,”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铺陈排比来论说“秦爱纷奢”,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纷奢”的行为使百姓“▲__”,而秦朝统治者却" ▲_"。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化用了西晋文学家张载《剑阁铭》中的“一人荷戟,万夫越趄”。 (3)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借鸟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如“,”。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 ,”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消极虚无的人生观的句子是: , . (3)《过秦论》中,贾谊用“,”两句总结了秦王

2023届辽宁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①_____。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②_____。比如宋纲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曰、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不管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只是③_____,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 (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在烈日下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衣服浸透了汗水,但他们知说“我们值得”。 B.面对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班会上班主任鼓舞大家:“让我们一同前进,为梦想永不停息!” C.心理学家指出,当我们的心理因遭受某些影响而变得胞弱时,应该像受伤的野兽一般,找个僻静之处舔一舔伤口。 D.武契奇说:“我们没有核武器和石油,这就是西方认为可以对塞尔维亚为所欲为的原因”。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__甲__”,到了大雪节气,河流湖泊结冰,北方一些地区已经能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大雪这一天未必会下雪,但天气较小雪时节更为寒冷。古人根据这一天的气温和降雪情况预测来年的天气和粮食丰歉情况。“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就是“__乙__”的另外一种说法;“大雪晴天,立春雪多”,意思是如果大雪当天是大晴天,第二年立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降雪。大雪时节,我国北方基本进入农闲时期;而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农民还要施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柳宗元的《江雪》,可能是许多人最早会背的与雪相关的诗之一。无尽寥阔的远山、江面,大雪漫天飘飞,万籁俱寂,只有一叶孤舟上的"蔑笠翁"在雪中垂钓,有一种空旷幽寂的美感,让我们即刻感受到什么是“诗意”。关于雪,诗人们也有许多奇思妙想。“__丙__”,这种惊喜,像不像你第一次看见雪的南方朋友?“__丁__”,这首听起来心情就比较好,是唐诗版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顺应时节,休养生息,大雪的物候已经告诉我们,新的希望正在萌动。 21.为丰富内涵、增添文采,作者想要对文段进行改善和修饰: (1)在文中引用一些谚语或诗句,请从下列谚语和诗句中选出四句,填入文中四个空缺处。(填序号即可)(4分) ①小雪封地,大雪封河②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 ④瑞雪兆丰年③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 ⑤瑶台雪花数千片,片片吹落春风香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成员明确、产权清晰、发展环境开放、参与主体多元以及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公有制经济,其发展逻辑包括如下四个维度: 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广,打破了集体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催生出家庭和集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目前,农村地区仍面临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同时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等要求,如何有效发挥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驱动下,应积极构建包括股份合作制等在内的成员利益分配机制,并向农户提供现代专业化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以让农户在股份红利和集体帮扶中真正感受到集体的价值。 以新发展需求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在这样的发展要求驱动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农村资源的所有者、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农村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应发挥出比其他农村组织更为突出的资源挖掘优势、活动组织优势、规模发展优势,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入股分红、建厂租赁、出租发包等,从而引领农村发展。应确保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得到有效整合、盘活、利用,从而实现创收;确保乡村文化功能、乡村生态功能、新型化的农业生产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 以城乡要素流动需求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量城市资源要素开始向农村流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对外吸纳整合资源要素的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信用优势、组织优势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内实行产权归属清晰、主体明确、分配明晰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对外构建促进各环节主体积极参与的合作机制,来有效确保村集体、集体成员、外来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科学分工,以确保其成为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合作对象,成为能够承接城市资源要素的平台。 以共同富裕远景目标驱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在于着力解决农民群体收入低、创收难等问题。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就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驱动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充分发挥公有制优势,盘活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以福利共享、入股分红等途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并实现合理分配;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公益事业等途径,实现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 (摘编自孙晓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3届辽宁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答案)

