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 定义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 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 (一)腹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 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 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 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 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 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 (二)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人支气管炎)、慢 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等)、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 内肿瘤等。
➢ 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四 部分组成。
1.疝门:它是疝囊从腹腔突出的“口”多呈环形,亦 称疝环,亦即相当于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各类疝多依 疝门部位而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2.疝囊:疝囊是腹膜壁层经疝门而突出的囊袋结构, 可分为囊颈、囊体、囊底三部。囊颈指疝囊与腹腔相 连接的狭窄部,位置相当于疝门,由于肠内容物经常 经此而进出,故常受摩擦而增厚。特别在老年患者, 病史长,受佩用疝带的软压垫压迫,可使囊颈格外肥 厚坚韧。囊体是疝囊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囊腔是疝内 容物留居之处。囊底指疝囊的顶端部分。
3.疝内容物:即指从腹腔突出而进入疝囊的脏器和组 织。常见的内容多是活动度大的。以小肠占首位,其 次是大网膜,其它有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 膀胱、卵巢、输卵管等,但较少见。
4.疝被盖:指疝囊以外的腹壁各层组织,通常由筋膜、 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组成,可因疝的部位尚有所增 减。上述各层组织常因疝内容出入,留居而被扩大或 受压,以致萎缩、变薄。
临床类型
01 · 易复性疝 02 · 难复性疝 03 · 嵌顿性疝 04 · 绞窄性疝
1.易复性疝 最常见,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称为易复性疝。腹外疝在病人站立、行 走、咳嗽等所致腹内压增高时突出,于平卧、休息或用手将疝内容物向腹腔推送时可回纳入 腹腔。
2.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原因有: (1)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损伤,产生粘连,导致内容物不能回纳,是较常见 的原因。此疝的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 (2)疝内容物多: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因内容物较多,腹壁已完全丧失抵挡 内容物突出的作用,也常难以回纳。 (3)滑动性疝:也属难复性疝,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巨型腹股沟斜疝,因内容物进入疝囊时产 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
3.嵌顿性疝 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 因囊颈的弹性回缩而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称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 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上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很难截然区分。儿童的疝发 生嵌顿后,因疝环组织比较柔软,很少发生绞窄。
腹股沟疝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 管,再突出腹股沟外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疝。
➢ 临床表现
一.腹股沟斜疝
〉 1.易复性斜疝 除腹股沟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 2.难复性斜疝 除胀痛感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滑动性斜疝除了疝块不能完全回 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 3.嵌顿性斜疝 多发生在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 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疝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内容物如为大网膜 ,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如为肠袢,不仅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 排气、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 4.绞窄性斜疝 临床症状多较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减而暂时缓解,故 疼痛减轻而肿块仍存在者,不可认为是病情好转。绞窄时间较长时,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 周围组织,引起疝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 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斜疝
难复性斜疝
嵌顿性斜疝
绞窄性斜疝
二.腹股沟直疝
常见于老年体弱者,其临床特点有别于腹股沟斜疝。直疝主要表现为病人站立时, 在腹股沟内侧段、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
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斜疝
见于儿童及成年人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较多
直疝
仅见于老年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半球形,基地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极少
辅助检查
1
透光实验 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因疝环不透光, 故腹股沟呈阴性,而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
2
实验室检查 疝内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检查 提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
影像学检查 疝嵌顿时或绞窄时X线检查可见肠 梗阻现象
➢ 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早期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但若历时过久,疝块逐渐增大后,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 响劳动力,也使术后复发率增高;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 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医用疝带的使用;试行手法复位 (二)手术治疗 1.传统的疝修补术 其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情况下,利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进行缝合修 补,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基本原则是从腹腔内部用网片从腹腔内部用网片加强腹壁缺损或用 钉(缝线)使内环缩小。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嵌顿性疝除上述可先行尝试手法复位的情况外,原则上 需紧急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的肠梗阻。
