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1), 26-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9.91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Urban

Migrant Children: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Qiuyang Feng, Hao Tang, Junfang Lai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Dec. 23rd, 2018; accepted: Jan. 4th, 2019; published: Jan. 11th, 2019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esilience, social adaptation and perceived so-

cial support in urban migrant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300 urban migrant children from Chengdu completed measu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ilience Scale,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resilience, social adaptation and per-

ceived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gender, grade, and whether they were only children or not. Resilience is remark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Resilienc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

cial adapta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43.41%.

Keywords

Migrant Children, Resilienc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ocial Adaptation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冯秋阳,唐浩,赖俊芳

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3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1日

冯秋阳 等

为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故选取成都市的300名流动儿童,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以及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三个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心理韧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41%。

关键词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向城市,社会的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以“单身外出”的形式流动,而是以“举家迁徙”的形式外出(刘晓天,2014)。也就孕育出了一大批新的城市弱势群体——“流动儿童”。在我国,城市的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主要从事强度大的体力劳动和社会地位低的服务性工作,收入低,生活环境差,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同时,由于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些流动儿童不可能享有和城市本地儿童一样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就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地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许多社会适应问题(Parente & Mahoney, 2010)。

心理韧性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方向研究范畴的热点问题。对于心理韧性,学术界尚未给出界定清楚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心理韧性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是,心理韧性常常被阐述为一种稳定的个性特质或能力,使个体免受危险和逆境的消极影响(Hollister-Wagner, Foshee, & Jackson, 2010),如:Hauser (1999)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调节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个体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需要以及逆境(Hauser, 1999);Markstrom et al. (2000)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个体纵使面对不幸的生活经验,也能够克服并且得到成长的个人特质(Markstrom, Marshall, & Tryon, 2000)。心理韧性也被描述为遇到危险后的一种积极适应结果(Joseph, 1994)。国内对于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和剖析国外心理韧性及其研究进展,如宋广文(2010)等对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教育歧视进行了阐述(宋广文&周方芳,2010),席居哲(2012)等讨论了心理韧性研究的出路(席居哲&左志宏,2012)。另外还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王永(2013)等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以及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王永&王振宏,2013),席居哲等探讨了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况与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席居哲&左志宏,2013),陈琴(2014)等对情绪和心理韧性在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多重中介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陈琴&王振宏,2014)。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能够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能减少心理压力,减缓精神应激状态,从而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水平的保护因素(李强,1998)。社会支持分为客观社会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两类。客观社会支持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