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发表时间:2018-10-11T10:08:32.02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作者:周勇
[导读] 当今社会,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学生之间的矛盾事件也频繁报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我们培养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阶段。

周勇(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118-01
当今社会,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学生之间的矛盾事件也频繁报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我们培养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阶段。

在当今互联网急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所接触的事物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尤为重中之重。

这就给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如何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并回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死板教学,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思想,让我们的课堂源于生活,立足生活,并最终回归于生活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老师不够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认为学生上这节课就是浪费时间,通常这节课程就会被老师认为最重要的语文数学课程所取代,或者就算是有品德与社会课程,老师也不会认真上课,让学生自己自习或者敷衍了事的随便讲讲。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要求老师转变思想观念,从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做起。

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求老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如果老师自己对课程将要讲解的知识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含义,所以老师必须要认真备课,让自己完全的掌握课本教材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好地为学生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要注意讲课方法,讲课时声音要洪亮,充满感情,条理要清晰,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只有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会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加有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

在长期的教育中,学生逐渐地忽略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上课时很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或者学习其他的科目。

对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要求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没有高素质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学习再好也对社会无益,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等不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主要作用。

因此,在组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一些直观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以多媒体的运用和趣味小品演示的方式运用的作为普遍。

比如,在《我的家乡真美丽》这一内容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景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观赏到美丽的家乡风情。

然后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为创设民俗文化情境,以春节为例,学生随心所欲畅谈自己的春节印象,并在课堂上组织迎新年活动,从装扮教室到包饺子、表演节目等将文化因素贯穿其中,如吃到含有硬币的饺子则喻为来年有好运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跳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感悟道理
教师的教学除了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外,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事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集体荣誉靠大家》时,个别班级在自习课上总有学生讲话,每天都被值周老师扣分,班级晨会时间甚至其它时间一些同学互相抱怨情绪不高。

发现这种情况,我意识到这正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的契机,因此课上展开讨论,同学们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七嘴巴舌地讨论起来,提出不少创造性的好点子。

最后教师非常激动的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并告诉他们:“集体的荣誉要靠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哪怕只有一个人没有尽力也无法获得。

”身边的事例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增强学生对道德认识的亲切感,同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自觉地加强了。

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研究,从中感悟道理感悟快乐。

比如在讲《我长大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讲自己成长中的趣事,讲述中让学生展示幼年的用品、照片,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自己的成长过程,感悟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和关心,学生从中感悟自己成长的快乐。

通过这样捕捉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道德认识的亲切感。

四、进行社会实践,深刻研究学习
社会是一门非常全面而又复杂的学科,简单的三言两语是无法向学生全面的讲述清楚的,也无法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课堂实验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师要学会运用课外资源,使学生走入社会中去实践,如走进商场、超市等让学生们去了解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比较判断,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好比生活与社会,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学生真正的走入生活中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和感悟,认知和领悟道德。

因此,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脱离了社会生活的行为是一种缺失。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事物,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为了能够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学生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激发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