古诗阅读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战城南 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①,冒顿在乌贪。筋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②。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注】①紫塞: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②参:检查马匹铠甲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严整的对句,既指出交战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位置。 B.颔联听觉与视觉描写相结合,渲染出汉军与匈奴交战时的紧张局势。 C.颈联写将士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跃马逐北。 D.本诗虽描写汉与匈奴之战,却反映了诗人对唐初战争惨烈的批判。 (2)本诗的结尾句与高适的《燕歌行》的结尾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朝中措① 宋·朱敦儒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②,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个③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南渡一段时间之后登临建康(今南京,即词中"故国"),回顾此地当年繁华,感慨今昔所作。"扬州"是抗金前线重镇。"朱雀桥"是昔日建康城繁华之所。"石头城"即建康。②晚市,傍晚的集市。③个,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设问并统领全文,"自"突出登临的孤独感,"忧"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B.“朱雀桥边”化用《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巧妙地暗示建康的昔盛今衰。 C.“晚市”热闹,“新秋”畅好,眼前繁盛之景给心绪复杂的词人带来短暂的安慰。 D."昔人"指昔日往来如织的游人,"寂寞潮头"把物拟人化,表达物是人非之悲。 16.“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与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抒发了愁情,它们是怎样抒发的?有何异同?请加以比较并具体说明。(6分) 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怀二首(其二)黄庭坚[注]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诗人三十岁,当时诗人在今河北大名担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争。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含答案)

大连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性学情反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需要承认的是,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当前的现实题材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观念滞后和思想僵化的问题。部分现实题材创作仍然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照相式、不加剪裁的机械照搬,停留在新闻素材的自然呈现,而非作者主体介入后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上。这使得现实题材创作滑向自然主义写作,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现状和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同时也由于一部分创作者对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误解,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偏向于写作技艺上的单独用力,使创作渐渐偏离现实生活,或者出现对现实生活聚焦不准甚至扭曲的现象。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和生活窄化倾向。有人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就是问题式写作,从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创作上先入为主,撇开真实的现实状况,而始终以有色眼镜看待生活。有人只见光明不见曲折,一味拔高,悖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使现实题材创作流于浮泛、浅薄,失去打动人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足和艺术手法老化的现象。或混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两个概念,或长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的理解过于狭隘,无视现实主义的发展性、广阔性和再生性,导致现实题材作品显得面目老旧、风格单一、魅力不足。叙事上的粗糙和艺术上的懒惰,极大阻碍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内在创新。 (摘编自何向阳《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 材料二: 能把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写好,熟悉生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三生三笑介绍:“在写网文之前,我进过外企,当过村官,做过图书馆馆员,既在一线城市最顶尖的甲级写字楼坐过班,也在粤西最贫困的山区量过青苗。”她表示,正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经历,对现实生活特别熟悉,所以产生了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动力,短短几年间就写出了四五本反映基层生活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艺术加工而不失真,观照广泛而不失焦,好看,好玩。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当然不是自然主义地对现实进行原样摹写。三生三笑说,基层工作经历“说出来似乎很精彩,分派到每一天,实际上是枯燥无味的,是没完没了地下乡走路,是没日没夜地写材料看文件,是千篇一律地走访个案整理数据……这些日常生活,显然不适合用在文学作品里。有许多涉及私隐的人和事,更不适宜贸然照搬。”针对这个问题,她是如何解决的呢?她的办法是“艺术整合”。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把那些散乱的、琐碎的素材加以整合,别具匠心地连缀起来,故事自然更集中、更凝练、更好看。当然,整合能力的大小,连缀水平的高低,就要看作者本人的见识和功力了。 她还回答了“矛盾冲突该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矛盾冲突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正是在矛盾冲突的推动下,故事情节才能演进与展开,才能把人吸引到故事中,才能让故事产生打动人的力量。制造矛盾冲突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设计出针锋相对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办法固然省劲,又会带来很多游离于生活逻辑之外的“后遗症”——我们都有切身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和事并不能如此简单化的划分,好或者不好并非能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三生三笑说:“我用的也是笨办法:在不断深挖一个题材的时候,反复变换角度来看矛盾。”她表示,用这种办法,即使不写负面形象,依然能够设置悬念、制造冲突,依然能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来抓住读者的心。从作品看,她确实做到了。 在阐述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心得时,三生三笑还特别强调,“故事的背后,仍然要体现现实的情感、现实的矛盾、现实的羁绊。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是矛盾和感情,是要真挚的。唯有滚烫的真挚的感情,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这是肺腑之言,也是透彻之悟。 