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产生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更高的工资, 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更高的政治 地位
政治斗争
我们的思想, 革命的思想!
思想理论斗争
2.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3.意义和影响: (1)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 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 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 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工人不能生活, 毋宁战斗而死!
镇压
英国宪章运动
统治者穷奢极欲, 被统治者受苦挨饿
再镇压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我们全都知道,什 么是你们的贪欲, 剥削穷人的最后一 件衣裳,掏干他们
的心肝五脏!
统统 镇压
1.表现: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 代,资本主义世界 先后爆发了法国里 昂工人起义、英国 宪章运动、德意志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起义。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 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 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1)创立过程: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 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意义和影响:
二、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 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 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 话的时候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8年,马克思、恩 格斯合著的《共产党
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 现存于世的唯一
探究与分享
阅读P17 探究与分享 议题5: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25周年而作)》中热切地写道:“一 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 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 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听唱《国际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来源
学 习
产生条件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目
标
标志
科学社 会主义
诞生
意义 十月革命
实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背景: (1)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 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
一页手稿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 在矛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 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 可避免的。
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 学的伟大飞跃。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东瓜风皮来!了!
有了思想来源, 有了历史前提, 又有了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可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 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 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1)创立过程: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 剩余价值学说。 (2)意义和影响:
倡导建立“ 实业制度” ,采用说服 的方法,结 果钱财花光 ,他的理想 未能实现。
倡导“和 谐制度” ,寄希望 于富翁出 资,结果 没有富翁 支持他。
在美国买地进 行“新和谐公 社”的共产主 义新村实验, 结果在当时社 会背景下,无 法持续下去
一、产生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2)《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 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 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 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 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局限性: (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2)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 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这样下去,迟早会 出大事!理想社会 不应该是这样的!
应该是……
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对立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 闵采尔 康帕内拉 摩莱里 马布利
2.三个阶段: (1)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 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律条文的 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 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3)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 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 极合理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