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必须关注学情。魏书生老师善于培养学生“我要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曾专门研究过差生智力发展的问题,特意指出:每一个差生都是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教;他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让语文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表现某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而大演公开课秀;有的教师埋头搞教研,谈起理论一套套,论文课题等身,理论水平不可谓不深,而实际上很少关心学生,对教学的理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那么,什么是学情?

简言之,学情即学生个体的情况和学习状况。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心理状态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要素。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情,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简化导语,贵在自然

课堂导语部分,重在“引导”,或者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或者为了调动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为学生进入情境、解读文本作铺垫。人的情感不是一下子就能调动的,应该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合适的时间中激发的。学生的阅读离开了情感氛围的铺垫蓄势,语言文字就是直板苍白的,所以优秀的教师往往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扫清词语,重在强化

词语的教学方法很多,有随文讲解的,也有专门积累的。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词语呢?我想,一是为解读本篇课文服务;二是积累,厚积薄发,为培养语感、阅读更多的文章服务;三是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一节课上,词语的教学定位于预习、强化,效果比较明显。即学生课前应该及时预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教师在课堂上着眼于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辨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联(如:“凛冽”和“清洌”,同为lie音,形旁不同,前者是“寒冷”,后者是“水清”),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运用,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词语的识记不必提过高的要求,不能急功近利,让学生抄抄了事,而应该让他们在学习、运用中逐步掌握。我曾经简单计算过,学生预习时至少要看一遍词语,遇到疑难还要查词典写一遍;上课时学生板书词语,其他学生帮着正音,一遍;教师指导辨析,再一遍;学生齐读识记,又一遍;学生朗读课文时还要接触词语……从预习到上课,学生对词语的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已超过五次。只要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短期识记应该没有问题。

不少教师对词语积累认识不到位,有的让学生重复机械抄写,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搞得学生苦不堪言;有的图省事:“课后请同学们复习背诵。”这常听的一句话,把词语完全抛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惰性——学生听了,当时还会注意学习词语吗,“课后再看吧,算了”。于是,长期下去,我们的祖国语言文字真的就“算

了”。其实,词语作为顺利解读文本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马虎不得。

三、解读文本,贴近规律

大家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很多。光教学方法就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景探究法、练习法等;阅读过程一般遵循“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构建新知”(即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学生初读文章时,往往抛出多个问题

或者无效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

此外,教师忽视阅读对话平台的搭建、用“以读促写”来指导阅读以致读写不清等问题也是有的,不再赘述。

四、细化辅导,落实学情

教师的辅导要注意层次性,落实学情。孔子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因而他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想不通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启发他;教给他一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孔子是很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和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同样的词语错误,有的是因为学生不认真学习,需要他端正态度;有的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字形、字义的关联,需要我们指导汉字的相关知识;有的是因为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好,

需要练练字。同样的阅读理解错误,有的属于学生读而不懂,需要教

师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进而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增加量的积累,培养语感提升阅读能力;有的属于学生“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虽理解了却不会表达。表达不准或不对,可能是性子急,以致说话不完整;也可能是思维混乱,导致说话不连贯等等。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试想,如果学生不理解汉字的形体特点而写错字,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就罚抄罚背,这不但无效而且更加有害——它挫伤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破坏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

辅导需要下的功夫太多了。须知,教师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些针对性,学生就少一些无效劳动、少一些盲目摸索,学生的个性也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目中有人,更要心中装着学生,真正把握学情,才能教有效益、教出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