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家乡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西家乡传统文化——年例
年例,是广东粤西地区茂名和湛江两市所特有的风俗,是粤西的一个传统而重大的节日,尤其在我的家乡——茂名化州,年例更是热闹。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例,一个地方(有的为一个村子,有的为一个管理区,有的为一个镇)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
据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经十分流行。
明、清时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年例逐渐恢复.光绪《茂名县志·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演大戏(粤剧)、木偶戏(又名“鬼仔戏”)、燃放烟花炮竹等,闹至通宵达旦。
有的地方还有游神送鬼的习惯。
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它类似于元宵节,却与元宵节不同,但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区是把年例定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那一天的,大概是有图吉利与热闹的意思吧。
每到新年,鞭炮声还没有消散,乡镇的年例就陆续开办了,从正月初二开始,各个地方陆续开展年例活动,整个正月里,城乡之间,到处都能听到锣鼓声、鞭炮声,热闹非凡。
此时便不禁想起宋朝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蜡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成月,拄仗无时夜叩门。
按我们茂名地区的风俗习惯,从每年正月初二到清明前,各个地区逐个开始做年例,一般是一个镇、村为同一天,少数为两天,有的为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村子里过节,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却足以让孩童的我兴奋至极。
村里的年例定在正月初八,而通常在前一天即正月初七,家里就已开始着手准备了。
爷爷是家里的掌舵人,喜好文学如他,每年都会亲自为年例上的每一道菜设想一个好听又富有韵味的名字:白切鸡是“凤舞九天”,而甜品水果什锦则是“花团锦簇”。
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名儿,每每都会让我们感到惊喜,也使得我家的年例成为村里受欢迎的几家之——村里同辈的老人们最爱和爷爷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了。
材料市场上几乎是从清晨开始忙活到晚上的,各家各户都在搜寻着自家年例宴席上所需的食材,店家们更是热情招待且细心准备着。
此时最高兴的,无疑是跟着舅舅出来买材料的我们孩子几个了。
有了前一天的悉心准备,年例当天是十分顺利的,远近的亲戚们都难得聚到了一起,彼此相互问候闲聊着。
孩子们不像大人那般唠叨,除了吃,便是一起到村里大广场那放烟花、看表演或看电影去——这些一般都是有钱人家出资的,其余人也就沾着享受罢。
到了午夜,一些游神队伍要开始出发了,他们大多是精力充沛的青壮年们,即熬得了夜,又能抬着神台绕村子,而通常他们也会得到一些小小的报酬。
两三天的年例还在继续着......
随着城乡的的发展,现在村里大多数人都已经迁出进了市区,这其中也包括我家。
但在
市区,节日的气氛早已不比从前村里的浓厚了。
晚宴过后的夜晚,除了点点烟花的绚烂,那孩子们欢笑的声音已难寻;各色文娱活动越发减少,现今的孩子们已是全然不知何为看戏,何为游神;一些远迁异地的亲戚们,纵使乡情未改,那段遥远的距离也使昔日的热闹渐渐淡去。
父亲几乎每年都与爷爷商量着不要再做年例了,可爷爷是无论如何都坚持要继续做的,这个已满头白发的老人,依旧每年都坚持着设计菜名......我似乎是可以看到爷爷的期待的,是在期待亲人朋友间的再次相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