姓名
XX
性别
男
年龄
59岁
小标题
床号
08床
职业
农民
入院日期
2017.08.08 08:30
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主诉
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三月。
现病史
患者于三月前在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 包块,大小如鸡蛋,于直立位或者是 咳嗽等负压增加时出现,平卧位或者 用手还纳后消失,无红肿疼痛,三月 来患者自觉肿块增大,今来我院求治, 门诊拟“右侧腹股沟斜疝”收住。
家族史
否认家族性遗传史,否认家族性 肿瘤史。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 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 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疼痛
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诊断
3.潜在并发症
阴囊水肿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术后切口有关
4.知识缺乏
与缺乏腹外疝成因、预 防腹内压升高及促进术 后康复的有关知识有关
➢ 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
I:向病人解释疼痛 的原因,表示接受 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注意倾听,嘱患者 平卧,膝下垫一软 枕,使髋关节微屈, 减少腹壁张力;转 移注意力。
O:患者主 诉疼痛减轻
I:保持切口敷料干 净整洁,被污染后 及时更换;各种操 作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避免交叉感染, 切口感染是引起疝 复发的主要原因之 一,一旦发现切口 感染现象,应尽早
处理O:。切口敷 料干燥,无 切口感染
I:为避免阴囊内积 血、积液,术后可 用毛巾等将阴囊托 起。并密切观察阴 囊肿胀情况。
O:阴囊无 水肿
I:评估患者学习的 能力和需要,通过 各种方式与其沟通, 讲解预防腹内压增 高的重要性,术后 注意保暖,防止因 受凉而引起咳嗽。 保持排便通畅,避 免用力排便。
O:知识缺 乏得到改善
➢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张力和减少腹 腔内,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次日可改成半卧位。 2.饮食指导 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3.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向病人解释造成腹外疝的原因和诱发因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了解病人的顾虑 所在,尽可能的予以解除,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出院前指导 ①活动指导:病人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等; ②饮食指导:调整饮食习惯,保持排便通畅;③防止复发:减少和消除引起腹外疝复发的因素,并注意 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入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④定期随访:若疝复发,应尽早诊治。
谢谢观看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 定义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 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 (一)腹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 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 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 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 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 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 (二)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人支气管炎)、慢 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等)、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 内肿瘤等。
➢ 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四 部分组成。
1.疝门:它是疝囊从腹腔突出的“口”多呈环形,亦 称疝环,亦即相当于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各类疝多依 疝门部位而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2.疝囊:疝囊是腹膜壁层经疝门而突出的囊袋结构, 可分为囊颈、囊体、囊底三部。囊颈指疝囊与腹腔相 连接的狭窄部,位置相当于疝门,由于肠内容物经常 经此而进出,故常受摩擦而增厚。特别在老年患者, 病史长,受佩用疝带的软压垫压迫,可使囊颈格外肥 厚坚韧。囊体是疝囊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囊腔是疝内 容物留居之处。囊底指疝囊的顶端部分。
3.疝内容物:即指从腹腔突出而进入疝囊的脏器和组 织。常见的内容多是活动度大的。以小肠占首位,其 次是大网膜,其它有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 膀胱、卵巢、输卵管等,但较少见。
4.疝被盖:指疝囊以外的腹壁各层组织,通常由筋膜、 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组成,可因疝的部位尚有所增 减。上述各层组织常因疝内容出入,留居而被扩大或 受压,以致萎缩、变薄。
临床类型
01 · 易复性疝 02 · 难复性疝 03 · 嵌顿性疝 04 · 绞窄性疝
1.易复性疝 最常见,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称为易复性疝。腹外疝在病人站立、行 走、咳嗽等所致腹内压增高时突出,于平卧、休息或用手将疝内容物向腹腔推送时可回纳入 腹腔。
2.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原因有: (1)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损伤,产生粘连,导致内容物不能回纳,是较常见 的原因。此疝的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 (2)疝内容物多: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因内容物较多,腹壁已完全丧失抵挡 内容物突出的作用,也常难以回纳。 (3)滑动性疝:也属难复性疝,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巨型腹股沟斜疝,因内容物进入疝囊时产 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
3.嵌顿性疝 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 因囊颈的弹性回缩而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称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 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上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很难截然区分。儿童的疝发 生嵌顿后,因疝环组织比较柔软,很少发生绞窄。
