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文献研究

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1.1 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50年代)

人类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思想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端,在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制度和公元前四百年的船货押贷制度则被认为是保险与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

而对风险方面的研究始于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瑞•法约尔(Hneri Fayol)在其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领域。1901年,美国学者威雷特(A.H.Willett)在其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首次给出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

在一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受到重视,著名学者莱特纳于1915年发表著作《企业风险论》,这一时期德国的风险政策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强调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H.Knight)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详细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强调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而一般不确定性则是“不可测定的”。同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处理风险。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率先倡导企业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2.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5年)

1952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正式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

学者莫布雷(Mowbray)在其合著《保险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重建,特别是西欧经济的复苏,“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孕育而生。1961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ASIM)开设了为期12周的“风险管理”课程,印第安纳大学赫奇斯(Hedges)教授主持成立ASIM的“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特别委员会,并发表“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一文,为风险与保险学科领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1963年,赫奇斯和梅尔(Maher)合著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在《保险手册》上发表,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1975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更名为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sk & Insurance Management Society. RIMS),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意义上的保险方式转变为真正按照风险管理思想来处置风险,风险管理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

3.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风险管理理论有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风险研究协会也相继成立。1978年,日本的风险管理学会成立。1980年,美国风险分析协会(The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成立。1983年,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颁布“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1986年,欧洲11国成立“欧洲风险研究会”,同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标志着风险管理思想在亚太地区的传播。1987年,联合国出版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风险管理的推进》,进一步推动了风险管理思想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和普及。在1992和1994年召开的世界项目管理大会上,各国学者普遍表示出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极大关注。2000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对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在2004版中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管理的研究。

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技术也在众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如欧洲“北海油田开发项目”、英国伦敦地铁、美国华盛顿地铁、香港地铁、新加坡地铁等得到了成功运用与实践。

表2-1 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2.1.2 国内发展

1.国外引进

风险管理技术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评价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未能同时引进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风险意识较差,保险制度不健全,客观上没有实施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因此,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风险管理思想才逐步引入我国并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得到较快发展。

2.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迅速发展,并在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上得到成功运用。例如大亚湾核电站项目、三峡工程项目、上海市地铁建设项目以及广州地铁项目、黄河小浪底工程等。同时在学术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亦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台湾学者宋明哲教授的专注《风险管理》以及段开龄博士的《风险管理论文集》是这一时期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2.1.3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国外对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对“风险”一词的概念界定上,美国学者威雷特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奈特则提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不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不是风险。1964年,美国的威廉姆斯(Williams)和汉斯(Hens)教授在二人合著《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进一步提出风险是“客观的状态”,而不确定性却是“认识风险者的主观判断”,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结果的偏差”。1983年,日本学者武井勋在《风险理论》中认为风险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并总结出风险的3个基本特征:a.风险是客观存在的;b.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差异;c.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与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1987年,美国学者库伯(D. F. Cooper)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查普曼教授(C. B. Chapman)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 : Model, Method And Cases》一文中将风险定义为“由于在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

美国学者Weidman定义项目风险为: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PMI则认为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者条件,一旦发生就至少对项目的一个目标产生影响”。对于“风险管理”,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学者格拉尔在1952年首次提出的。威廉和汉斯教师定义风险管理为“通过对风险的识别、测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管理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