真情,真诚,对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而言,是血脉,是灵魂。好的文学作品,最终还是靠着以真化意,以真化情,以真化境。如果作者缺乏真情,或不够真诚,对生活的观察如浮光掠影,对生活的体验似蜻蜓点水,那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联考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迟到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以“下岗”为标志的东北往事,不是由下岗工人一代而是由下岗工人的后代所讲述。这决定着“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大量从“子一代视角”出发,讲述父一代的故事,比如双雪海的《大师》《无赖》、班宇的《盘锦豹子》《空中道路》以及郑执的《仙症》等。在他们的笔下,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一代,在其潦倒落魄的表象下面,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代表性的作品如班宇《盘锦豹子》的结尾,多年隐忍的父亲被逼到拔刀而起,威风凛凛如一头豹子,“而那一刻,他也已看不清父亲的模样”。一代人的辛酸,凝聚为父亲最后的呐喊: “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 双雪涛、班宇他们的写作,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着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辈。他们的小说,在重新理解父辈这批失败者的同时,隐含着对于单向度的新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所塑造的“标准人”,是市场的人格投影,理性、冷漠而精于计算。在“新东北作家群”的笔下,则游荡着太多的“畸人”,他们充满理想却不合时宜,被视为疯子或废人。双雪涛在大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我的朋友安德烈》,记录着安德烈这样的中学同学如何拒绝向一个时代投降,直到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而《冷枪》中的“我”冒着退学的风险也要在宿舍楼里打一架,只因无法忍受有人在电脑游戏中作弊。王德威曾经谈到,“这些人物浮游于社会底层,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他们都是畸零人、失败者、犯罪者、重症病人,或根本就是无赖,然而双雪海对他们别有一种亲近之感。” “新东北作家群”的写作是共同体内部的写作。“子一代”视角是一个既在“外部”又在“内部”的视角:因其在“外部”,在多年之后回溯,可以总体性地、历史性地回顾共同体的命运,从而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因其在“内部”,血缘与阶级上的父子关联,使得“代言”的道德难题迎刃而解,他们天然具有“代言”的合法性,父辈的命运书写最终落在子一代身上。这种间离而同一的文化立场,导致“新东北作家群”有效地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现实主义写作。 (摘编自黄平《“新东北作家群”的主题与风格》)

吉林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Ⅰ卷两部分,共5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同,朱光潜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因境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 运用Ⅰ(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Ⅰ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拉尔因何得名,①_______,我倒倾向于因这里几千年来流淌着海拉尔河而得名一说。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境内,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座地级城市,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在酷暑难耐的八月,这里却凉风习习。一望无际的绿茵茵的大草原起伏蜿蜒,犹如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而一群群牛羊如点点白帆,一顶顶蒙古包如海上时隐时现的屿、礁,一辆辆旅游大巴就像飘荡在海域的一艘艘小船。抬头远眺,富有诗情画意的蓝天白云,一下打开了我想象的空间。那天,是纯色的蓝,没有一丝杂质,好像一张硕大的苍穹,与碧绿的草原②_______。那云,如魔术师手中任意幻化的白色的丝絮,一会儿如万马奔腾,一会儿似江海横流。一会儿静如处子,一会儿又凌空劲舞。这天这云,只有在甘南草原上可以见到,但甘南的景色如小家碧玉,没有这里大气恢弘,令人荡气回肠。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起伏蜿蜒,上面有一群群牛羊在吃草,蒙古包时隐时现,旅游大巴来来往往",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令正值5月。这是新疆花朵初放的季节。最令人怜爱的是绿色草原上那些如米粒般大小的小小黄花。初看它们又小又少,只能用珍稀二字来形容。但刚走了两天,它们竟变了,开得如此不羁,犹如下了一场黄金之雨,颗颗金粒撒得遍地都是,绿色的草原变成了一色的金黄。还有来凑热闹的野郁金香呢,它们也开了。热烈的景象,会让观者一时忘了呼吸。而稍加冷静后,任谁都不能不发出一声又一声的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 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范寺丞① 林逋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②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③才大常能赋,梅福④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注】①天圣六年(1028)秋,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再次拜访林逋,将其所写万言书《上执政书》呈送给林逋。林逋由此写下此诗。②亹亹: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③马卿:指司马相如。④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秋天树叶凋落的季节里,才华横溢的范仲淹拜访诗人,愉悦地倾听诗人谈论。 B.离别时,诗人一直看着船远去直至消失,“辨"字突出诗人对范仲淹的不舍。 C.离别宴会上,诗人特地为范仲淹采摘一些新鲜蔬菜,以表达对他的深厚情谊。 D.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为后四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做铺垫。 (2)诗歌颈联提到马卿和梅福两人的典故,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诗人瞻仰武侯祠,以激情昂扬的笔触,颂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感慨壮志未遂。 B.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他的遗像令人肃然起敬,“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C.诗人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伟绩,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D.诗中的“伯仲之间"与陆游《书愤》中的“伯仲间”,两者内涵和意图相同。 (2)本诗的尾联与《蜀相》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玉楼春·子规欧阳修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秒。 云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党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 [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鹏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鹏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幕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