腹股沟疝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 管,再突出腹股沟外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疝。
➢ 临床表现
一.腹股沟斜疝
〉 1.易复性斜疝 除腹股沟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 2.难复性斜疝 除胀痛感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滑动性斜疝除了疝块不能完全回 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 3.嵌顿性斜疝 多发生在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 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疝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内容物如为大网膜 ,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如为肠袢,不仅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 排气、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 4.绞窄性斜疝 临床症状多较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减而暂时缓解,故 疼痛减轻而肿块仍存在者,不可认为是病情好转。绞窄时间较长时,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 周围组织,引起疝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 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斜疝
难复性斜疝
嵌顿性斜疝
绞窄性斜疝
二.腹股沟直疝
常见于老年体弱者,其临床特点有别于腹股沟斜疝。直疝主要表现为病人站立时, 在腹股沟内侧段、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
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斜疝
见于儿童及成年人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较多
直疝
仅见于老年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半球形,基地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极少
辅助检查
1
透光实验 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因疝环不透光, 故腹股沟呈阴性,而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
2
实验室检查 疝内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检查 提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
影像学检查 疝嵌顿时或绞窄时X线检查可见肠 梗阻现象
➢ 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早期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但若历时过久,疝块逐渐增大后,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 响劳动力,也使术后复发率增高;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 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医用疝带的使用;试行手法复位 (二)手术治疗 1.传统的疝修补术 其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情况下,利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进行缝合修 补,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基本原则是从腹腔内部用网片从腹腔内部用网片加强腹壁缺损或用 钉(缝线)使内环缩小。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 嵌顿性疝除上述可先行尝试手法复位的情况外,原则上 需紧急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的肠梗阻。
姓名
XX
性别
男
年龄
59岁
小标题
床号
08床
职业
农民
入院日期
2017.08.08 08:30
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主诉
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三月。
现病史
患者于三月前在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 包块,大小如鸡蛋,于直立位或者是 咳嗽等负压增加时出现,平卧位或者 用手还纳后消失,无红肿疼痛,三月 来患者自觉肿块增大,今来我院求治, 门诊拟“右侧腹股沟斜疝”收住。
家族史
否认家族性遗传史,否认家族性 肿瘤史。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 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 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疼痛
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诊断
3.潜在并发症
阴囊水肿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术后切口有关
4.知识缺乏
与缺乏腹外疝成因、预 防腹内压升高及促进术 后康复的有关知识有关
➢ 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
I:向病人解释疼痛 的原因,表示接受 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注意倾听,嘱患者 平卧,膝下垫一软 枕,使髋关节微屈, 减少腹壁张力;转 移注意力。
O:患者主 诉疼痛减轻
I:保持切口敷料干 净整洁,被污染后 及时更换;各种操 作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避免交叉感染, 切口感染是引起疝 复发的主要原因之 一,一旦发现切口 感染现象,应尽早
处理O:。切口敷 料干燥,无 切口感染
I:为避免阴囊内积 血、积液,术后可 用毛巾等将阴囊托 起。并密切观察阴 囊肿胀情况。
O:阴囊无 水肿
I:评估患者学习的 能力和需要,通过 各种方式与其沟通, 讲解预防腹内压增 高的重要性,术后 注意保暖,防止因 受凉而引起咳嗽。 保持排便通畅,避 免用力排便。
O:知识缺 乏得到改善
➢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张力和减少腹 腔内,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次日可改成半卧位。 2.饮食指导 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3.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向病人解释造成腹外疝的原因和诱发因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了解病人的顾虑 所在,尽可能的予以解除,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出院前指导 ①活动指导:病人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等; ②饮食指导:调整饮食习惯,保持排便通畅;③防止复发:减少和消除引起腹外疝复发的因素,并注意 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入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④定期随访:若疝复发,应尽早诊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